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論叢》秉持“追求真理,交流創(chuàng)新”的學術理念,確立“特色學科與多學科共建”的學術定位,以文化研究為主題,設立“黔地文化”“民族民間文化”“中國傳統(tǒng)文化”“外國文化與文化比較”“現(xiàn)代文學與文化”“現(xiàn)代傳媒與文化”“理論前沿與文化熱點”等欄目。
《文化論叢》突出貴州地方文化研究,設有專欄“黔地文化”。該欄目下設三個子欄目(“文學研究”、“民族藝術與審美文化研究”、“民俗研究”),揭示苗、侗、水等本土主要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基本特點,以及本土文學文獻的價值,從而彰顯本刊在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研究方面的特色。
吳俊,男,1958年生,四川隆昌人,教授,現(xiàn)任貴州師范學院文學院院長、貴州美學學會副會長,全國優(yōu)秀教師、省級教學名師,貴州師范學院中青年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美學、美育的教學與研究;發(fā)表學術論文40余篇,部分篇目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出版學術著作6部,其中《語文美育理論與實踐》獲2014年首屆貴州省教育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美學理論與美育實踐》獲2002年貴州省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2004年貴州省首屆“高?蒲姓搲眱(yōu)秀成果推介一等獎;主編教材3部;主持省長基金1項,省教育廳重點課題1項,省教育廳“綜合改革項目”1項,省教育廳教改項目1項等。
黔地文化
《南詔圖傳》的創(chuàng)編與影響
淺談貴州少數(shù)民族天文發(fā)展
苗族理辭述略
光明的締造:苗族審美起源考
審美文化
論旅游現(xiàn)象中的審美體驗生成
美學視野下“完整的語文教學”略論
政治文化
政治宗教與殷商卜祭
軟權力視角下的政治文化與國家利益互動關系分析——以戰(zhàn)后初期英國對歐共體的疏遠態(tài)度為例
民間文化與語言
浮山話“jiaca、haba”考
“柤、梨、橘、柚、果、蓏”同源考——基于《莊子》的考察
語言與認知模式之漫談
中國傳統(tǒng)文化
論理想國神話“華胥氏之國”的審美特征
儒學詮釋學形而上學意蘊研究
《儀禮》鄭注“相人偶”考索
試論莊子道德哲學的二重性——兼論其哲學的非美學性
文化傳統(tǒng)與精神重構——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觀照
中國文學與文化
以意逆志:《詩經(jīng)》的經(jīng)學解釋方法
聞一多《說魚》補證——兼論《小雅�6�1苕之華》的詩旨
因文以寄心——序跋文文學批評功能簡論
論沈起鳳《沈氏四種曲》的創(chuàng)作與蘇州才子文化
“丈夫”的覺醒:“名分—身份—自我”三位一體
外國文化與文化比較
《詩經(jīng)》中與死亡相關的植物意象與玫瑰意象比較
藝術模仿與最高的美
符號學研究的新視域——從羅蘭�6�1巴特《符號學原理》談起
現(xiàn)代傳媒與文化
鄭曉龍電視劇《羋月傳》:瑕瑜互見的啟示
論以“二十四道拐”為核心的象征意象群——對電視劇《二十四道拐》的美學分析
新媒體在城市形象傳播中的作用——以貴州省貴陽市為例
新媒介環(huán)境下的中學微作文教學研究
教育視野下精神危機的深層次文化原因及其出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