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物性:論文與評論集(鳳凰文庫·藝術理論研究系列)
定 價:68 元
叢書名:鳳凰文庫·藝術理論研究系列
- 作者:[美]邁克爾·弗雷德
- 出版時間:2013/1/1
- ISBN:9787534450211
- 出 版 社:江蘇美術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J05-53
- 頁碼: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
- 開本:32開
本書是美國當代杰出的藝術史家和藝術批評家邁克爾·弗雷德的藝術評論文集。他的藝術批評構成了晚期現(xiàn)代主義的核心文本,包括為“三位美國畫家展”所寫的雄心勃勃的導論,初步反思極簡主義的《形狀之為形式》,代表其批評*的《莫里斯·路易斯》,以及劃時代的《藝術與物性》。這些論文不僅確立了理解盛期和晚期現(xiàn)代主義的基本術語,而且也開啟了批判美國極簡主義藝術的大門,直到今天它們仍在激發(fā)人們關于視覺藝術中的現(xiàn)代主義與后現(xiàn)代主義的論戰(zhàn)。
本書作為作者的核心論文集,至今仍在非具象繪畫的討論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位置。構成了晚期現(xiàn)代主義的某些核心文本,包括為“三位美國畫家展”所寫的雄心勃勃的導論,以及劃時代的論文《藝術與物性》,這些論文不僅確立了理解盛期和晚期現(xiàn)代主義的基本術語,而且也開啟了批判美國極簡主義藝術的大門,直到今天它們仍在激發(fā)人們關于視覺藝術中的現(xiàn)代主義與后現(xiàn)代主義的論戰(zhàn)。
邁克爾·弗雷德是美國當代著名藝術批評家、藝術史家。弗雷德作為批評家的名聲主要建立在對美國60年代后的抽象藝術的詮釋,以及對極簡主義藝術的批評之上。正是他,開啟了現(xiàn)代主義與后現(xiàn)代主義長達幾十年的論戰(zhàn),他本人也因此成為晚期現(xiàn)代主義理論的杰出代表。著有《聚精會神與劇場化:狄德羅時代的繪畫與觀眾》。
出版說明
中文版序
前言與致謝
導論:我的藝術批評家生涯
第一部分:1966-77
形狀之為形式:弗蘭克·斯特拉的不規(guī)則多邊形(1966年)
莫里斯·路易斯(1966-67年)
朱爾斯·奧利斯基(1966-67年)
藝術與物性(1967年)
安東尼·卡洛的新作(1967年)
羅納德·戴維斯:表面與錯覺(1967年)
安東尼·卡洛的雕塑(1968年)
肯尼思·諾蘭德的最近作品(1968年)
卡洛的抽象(1970年)
彩飾法問題:邁克爾·博勒斯的新雕塑(1971年)
拉里·普恩斯的新畫(1972年)
安東尼·卡洛1966-77年的桌上雕塑(1977年)
第二部分:1965
三位美國畫家:肯尼思·諾蘭德、朱爾斯·奧利斯基、弗蘭克·斯特拉(1965年)
第三部分:1962-64
安東尼·卡洛(1963年)
弗蘭克·斯特拉(1963年)
紐約書簡:奧登堡、張伯倫(1962年10月25日)
紐約書簡:路易斯、張伯倫、斯特拉、印第安納(1962年11月25日)
紐約書簡:沃霍爾(1962年12月25日)
紐約書簡:約翰斯(1963年2月25日)
紐約書簡:霍夫曼(1963年4月25日)
紐約書簡:諾蘭德、第伯(1963年5月25日)
紐約書簡:霍夫曼、戴維斯(1963年12月5日)
紐約書簡:凱利、普恩斯(1963年12月-64年1月)
紐約書簡:賈德(1964年2月15日)
紐約書簡:德·庫寧的素描(1964年4月25日)
紐約書簡:奧利茨基、詹金斯、第伯、湯姆利(1964年5月)
紐約書簡:布拉奇、張伯倫、歐文(1964年夏)
注釋
“我的藝術批評家生涯”人名索引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