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青少年心理障礙案例實錄。作者憑借長期的臨床和心理咨詢經驗,梳理出數個典型的青少年心理障礙案例,包括抑郁癥、焦慮癥、進食障礙、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等。通過分析案例中青少年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尋找其心理障礙的誘因。作者根據每個人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本書講述的青少年療愈過程及其家庭為此付出的努力,能夠為家長、老師等預防和識別青少年心理障礙,幫助青少年恢復和保持健康心理狀態(tài),提供清晰的指引。
前言
為自己的健康負責,回歸生命的鮮活
生命彌足珍貴,解讀一個人的身心問題不能一蹴而就,少有相同的副本,必須要全息全科來考慮。我目睹無數病人因為信心、勇氣和堅強得以康復和改變自己的生活——每個人,生而為人,應該挖掘乃至景仰人本有的康復力和生命力,我希望通過自己的筆觸展示這些希望和光亮。
這是有關青少年心理疾病和治療的故事,也是一本關于人的情緒、健康、疾病以及它們之間如何相互影響的書。本書為如何提高心理和身體健康水平,以及化解疾病提出了具體建議和努力方向。
通過個案治療過程的細致描述,讀者能夠更全面地了解治療本身,并且獲得領悟,體會自救,獲得健康,擁有力量。誰能真正為我們的健康把關?唯有自己!所以,我相信許多人在閱讀本書后,會產生一些靈感,對書里的內容加以研究,并貫徹到自己的生活里,然后著手為生活重新做一些規(guī)劃,無論是認知和鍛煉方式,還是自我改變方案。當然,這些內容不是醫(yī)治一切的靈丹妙藥,但你可以將其當成求知路上了解生命的一小步。
個案的故事呈現,能夠讓大家更多地了解心身過程的神經生理機制,包括情緒如何引發(fā)心理疾病,心理的異常如何給身體帶來更多的負累,無意識的精神狀態(tài)如何切實影響著激素分泌、免疫系統(tǒng)和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生理運作。
長期沮喪、憂郁、憤怒、壓抑等無法緩解的情緒壓力,正是人體免疫系統(tǒng)最大的殺手——強烈的“絕望感”給了身體巨大的暗示,讓它配合主人慢性“自殺”,一步步地做一些對自己不利的事情,如有違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等。于是,我們功能優(yōu)越的免疫系統(tǒng)逐漸潰守,自主神經系統(tǒng)出現紊亂。如果說身體像每個人擁有的國土,而“國土”已經失守,那“國君”就很難占據主導地位,你已經失去了“我”,失去了“自己”,需要——以正治國。
本書不僅和大家分享了本人專業(yè)知識和經驗的個案實踐,也解析了流行文化和現代化生活給孩子們的精神和心理帶來的沖擊,讓人興奮、讓人畏懼,也讓人迷茫,新時代、新環(huán)境往往正是孩子們失望感、挫折感、無助感和疲乏感的來源,但這是現代家庭和個人都要走過的旅程,父母需要把握好方向,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本書也提供了許多實用的方法:探索情緒,發(fā)現身體,增加控制感,自我覺察,斂神靜心等。這些方法不僅用于治療,還是預防疾病和心身保健的良好方式,對于大多數人是適用的,你自己就可以操練起來,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提高認識、開闊眼界、加深理解、共同行動。
這個世界上,硬邦邦的機器一代代升級,如同鋼鐵俠的版本一般迭代神速。然而,柔軟的人心如何升級?過度現代化的社會是科學的奇跡,不斷進化的大腦是人類的驕傲,但同時也是封鎖和桎梏。發(fā)達的大腦透支著靈魂的能量,容易蜷縮起一顆焦慮的心。許多的現代病終歸是種指引和警示:讓人回歸生命的鮮活,回歸人的本質。
在這個注意力高度渙散的時代,如果你還能靜下心來看我分享的文字,先給自己點個贊吧!
若沒有今日的互聯網,我們便可以安靜地看書,安靜地思考,然后安靜地去認同、去向往、去行動……
到那時,當你閱讀一本書,發(fā)現它從內容到制作都花了心思,突然就有了一種莫名的感動,有一種內心被呵護的感覺。希望本書能夠讓你有這種感覺!
