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編纂出版是和中國的改革開放同時起步的。30多年來,《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編纂作為中國科學文化事業(yè)一項重要的基礎建設工程,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1978年,國務院決定編輯出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并成立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負責此項工作。此后,《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各分卷陸續(xù)出版,至1993年,
此套《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簡明版)總卷數(shù)為10卷,其中正文9卷,附錄索引1卷,總規(guī)模共2000萬字,約3萬個條目,隨文附有1萬幅插圖和表格!吨袊蟀倏迫珪罚ǖ诙婧喢靼妫┰诒小吨袊蟀倏迫珪返诙婢A的基礎上,設置系統(tǒng)科學,條目內容簡明精煉,在介紹知識時,注重深入淺出,力求簡明易懂;注重采用綜合的寫法,講求
中國歷史上的對外文化交流有兩條道路:一條是絲綢之路,傳播中國的物質文化;一條是漠籍之路,傳播中國的精神文化。絲綢之路主要是中外物質文化交流的道路,這是舉世公認的。絲綢之路(SiIkm巳》的概念,是十九世紀後期由德國學者提出的。各國研究者接受了這一概念,並習慣用它來解釋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但是,現(xiàn)在看來,這一概念有一
《尹昌衡集(套裝共5冊)》為迄今搜集到的尹昌衡著作的匯集(個別篇章因故未收),大多是辛亥革命前后和民國初年的,包括論文、專著、信札、講話、會議記錄、詩歌、尹昌衡本人及與他人聯(lián)名的電稿,以及就任四川軍政府大都督期間的有關公牘,等等。依其文體形式,按以下三大類分別編輯:一為“文電”,二為“詩歌”,三為“著述”。為便于讀者了
創(chuàng)刊于1935年,終刊于1941年,共出版6卷。該刊由中國國際關系研究所(theChinaInstituteofInternationalRelations)、中國泛太平洋協(xié)會(thePan-PacificAssociationofChina)及社會經濟調查研究所(theInstituteofSocialandEcon
漠魏時期的文獻記載了社會大變動時期中國的歷史文化。束漠以降,政權更迭,戰(zhàn)亂四起,古代典籍喪失頗多,戰(zhàn)火之餘的文獻也多已殘缺不全。但是,傳統(tǒng)文化畢竟有頑強的生命力,漢儒取得的學術碩果並未因社會的動亂而終止不傳。南北朝時代的漢族統(tǒng)治者,雖然由於政治上立足不穩(wěn),不遑稽古右文之事,但對校讎事業(yè)並未摒棄,曾不同程度地倡導和組織典
中國國粹藝術通鑒(全12冊)
《漢語大詞典》(全23冊)是目前規(guī)模大的漢語語文工具書,共收四十萬五千余條目,約五千三百三十萬字,插圖二千二百五十余幅。 《漢語大詞典》是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榮獲第一屆國家圖書獎。本書前十三卷(包括《附錄·索引》一卷)編纂歷時十八年,先后有一千余位語言文字方面的專家學者參與此項工作。從1986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第一卷
域外漢籍珍本文庫(第二輯)史部(1-18冊)(1套2箱)(HJ)
本書內容包括:綜論總部、司法機構總部、起訴總部、審判總部、執(zhí)行總部、引用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