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置身于17世紀末、18世紀初的彼得大帝時代,這是俄羅斯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一段歷史。新思想與舊觀念如何交替?圣彼得堡是如何建成的?軍隊的實力怎樣一步步增強?哪些重大的事件改變了歷史的走向?孩子們去哪里上學?為什么把腌黃瓜當點心?什么樣的玩具永遠不會壞?為什么小男孩兒也要穿裙子?人們什么時候慶祝新年?這些問題的答案
馬婭·亞桑諾夫將追隨雅各布·貝利這類從美國革命出走的難民的足跡,呈上首部效忠派大流散的全球史。雖然已有歷史學家探討過效忠派在殖民地內部的經(jīng)歷,卻從未有人充分描述過效忠派在美國革命期間和之后散居世界各地的歷史。事實上,效忠思想廣泛存在于早期美國的整個社會、地理、種族和民族譜系中,同那些愛國者相
在這本想象豐富的書里,馬婭·亞桑諾夫揭示了生活在大英帝國在印度和埃及邊疆的收藏家們的非凡故事,追尋了他們的事跡,講述了帝國主義的秘史。 亞桑諾夫通過被卷入之人的眼睛來觀察大英帝國,探究了權力、開發(fā)和阻力的宏大敘事之下的真相。 《帝國邊緣》敘述并研究了四個大陸,進入了一個人們生活、愛恨糾纏并彼此認同的世界,
1848年,一場革命風暴橫掃歐洲。2月,革命圣地巴黎,人民走上街頭、筑起街壘,七月王朝統(tǒng)治崩潰。3月,保守秩序的締造者、歐洲的消防隊長梅特涅倉皇逃出維也納。革命之火隨即燃遍歐洲大陸,保守體系土崩瓦解。巴黎、維也納、柏林、布達佩斯、米蘭、威尼斯,各大城市揚起了三色旗,自由派組建了政府,各地熱火朝天地開起了制憲會議。民族之
1858年5-8月,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經(jīng)歷酷夏,因大量污水排入泰晤士河,發(fā)生了大惡臭(TheGreatStink)。作者羅斯瑪麗·阿什頓以倫敦大惡臭為背景,結合當年通過的《泰晤士河凈化法案》《醫(yī)療法》和《離婚法》等多種法案的產(chǎn)生過程,講述了達爾文、狄更斯和時任財政大臣的迪斯累里那一年豐富而曲折的經(jīng)歷。倫敦
本書分為歐洲內戰(zhàn)時代、冷戰(zhàn)中及冷戰(zhàn)后的歐洲兩卷,內容包括:壓力和張力、國際秩序的解體、歐洲革命、崩潰的基礎、歐洲幻覺的最后年代、戰(zhàn)后的歐洲、歐洲與全球冷戰(zhàn)、歐洲戰(zhàn)后秩序的結束等。
1939年到1940年,芬蘭和蘇聯(lián)之間爆發(fā)了一場戰(zhàn)爭,西方世界習慣稱之為冬季戰(zhàn)爭,而蘇聯(lián)稱之為芬蘭戰(zhàn)爭或蘇芬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涉及雙方長期的歷史矛盾,雖然僅僅持續(xù)了105天,但在兩國歷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本書作者按照不同的戰(zhàn)場和戰(zhàn)役時間將內容分成不同的章節(jié),以地面戰(zhàn)役為主,以蘇、芬兩國的視角向讀者呈現(xiàn)戰(zhàn)爭全貌,讓世人了解真實
有人說,公元4001000年仿佛野蠻的黑暗之海,古代世界的種種成就是海那邊的一束微光,而西羅馬帝國在5世紀的隕落是一次根本性的失敗。然而,是時候重新審視被誤解和迷思掩蔽的中世紀早期了。 公元400年時,羅馬帝國統(tǒng)治著歐洲西部、南部,以及地中海地區(qū),在北方完全沒有對手。當時誰也不曾想到,不到一百年,這樣的景況就在西方終結
法國大革命從未遠去。人類世界在世界近代的幾個世紀經(jīng)歷了猛烈而持續(xù)的變遷,如果把這段歷史視作一次火山爆發(fā),那么法國大革命就是那火山口,是波及全世界的種種解放與毀滅之力的原爆點。《自由與毀滅》用生動的歷史細節(jié),再現(xiàn)了法國大革命全歷程的動蕩起落。1789年,法國大革命在多重政治-社會危機中爆發(fā),也釋放了積蓄多年的底層力量與不
今天的歐洲議會門前立著一座歐羅巴的雕像,那是21世紀初克里特島居民的捐贈,意在彰顯小島在歐洲歷史上的地位。畢竟,歐洲得名于傳說被宙斯帶到克里特島的歐羅巴,米諾斯文明則得名于她的兒子。然而,歐羅巴神話成為歐洲象征,是19世紀的事;在希臘先民眼中,米諾斯也并非原始文明的創(chuàng)始人。我們對古典世界、對西方文明源頭的認知,既源于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