第一章 抑郁癥
個案實錄:與自己和解
16 歲的依依沉迷于網絡,抵觸學習,考試成績直線下降,嚴重厭學并 導致休學。她將自己封閉起來,不和父母交流,從早到晚上網聊天、 逛論壇、打游戲,作息完全紊亂,并出現情緒障礙。
治療記錄
從心身的無序到有序:喚醒虛弱的身體,減弱軀體癥狀,中斷大腦思維
發(fā)現抑郁的原始痛點:破積郁,疏通身體通道,去濁存清,排淤生新
開心竅通心脈:利用經絡傳導理論,循經而行,從而產生松弛感,排痰濕,釋放消極情緒
療愈課堂
早發(fā)現早干預
看見青春期抑郁警覺信號
關注抑郁患者的行為,使他保持活躍
平衡身心,學會取舍
男孩與女孩區(qū)別對待
睡眠是學習與情緒的開關
自我療愈的妙招
第二章 焦慮癥
廣泛性焦慮
個案實錄:“撒謊精,你出來 ! 你孫爺爺在此 !”
14 歲的鳴鳴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現在的她經常和媽媽、姥姥產生沖突,發(fā)生爭吵,并嚴重厭學。她經常出現眩暈,對聲音非常敏感,容易暴躁甚至歇斯底里。
治療記錄
覺察就是改變:減少內心的阻抗,在不知不覺中表露自己的真實心理
補償親密需求,塑造溫情與尊重: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共度美好時光
焦慮是個“撒謊精”:只要身體感覺不好,就把“撒謊精”叫出來,用積極行為代替消極循環(huán)的擔憂
假裝害怕已成事實:走出預期模式,走出自動模式,指出這個問題應該由他自己解決
考前焦慮
個案實錄:一進考場我就發(fā)蒙,我想學音樂!
17 歲的晶晶,父母都是事業(yè)成功的高級知識分子,他們?yōu)榕畠阂?guī)劃了“精英路線”,希望女兒按他們的期待成長。但晶晶出現了嚴重的考前焦慮,一到考場便無法集中注意力,出現耳鳴、手臂刺痛、手抖,甚至犯困,看不進考題也無法思考。
治療記錄
父親在孩子的教養(yǎng)上長期缺席:自戀的父親缺乏共情能力及同理心,感知不到孩子的情緒,孩子強大的自主性對他來說是一種冒犯和輕慢
安裝情緒開關:關注孩子的情緒,激發(fā)其正面情緒體驗,化解消極情緒
穩(wěn)定心神,頭腦清明:拉膀胱肌,開生機,讓病機自然關閉
社交焦慮
個案實錄:名牌大學為什么留不住你
18 歲的仁仁如愿以償考上了一所“985”大學。在陌生的大學校園中, 他極度恐懼——他不想和同學交往,不敢跟任何人接觸,把自己封閉起來,最終因無法適應集體生活退了學。
治療記錄
愛,需要學習:父親歸位,通過父子連接,才能讓孩子和這個世界連接起來,從家庭的父性功能中獲得力量
學會斷念,促進性健康:對于青少年的性教育,我們應該集中于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愛
勞動才能成為男子漢:家務活意味著習慣、勤力、對家庭的責任心
安靜的力量:安靜是一種能力,可以善加利用
療愈課堂
焦慮從哪里來——不斷上映自己被瘋狗追逐的畫面
如何識別焦慮癥——生理、認知、行為三大特點
逃避焦慮會帶來更多焦慮
父母的焦慮管理
無效應對焦慮的方式:安慰、忽略、建議
直面焦慮的練習方法
不再憋氣
穩(wěn)定心神
第三章 進食障礙
個案實錄:愛的呼喚
16 歲的思思出現了暴食且無法自制的問題。她從小被寄養(yǎng)在奶奶家,初三時喜歡一個男生,但男生嫌她胖拒絕了她,從此她開始暴飲暴食,之后催吐,導致面部浮腫、牙齒齲壞、腮腺腫大、月經失調。
治療記錄
講故事,愛上自己的腮腺:讓孩子對治療記錄感興趣,積極參與,這有利于持續(xù)的行為改變
嘴不想閑著,怎么辦:經常運動舌體,保持唾液腺的旺盛分泌
填補心靈的空虛:暴食是生命中的創(chuàng)傷造成的,解決深層的情感問題,才是康復的重點
