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39 元
叢書名:全國百所高校規(guī)劃教材 教師教育精品教材
- 作者:劉濟良
- 出版時間:2015/8/1
- ISBN:9787303184477
- 出 版 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G410
- 頁碼:304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K
本書是教師教育精品教材中的一本,本套教材根據教育部2011年頒布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中的課程設置而整體規(guī)劃,整套教材由北師大牽頭,聯合全國師范類高等院校,共同建設的一套作者權威、品種齊全、覆蓋面廣,體現新理念、適應新標準、滿足新需求的精品教材。 《學校德育》是《教師教育課程標準》中要求的必設課程,對師范生的培養(yǎng)影響較大。
劉濟良,河南大學教務處處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全國德育論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第三屆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教育部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河南省優(yōu)秀專家,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德育原理》負責人,國家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教育學”負責人;河南省第十一屆政協委員,開封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主要從事教育哲學、德育原理等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出版《青少年價值觀教育研究》《生命教育論》等著作11部;在《教育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百余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青少年價值觀教育新視閾研究”等省部級以上課題9項,主持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省級重點研究項目5項;作為署名人獲得省部級獎勵11項。
第一章 學校德育的本質與功能
第二章 學校德育目的
第三章 學校德育對象
第四章 學校德育過程
第五章 學校德育課程
第六章 學校德育模式
第七章 學校德育實施
第八章 學校德育評價
第九章 學校德育發(fā)展趨勢
參考文獻
關鍵術語表
后記
《學校德育》:
1.德育的個體生存功能
德育對于個體生存來說,它的任務是要賦予個體以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等。這些觀念、原則、規(guī)范表面上似乎與個體精神品質的形成相關,屬于個體生成的部分,但從人生存的角度來看,卻是個體在社會中(現實性的生活中)得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因此,學校德育的個體性功能首先體現在學生個體生存的層面,德育是學生個體在社會中得以生存的前提與依據。人類個體要生存首先要符合生存的原則,人固然要超越自然生命,但人又必須生活在自然生命的具體之中,而德育必須直面這一現實。德育對于個體生存來說,其核心任務是要賦予每一個個體以科學的價值觀、道德原則和行為規(guī)范等,這些觀念、原則、規(guī)范看起來似乎是約束個體的異己的東西,然而卻正是這些異己的東西才能夠使個體在社會性(即現實性)的生活中生存下去。因而,從人類的角度看,倫理規(guī)范乃是人為自己立法,是內在而非外在的東西。人的生存只有秉承“德福一致”的原則,才能提升人個體的生存質量。
2.德育的個體發(fā)展功能
發(fā)展功能是德育對個體品德現狀與發(fā)展作用的體現。德育的個體生存價值或功能是一種德育效果的評價。僅僅或過分關注這一功能就會誤入反道德、反德育的泥淖。道德教育的本質乃是對個體社會人格的塑造或對個體道德人格發(fā)展的推動。因此,德育個體性功能的第二個方面是德育個體發(fā)展功能。
學校德育需要對學生的個體社會性人格進行塑造,對個體道德人格的發(fā)展進行推動。在總體上說,個體社會人格的形成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一個完整的個體的生成不僅要依靠德育,還要依靠社會各種資源的協調、互動,因而,在“文化育人”的過程中,學校德育的核心就是塑造個體社會人格中的品德結構,按照人品德結構的順序性和階段性來分層次、分目標、分步驟地實施(例如品德結構中內容、形式、能力三大維度及其中若干因素的實施,品德結構內容中價值原則、道德原則、行為規(guī)范原則等步驟的實施,以及品德結構中個體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等不同階段的實施等),這些都是德育促使個體 人格發(fā)展性功能的具體體現。
3.德育的個體享用功能
德育對每一個個體來說,除具生存和發(fā)展的功能外,還具有一種享用功能。所謂德育的享用功能,即德育可使每一個個體實現某種需要、愿望,從中體驗滿足、快樂、幸福,獲得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個體享用性的實質是讓個體在道德學習與生活中領會、體驗道德人生的幸福、崇高、人格尊嚴與優(yōu)越,因而具有審美性質,同時,踐行道德從這一角度看亦可謂道德人生的立美創(chuàng)造。在最高的層次上,學校德育的個體享用功能主要表現為道德個體在精神上獲得滿足,它具體體現為道德個體對于人生幸福、快樂等情緒和情感的體驗和享用。德育賦予道德個體以崇高的人格和尊嚴,是對于理想人生的幸福體驗的過程,因此,學生踐行道德的過程,亦是他們在道德的人生中立德和審美的過程。學生在道德審美活動中,將德育轉化為一種個體道德追求的活動,使德育的目的指向促使人發(fā)展和完善的各種德性與道德人格的建立。在此基礎上,學生獲得某種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的精神滿足感,鼓勵他們在追求社會的核心價值中去實現自我價值,并在學習、活動中嘗試成功的喜悅。因此,德育個體享用功能的實現需要建立一種審美和立美的德育模式,德育的過程只有與某種“愉快教育”、“情感教育”等教育模式相聯系時,才能讓學生樂于接受,并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因此,德育的個體享用性功能在本質上是與教育的最高目的聯系在一起的,它是德育的最高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