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中,作者采用淺顯易懂的案例和經(jīng)濟學思維,分析現(xiàn)實生活中與數(shù)學、生物學、物理學和哲學等相關的“大問題”,包括“萬物起源”“多重宇宙”“UFO是否存在”“量子糾纏”等。
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打破認知囚籠,讓我們不再輕信所謂一成不變的定論,也不再不假思索地質疑那些看起來難以理解的另類現(xiàn)象。
即便你毫無經(jīng)濟學背景,也可以在輕松又充滿驚喜的閱讀中獲得啟發(fā),洞悉經(jīng)濟學常識,修正偏見,以經(jīng)濟學的思維方式重新認識世界,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判斷和決策。
前言 一段旅程的開始
我很喜歡人們跟我談論他們的童年, 但是他們得簡短一點,要不然我會忍不住談論我的。 ——迪倫·托馬斯
上幼兒園的第一天,羅森博格夫人給我們介紹了每日例行活動:午睡、游戲時間、課間餐時間——還有每天下午2點,集體“穿越大廳”。
她完全沒說穿越大廳要去哪里,也沒有解釋原因,但我也從來沒覺得奇怪,因為我從來不會對任何事情產(chǎn)生懷疑。我的整個小學生涯也充滿了困惑:比如上六年級的時候,我掌握了所有我需要知道的紡織業(yè)知識,但從來都沒問過到底什么是紡織品,甚至都沒有想過紡織品是不是真實存在的一種物品。如果有人硬要我猜的話,我可能會說紡織品有點像油氈布,但是我連猜都沒猜過,甚至都不知道有什么可以猜的。
不管怎么樣, 到了下午2點的時候, 我們都在教室外排好隊,然后跟著羅森博格夫人穿越大廳。我很愉快地跟著大家的步伐,直到我們轉了個彎然后撞上我整個5歲人生里見過的最不祥的東西——墻上掛著一個標志,標志是亮著的,所以沒有人會質疑它的重要性——上面寫著“火災出口”,還有一個大紅的箭頭指向我們走向的方向。
那一刻,我完全不知道“出口”這個詞是什么意思,但我肯定知道“火”是什么,我絕對不會跟著羅森博格夫人或者任何人直接走進大火里。所以我掉頭回到教室,然后安靜地等著其他人被大火焚燒的消息傳來。
我從來沒想過要去警告其他人,大概我覺得他們在上幼兒園之前還不認字是他們自己的問題;蛟S當時我認為最好還是低調一點,免得那股控制了羅森博格夫人的神秘力量找到我,然后用大火把我燒了。我也不記得自己有多緊張,我就是在教室里靜靜地坐著。等其他人回來后,盡管和我所預想的不一樣,我也沒有對大家都安全返回這件事感到特別驚訝和好奇。
所以從那時開始,只要快到下午2點,課堂里的其他人都會排隊去穿越大廳,而我就在桌子邊上安靜地坐著。羅森博格夫人也從來沒說過我什么。她帶著整個班級從大廳穿過,過了一會兒又回來了,我一直堅信他們這么做會被大火燒成灰,但我確實開始好奇他們到底去哪兒了。
這是我上幼兒園時期最大的兩個困惑之一。另一個困惑是:每天下午2點半,羅森博格夫人會指派一個學生帶我上洗手間。我從來不清楚為什么把我單拉出來帶到洗手間,雖然別的學生也是需要上洗手間的。但也可能他們不需要,可能他們都是鋼鐵制成的機器人,這也就能說明為什么他們從大火里穿過還安然無恙。
有一天, 羅森博格夫人拉了一把椅子坐在我課桌對面問我:“你為什么不愿意跟我們一起穿越大廳?”我覺得如果告訴她我怕火會很尷尬,所以我說:“我只是不喜歡而已!睅е變簣@老師特有的溫柔和堅定,她說:“好吧,那以后你必須得去!蔽艺f:“好!
