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入康德宗教哲學全部相關著述,含《純然理性界限內的宗教》、《證明上帝存在的惟一可能的證據(jù)》、《一位視靈者的夢》等著作和《論神義論中一切哲學嘗試的失敗》、《哲學學科與神學學科的爭執(zhí)》等文章、論著摘編,書中所收入的著作、文章均由譯者增譯了《科學院版編者導言》和科學院版編者注,并在必要的地方加了少量的譯者注。
本書是作者在佛學研究方面的成果。書中討論了印度佛教傳入與當時玄學、儒家、道家的關系和爭論,介紹了隋唐時期天臺宗、華嚴宗、禪宗發(fā)展的歷史及其主要思想,分析了中國歷史上儒釋道三教沒有因宗教思想文化的不同而發(fā)生戰(zhàn)爭的內外原因,考證了與佛教相關的部分文獻等,并收入了作者對《心經(jīng)》的通俗講義。書中注重從佛道比較的視角來研究
本書通過對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的深入研究,肯定了“宗教”和“非理性”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意義,將道教提升到學術層面來探討,期在重新建構道教思想體系。書中指出,道教作為一種宗教,雖然不同于儒家與道家,但其思想源流卻又離不開這兩家,它從一開始就是以儒道互補為特征的。
錦州北普陀寺坐落在錦州城北10里關外第一佛山北普陀山上,傳說它是觀音菩薩在中國北方的顯化道場。錦州北普陀寺始建于唐代,歷史悠久,聲名遠播。歷代高僧大德、文人雅士留下眾多的楹聯(lián)、詩文,是古寺千年滄桑的見證,為這千年古剎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底蘊。本書從建筑、佛寶、高僧、逸事等多個角度,講述了錦州北普陀寺的歷史變遷,介紹了重建后
本成果從漢代宗教信仰的角度出發(fā),以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探討了漢墓中的時空隱喻要素以及見諸漢畫的神?o與仙譜,重新解讀了"孔子見老子"圖、濟南無影山彩繪陶器、長沙馬王堆墓帛畫、長沙金盆嶺晉墓等諸多墓葬考古材料。尤其是通過大量考古材料與文獻對應,論證了漢晉時期一個占支配地位的原始道教修仙思想--"太陰煉形",并通過原始道教
《解讀推背圖(修訂版述而作)(精)》是作者根據(jù)流傳下來的通行本《推背圖》,結合帛書和通行本《周易》,用易學的六爻易術筮法理論解讀破譯出的演繹作品,是一部集學術與通俗于一體的演繹讀本。本書從學術角度闡述了《推背圖》如同《周易》以及它的標識——太極圖一樣,是由陰陽兩個部分構成的,陰的一部分由符號、卦象、易術理論組成,陽的那
本書為論文集,主要設有漢傳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三個欄目,其中漢傳佛教部分下設教史研究、義學研究、佛教與傳統(tǒng)文化。本期共收錄19篇文章,主要來源于全國從事佛教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碩博研究生以及佛學院的老師、研究生等,皆為學術前沿的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本書嘗試對部分西方宗教社會學理論與概念進行溯源,并以中國宗教現(xiàn)象為依據(jù),對其進行反思與本土化考量。書中既關注西方理論,又立足中國宗教與社會實際,對中國宗教進行了類型學研究的嘗試;既追溯西方理論之源,又探討其對中國宗教經(jīng)驗的解釋力及其適用性、局限性。力求通
本書分為:教史研究、義學研究、佛教與傳統(tǒng)文化,主要內容包括: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廟產(chǎn)興學運動、滄海珠禪師·海云印簡·明代建文帝——上金貝古墓墓主真相之檢討、明末清初的社會政治文化與禪宗的興起等。
自明末天主教再次傳入,福建鄉(xiāng)土社會中基督教與民間信仰共處的局面就一直延續(xù)至今。福建民間信仰內容豐富,尤以風水信仰、祖先崇拜和神祇信仰三者最為突出。《眾神喧嘩中的十字架:基督教與福建民間信仰共處關系研究》采取新的研究視角,對基督教在福建傳播時,與福建風水信仰、祖先崇拜以及神祇信仰之間的沖突與融合現(xiàn)象進行了探討,并對基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