獲得生活掌控感:找一件自己喜歡或是有意義的事,全力以赴去做,重新找到力量
療愈課堂
家庭與進食障礙的關系
暴食是一種成癮行為
警惕被媒體套路的體貌焦慮
不要隨意給自己貼標簽
專氣致柔,體驗每一口滋味
第四章 精神分裂癥
個案實錄:從學霸到瘋子
海海從初三開始出現幻聽,憑空聽見有人在辱罵和蔑視自己,失眠,話少,上課時無法集中注意力,導致退學,同時不得不長期服用藥物進行控制,F在的他神情呆滯、衣著邋遢、身體肥胖,依然有幻聽并伴有肌肉刻板性抖動等癥狀。
治療記錄
觸診查體:許多精神障礙其實是生理疾病,并伴有生理上的種種不適
與內心的“嘮叨鬼”和解:如果對自己的評價能夠更積極,負面的幻聽內容就不能涌入大腦
千萬不能無所事事:在癥狀緩解時,一定要承擔一些分內之事,不能無所事事,脫離生活和社會本身
療愈課堂
青春期精神分裂癥的特殊性
精神分裂癥的前兆
精神分裂癥的成因
聘請心理醫(yī)生做長期管理
增強療愈信心
重視患者的感覺
保持對自己的覺察
腸腦同治,通腑通瘀
第五章 雙相情感障礙
個案實錄:不想放手的媽媽
楊楊的父母在她 12 歲時離異,她和母親生活。高一時,她因為人際和學業(yè)問題開始厭學,并和母親發(fā)生嚴重沖突,直至輟學。之后母親為她安排了工作,但經常對楊楊施行家暴,并監(jiān)控她所有的行為。17歲的楊楊出現了自傷及雙相情感障礙的癥狀。
治療記錄
身體成為病痛的劇場:心理癥狀的軀體化就是心理沖突在身體上的表現,要直面疾病,認真傾聽身體的訴求,放下對疾病的怒氣和排斥
把脈脫敏:通過學習訓練,強化―弱化―脫敏,從而將對正常刺激習得的過度敏感反應改變?yōu)檎7磻?
輸入健康編碼:通經活絡,開竅泄熱,在日常生活中悟出自己的生活規(guī)律與身體變化,感受其間細微的關聯
轉移生活目標:要把對物質的狂熱追求,轉移到健康和現實生活的目標上
找到新的生活方向:廣泛閱讀,打開自然科學的思維空間,把視野轉向廣袤的自然空間
讓內在的“英雄”和“狗熊”和解:在自傲與自卑之間找到平衡點,了解自己的生命、情感和家庭史,建立起溝通的橋梁
療愈課堂
了解雙相情感障礙
躁狂發(fā)作時的表現
腦結構的異質性
針灸治療記錄促進腦細胞功能恢復
活化大腦的方法
第六章 網絡成癮
個案實錄:怎樣才能讓你們在乎我!
凡凡的父母在她小學三年級時便離開老家去北京打工,凡凡也成了留守兒童。之后,父母離異,16歲的凡凡擔心他們各自有了新生活后便不再關心她,于是情緒低落,整日沉迷于手機游戲之中。父母立即進行干涉和管教,但凡凡用離家出走等方式進行抵抗。親子矛盾不斷升級。
治療記錄
網癮給孩子帶來成長的新希望:父母在孩子出現問題后,從漠不關心到真正開始為孩子著急。孩子的行為成功引發(fā)了父母的焦慮,把控了父母的行動和情緒
開啟新的生活狀態(tài):父母要為孩子出現的教養(yǎng)問題負責,承擔家庭的責任,在不放棄追求幸福的同時,用耐心給予孩子穩(wěn)定的關懷,幫助孩子覺察感受,并做出新的選擇
偷錢買游戲道具源于情感幻滅:“偷”的欲望不是對物質的欲望,而是對父母之愛的欲望。偷盜行為是孩子對情感幻滅的發(fā)泄,是不斷尋找父母之愛的過程
訂立家庭電子產品使用協議:在父母的幫助下,設定網絡邊界,制定上網規(guī)則,保護自身安全
練習太極拳,重置大腦:出拳發(fā)聲就是在抒發(fā)內在情感,發(fā)泄情緒,激發(fā)陽氣,長志氣,激發(fā)積極愉快的精神體驗
療愈課堂
迎接新時代下的電子教養(yǎng)
不同年齡段的電子教養(yǎng)
網絡沉迷的征兆
易成癮人群
預防網癮的重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