那天晚上我睡得還好,我沒有感到恐慌,也沒打算逃跑。
我接受了這一事實,和其他同學一起平靜地穿越大廳,然后從此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他們曾經(jīng)安全穿越這件事并沒有給我提供任何理性的參考。明天我們會穿越大廳,然后再也回不來了,就這樣吧。
但是第二天的下午2點,我內(nèi)心的平靜感開始消失。我不得不鼓起勇氣站在隊伍里,因為羅森博格夫人說我必須這么做,那我就這么做吧。
我們穿過了大廳,路過了那個直指我們死亡之路的標識,但是——可能讀者們也預料到了——這個旅行的目的地根本沒有火,取而代之的,那里是一個洗手間!
在洗手間里,我獲得了我人生里最令我震驚的智慧感悟。我本來有兩個完全不同的困惑:一個是,我的同學們每天都去哪里了?還有一個是,為什么是我,而且只有我,每天要單獨被人帶到洗手間?結果這兩個困惑竟然有著同一個答案。就在那一刻,我意識到這個世界如此精妙、美麗、復雜,而且萬物交織,而真正的理解取決于有沒有把所有線索都理順。
當我告訴羅森博格夫人“我只是不喜歡” 穿越大廳的時候,我很肯定她感受到了我的尷尬,而且我很肯定她以為上洗手間這個事讓我覺得尷尬。不像我,可憐的羅森博格夫人從來沒有感悟過這么偉大的真相。
那天之后,我再也沒有害怕過那個火警標志。生活這么豐富多彩,根本沒時間浪費在瑣事上,比如擔心為什么有人要掛一個誤導人的標志,或者紡織品到底是什么。所以我在5歲就弄清楚了人生的優(yōu)先意義何在。
雖然我下定了決心要著眼全局,但10歲的時候我就很肯定地要把生命獻給哲學研究了,因為所有其他的人生路徑看起來都充滿了危險。你可以去建造橋梁、寫詩或者治療癌癥,但是如果人生不染指哲學,你怎么知道一座橋、一首詩或者一項醫(yī)學突破是有價值的成就呢?
幾年后,我再一次經(jīng)歷了人生的頓悟,讓我從選定好了的事業(yè)路徑上轉移。首先,所有的路徑都充滿了危險。如果我把生命獻給哲學研究,結果在92歲的時候發(fā)現(xiàn)我想上醫(yī)學院,該怎么辦?另外,為什么要花長達50年的時間,就為了深入研究然后發(fā)現(xiàn)治療癌癥是有意義的?
這個頓悟動搖了我的志向, 于是我漫無目的地度過了幾年,直到在有一天,青年的我碰巧讀到了一本書,叫《狹義相對論中的時空》(Space and Time in Special Relativity), 作者是康奈爾大學的教授大衛(wèi)·莫民,我突然發(fā)現(xiàn)思考對我而言是可行的,我的意思是真正的思考。莫民教授用極度清晰的語言和美妙的行文, 給我展現(xiàn)了怎樣從幾個簡單而清晰的假設開始,逐漸引出它們的邏輯結論,并構造出一個偉大而完全無法預料到的有關時間和空間屬性的圖景。這本書是一個大學一年級學生的物理學入門課程,但是對當時還沒上大學的我來說,它令人嘆為觀止。
很多年以后,我開始思考人口的問題,特別是“如何來界定合適的地球人口規(guī)模?”這個問題。舉個例子來說:一個世界有10億幸福人口更好?還是有100億不那么幸福的人口更好?我們應該以最大化的幸?偭繛槟繕,還是以人均幸福量或者其他評估指數(shù)為目標?
