改革開放以來,麗江以其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成為令人向往的旅游勝地,三多文化就是其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多神是麗江各族人民共同的信仰,相傳農(nóng)歷二月初八是他的生日,這一天舉行的三多節(jié)是當?shù)刂匾膫鹘y(tǒng)節(jié)日。三多節(jié)對于麗江人民而言,具有豐富的歷史和精神文化內(nèi)涵,也因此入選第五批guojia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
本書以焦氏林辭研究中的幾個重點問題展開,從具體文本出發(fā),通過系統(tǒng)梳理焦氏林辭的編撰與《周易》、先秦筮例的若干關聯(lián),考察一爻變林辭的引“史”語料排布等,從不同角度確認了林辭的生成機理,認為焦氏林辭不是一盤散沙,它的生成是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的。書中亦對焦氏林辭的文學特征加以探討,在比較的視野中,對林辭引《詩》說《詩》的文學價值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印度學者戈耶爾的這部《印度佛教史》依據(jù)十九世紀以來印度國內(nèi)外學者的研究成果,描述印度佛教起源、發(fā)展、衰亡以及現(xiàn)代復興的歷史。因此,它既是一部印度佛教史,也是一部印度佛教研究史。尤其是印度學者的成果在其中得到充分反映,對我們了解印度學者的佛教研究方法和觀點很有參考價值。同時,作者注重聯(lián)系印度社會歷
《道教學刊》為集刊,目標是探索國際共通的道教學術話語體系,構建多樣性的道教學術新范式,引領國際道教學術前沿。每輯包括“學者訪談”“新史料”“專題論文”“動態(tài)與書評”4個欄目。本輯包括《遵道而得路——法國學者傅飛嵐教授訪談》《關中地區(qū)新發(fā)現(xiàn)的兩通元代全真教碑石》《鏡像關系的經(jīng)典——<佛說罪福報應經(jīng)>和<
佛教名物術語詞承載著豐富的佛教思想文化,其音譯詞形和意譯內(nèi)容反映了撰譯者及當時社會對佛教名物術語的語音和語義理解,是漢語和佛教思想文化研究的重要語料。對佛教名物術語詞的研究不僅有助于我們?nèi)媪私庵泄艥h語時期的語音詞匯特點,而且對漢語語音詞匯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揭示與總結有著重要意義。本書重點研究了佛教名物術語詞中的"梁言"詞
本書通過一百個豐富雋永、有趣生動的傳統(tǒng)道家、道教故事,展現(xiàn)中國道家、道教文化的精妙深廣和獨具魅力的思想;同時在每個故事后,都附有精彩的參悟和評點。古時高士真人的道術和道理,歷史人物的眾生相和人際關系,大千世界中的奇聞趣事……無不蘊藏著道家、道教的種種智慧,其中不乏解讀人生真諦的助益之處,也彰顯了全書的特色。
本書以丹麥和瑞典社會為主要研究對象。作者基于一年多的實地居住考察,深度訪談了近一百五十位不同年齡層次和教育背景的對象,得出一個核心觀點:宗教觀念淡薄的世俗社會不僅可能存在,而且完全可以做到溫文爾雅、令人愉悅,給人們帶來自足、幸福的生活。朱克曼認為,社會的高度發(fā)達與宗教并無關聯(lián),宗教的影響可以為社會帶來醫(yī)療和教育的發(fā)展,
位于婆羅洲上的山口洋(屬印度尼西亞)是海外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這里每年正月十五(CapGoMeh)的乩童游神活動吸引著眾多游客。山口洋的華人稱正月十五為“正月半”(ZhangYetBan),這一天晚上舉行的乩童游行活動和前一天(正月十四)所舉行的“洗街”或“洗路”儀式有密切關聯(lián)。本書通過對集中于正月十四、十五兩天的神廟
白傳密教是云南大理地區(qū)白族信奉的佛教派別,一般稱大理密教,俗稱阿吒力教,簡稱“滇密”、“白密”。本書以第三屆中國密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成果為主題,首次使用“白傳密教”的概念,以便與漢傳密教、藏傳密教相對應,取得白族知識界和密教專家們的共識。本書選編會議論文23篇,分別以總論、儀軌與經(jīng)咒、圖像與高僧、碑銘與歷史、社會與文
中國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