我從幾個簡單、清晰而且我認為每個人都會認同的假設開始,逐漸推演出它們的邏輯結果。盡管我只是解決了部分問題,我還是很高興地發(fā)現(xiàn)我最終推導出的等式跟莫民教授在另一篇論文中推導出的一模一樣,那么我的問題和他的問題在結構上就有了一個意料之外的相似性。我給莫民教授寄了一篇我的論文,上面放了一封信,用來感謝他給予我一生的靈感和啟發(fā),他的回復我至今還珍藏著。
盡管莫民教授的書深深地震撼了我,我卻從來沒想過要去研究物理學;我一直懷疑,我不是那種能在實驗室精密儀器前靜下心的穩(wěn)重之人。所以我上大學后,不斷從一個專業(yè)跳到另一個專業(yè)(分別是英語、歷史、政治學)。直到有一天,我的朋友鮑勃·海曼,一個優(yōu)秀的數(shù)學專業(yè)天才學生,告訴我無窮集的大小各異,有些比其他的要大很多。這個聽起來雖然有些怪異,但是刺激了我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在鮑勃的推薦下,我選了一門集合論的課程,從此就熱愛上了數(shù)學。
我熱愛數(shù)學跟熱愛那本相對論的書的理由是一樣的——它們美妙、邏輯清晰,還蘊含著深刻的真理。從那時起,我集中修了大量的數(shù)學課,幾乎到了忽略大學其他必修課的程度,以至于沒法拿到學位。
幸運的是,當我確定沒法拿到學位之前,我就已經(jīng)被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院錄取了;更幸運的是,芝加哥大學并沒有問我是否讀完了大學。
在芝加哥大學學習數(shù)學的時候,我有幸被一群生氣勃勃的經(jīng)濟學專業(yè)的學生邀請參加他們每日的午餐自由知識討論會。我們像阿爾岡琴圓桌會一樣思考,但帶著更多實質的討論內(nèi)容——不只蘊含著智慧的火花, 同時還有令人醍醐灌頂?shù)膯⑹。我得知?jīng)濟學家也同樣要掌握一些專業(yè)技巧,以便能夠通過簡單的假設和邏輯推理步驟得出出人意料的結論。我想掌握這些技巧,而我的朋友們恰好是優(yōu)秀又耐心的老師。
我用了我的余生去尋找——讓我感到驚喜和愉快的是,我找到了同樣精力充沛、才華橫溢、幽默風趣并且熱愛真理的朋友,就像我第一次在研究生院遇到的一樣。這30年來,我把午餐會伙伴當成我幸福美好一生里最值得珍視的部分。
后來我選擇從事學術研究并同時教授數(shù)學和經(jīng)濟學,過程中也涉及一點物理學研究, 但我從來沒有忘記對哲學里的重大問題的沉醉——宇宙從何而來?萬物為何存在?如何獲取知識?是什么證實了信念?我們?nèi)绾伪鎰e是非和好壞?我們應當如何度過一生?
哲學家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有一套有效的思維方式,但是非哲學家也可以。物理學家知道有關宇宙起源的知識,數(shù)學家知道有關現(xiàn)實的模式,經(jīng)濟學家知道我們的選擇如何影響他人的生活,這些跟如何分辨是非都息息相關。因此我相信這些學科能夠為解決一些哲學問題提供最好的工具。
如果有一個拿著錘子的人告訴你所有東西看起來都像釘子,你應該質疑他的客觀性。當一個對數(shù)學和經(jīng)濟學有所涉獵的人告訴你,哲學問題可以通過數(shù)學和經(jīng)濟學來解決,你有權給他同樣的反饋。但在這里我認為因果關系是相反的:我被引導進數(shù)學和經(jīng)濟學里,是因為它們能夠闡明這些哲學里的重大問題。我先看到了釘子,然后才去找的錘子。
在這本書里,我會告訴你我對現(xiàn)實本質的看法,知識的基礎以及倫理道德的根基。 我不敢說我的任何信念一定是正確的,但是我會解釋為什么我認為它們是合理的——而且比任何其他信念更有可能正確。(當然,我也可能最終被新的觀點征服。)
在這個過程中,我會偶爾偏離主題提到科學、數(shù)學和經(jīng)濟學里的一些碎片知識,有時是為了闡明某個觀點,有時只是為了趣味性。所以我們會學習到一些大數(shù)字的知識、色彩視覺的運行機制、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的真正含義、《塔木德》法典給出的分割破產(chǎn)財產(chǎn)的方法等其他很多內(nèi)容。
就像有關童年的記憶一樣, 我對哲學的漫談也是沒有順序、沒法終止的。所以有時候我會把話題拉回來,有時候我就繼續(xù)新的話題了。
新穎的想法是罕見的,我的這本書里包含的也確實不多。有些人可能早已涉獵或駁斥過我所提及的一些想法和觀點。但我希望我能用一種新的方式將它們呈現(xiàn)出來,并激發(fā)你思考的興趣,讓我們享受這整段旅程。
史蒂夫?蘭茲伯格(Steven Landsburg)
芝加哥大學數(shù)學博士,羅切斯特大學經(jīng)濟學教授,提名“年度社會科學教授獎”,直言不諱的經(jīng)濟、法律和政治問題評論員。
蘭茲伯格的研究領域涉及代數(shù)學、模塊學、自然哲學和道德哲學,他在《石板》網(wǎng)絡雜志撰寫的“每日經(jīng)濟學”專欄深受歡迎,并應邀在《財富》《福布斯》《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刊物上發(fā)表文章,著有《價格理論與應用》等作品。
前言:一段旅程的開始
這本書是怎么來的,以及它關于什么。
第一部分 真實與虛幻
一 何物存在
為什么萬物存在,而不是空無一物?我能給出的最好答案是:數(shù)學是必需的,數(shù)學存在所以萬物存在,因為萬物本質上是由數(shù)學構成的。本章還簡要涉及人工智能問題。
二 遺留問題——紅火的香蕉生意
上一章里的遺留問題:經(jīng)濟學模型的屬性和目的。
三 理查德·道金斯的謬誤——關于上帝是否存在
為什么道金斯針對智能設計論的反駁觀點是不正確的——以及有關上帝是否存在的數(shù)學分析。
第二部分 信念
四 白日夢信仰者
大部分信念的形成都是欠缺考慮的,因為堅持大部分錯誤的信念是毫無成本的。在回到我們的信念和知識是從何而來這個問題之前,下面幾章會探討這個觀察的結果。
五 遺留問題
上一章里的遺留問題:色覺是怎么產(chǎn)生的、聲波和水波,以及純粹瘋狂的貿(mào)易保護主義。
六 是否眼見才為實
我們對于自由意志、超感官知覺以及來世的那些欠缺考慮的信念。
七 第歐根尼的噩夢
合理的分歧是怎么產(chǎn)生的?如果你與某個同樣智慧和博學的人爭論,你是否應該相信他的觀點,就像相信你自己的一樣?事實上,我們?nèi)詴䦂猿址制邕@件事本身就強有力地證明了我們并非真的關心真相是什么。
第三部分 知識
八 要懂數(shù)學
數(shù)學知識是從哪里來的,還有為什么只有證據(jù)和邏輯是不足夠的。
九 遺留問題——大力神和九頭蛇的傳說
上一章里的遺留問題:大力神和九頭蛇的傳說,還有對大數(shù)規(guī)則的探索。
十 不完備的人類思維
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以及為何它無法說明人類知識的局限性。
十一 邏輯規(guī)則和大肚豬的故事
邏輯思維的力量,另外涉及一些最違背直覺的數(shù)學定理。
十二 證據(jù)的規(guī)則
我們可以和不可以從證據(jù)中得知什么,另外探討有關學前班是否有經(jīng)濟價值,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色情是否能防止強奸案的問題。
十三 知識的局限
物理學告訴我們什么,不能告訴我們什么,我們可知什么,不可知什么,另外理解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
十四 遺留問題——量子糾纏
量子世界的奇妙,還有為什么博弈論者如此關注量子理論。
第四部分 對與錯
十五 如何分辨對錯
一些關于對與錯、生與死的困境問題。
十六 經(jīng)濟學家的黃金準則
一個最簡單便捷的行為準則。
十七 如何做到有社會責任感——經(jīng)濟學家黃金準則的使用指南
如何在實踐中應用經(jīng)濟學家黃金準則。
十八 別做個“混蛋”
古福斯和嘉倫特如何對待移民政策。
十九 游樂場上的經(jīng)濟學家
相對于我們在游樂場上那些思慮周全的有關公平的信念,我們在菜市場和投票亭里有關公平的信念又是如何欠缺考慮的。
二十 遺留問題——讓猶太拉比分餡餅
古老的塔木德學者們是如何預料到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理論的。
第五部分 心智生活
二十一 如何思考
一些如何清晰思考的基本原則,絕大部分是關于經(jīng)濟學的,但也涉及算術、神經(jīng)生物學、原罪,還有如何避免胡謅。
二十二 學習什么——給大學生們的建議
一些給大學生的建議:遠離英文學科和謹慎接觸哲學學科。同時簡要談談弗蘭克·拉姆齊的非凡一生。
附錄
致謝
經(jīng)濟學家約翰·肯尼斯·加爾布雷思曾經(jīng)介紹過他和太太在婚姻里的分工:他的太太負責處理小事情,他來處理“重大問題”。所以加爾布雷思太太可以決定在哪里居住和生幾個孩子這樣的事務,加爾布雷思先生則負責制定外交政策和修訂稅法。
這本書與一些更重大的問題有關,而第一部分則是所有問題里最重大的一類:什么是真實存在的,為何存在?我們是由什么造就的,我們的意識又是如何形成的?宇宙是由什么構成的?我們該如何看待上帝?萬物生成的最終起因是什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探討數(shù)學的理論基礎、人工智能的前景、經(jīng)濟學模型的本質和目的,以及生命的起源。
為何世界有萬物存在,而不是一片虛無?為何宇宙存在,而不是空無一物?銀河星辰和山川大地從何而來?蜈蚣和彩虹又出自何處?萬物都從何而來?
曾經(jīng)有很多年,這些問題都讓我深深著迷,但我卻無從思考,我甚至沒法想象答案看起來會是什么樣的。我一直毫無頭緒,為此苦惱不已。
有可能答案根本就不存在,也有可能僅僅是因為問題本身存在誤導性。比如“為什么我的電腦恨我?”這樣的問題,實際上你的電腦根本不恨你,只是當你運行軟件時,它給你這樣的感覺而已。當你的光標在屏幕上完全不動時,大腦的一部分會被誤導著作出尋找惡意起因的錯誤判斷。也許大腦中同一個區(qū)域也會被誤導著尋找宇宙的起因,而宇宙可能就是一直存在的,沒有起因,僅此而已。
但我認為“假定萬物都有起因” 總體而言是一個好的策略,萬事萬物往往都有起因,哪怕它們沒有,探尋不存在的起因的過程往往能比一開始就拒絕尋找起因學到更多的東西。除此之外,我似乎也無法停止尋求起因的腳步。
所以我冒著犯錯誤的風險,假定宇宙的存在絕非巧合,背后必然有一些因由。而且如果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因由,它應該不只能夠解釋為何宇宙確實存在, 還能解釋它為何必須存在。
那么一個好的開始就是,我們捫心自問,我們是否知道任何事物——不止是整個宇宙——不僅存在,而且必須存在。我想我知道一個清晰的答案:數(shù)字必須存在,運算法則也必然存在。在任何可能存在的宇宙里,2加2都等于4,而且即便是沒有宇宙存在的情況下,2加2也等于4。
運算法則是永恒且不變的,我要說的遠不止如此。永恒意味著時間意義上的永恒,但數(shù)學的存在超脫了時間的范圍。即使時間不存在,數(shù)學依然存在。
我為何這么說?會不會這也是大腦被誤導的一種結果呢?你可以反駁說數(shù)字其實是人類的發(fā)明,運算法則是經(jīng)驗總結的規(guī)律,并不一定是必然存在的真理。例如,你把兩塊石頭放在桌子上,再把另兩塊石頭放在桌子上,然后你認識到此刻一共有四塊石頭,同樣的事情會一遍又一遍地發(fā)生,所以你得出“2加2等于4”的結論,就這么簡單。但我非常肯定這是不對的,我與那些相信“2加2等于4”不單是一個有關石頭或者任何物體的真理的人們立場一致,這是一個有關數(shù)字的真理,而且早就在有任何人存在并可以用物體來數(shù)數(shù)之前就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