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松茂古道的一次民間行吟考察董湘琴<松游小唱>校注、整理與研究》主要為點校、整理、注釋與研究晚清羌族詩人董湘琴及其《松游小唱》,包括松游小唱點校、松游小唱研究、松游小唱附錄等三卷內容,屬于古典文學整理與研究,具有較高學術價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這部古代文學作品從未出版,有出版的必要,能夠弘揚、傳承民族
清詩總集具有很高的認知價值,但長期以來未能引起充分的重視。本書首次將自清初以來,直至當今的所有清詩總集視作一個整體,從宏觀的層次出發(fā),綜合文獻、文學、文化等角度,在多維的學術視域下,對清詩總集研究主要的題中應有之義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考察,超越了已有研究成果的格局與水平,達到了全新的高度。本書選題新穎而意義重大,內容豐富而
汪曾祺是中國當代重要作家,憑著1980年發(fā)表的《受戒》,廣為人知。其后推出一系列以高郵為題的小說,恬淡的文風,略帶幽默的筆觸,以及筆下那些純樸的市井小民,都讓人一讀難忘。坊間雖有不少汪曾祺選集,但是學術性的評論專著尚不多見。本書從“京派小說”的角度切入,研讀汪氏前后50年的小說創(chuàng)作,梳理其中的思想內容及藝術風貌,評價汪
知天下,知康巴;知康巴,知天下。認知康巴,也就是認知世界,認知自己。尋找康巴,也就是尋找自我的過程。康巴在哪里?康巴在工作中,康巴在閱讀中,康巴在生活中。于是,從工作角度,從文化角度,從閱讀角度,作者對康巴進行思考并形成文字,最終,匯成了評論集《康巴在哪里》。
楹聯(lián)之美(精裝)
筆者幼年時即在外祖父劉永湘先生指導下學習寫詩,長成后又向癯禪夏承燾先生學習填詞。詞是在格律詩的基礎上產生的,所以詞又別名“詩馀”。詞中的律句特別多,詞韻也比詩韻寬,因此,學習上先詩后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這本小書的撰作目的,就是試圖簡單扼要地敘述詩詞格律,結合筆者自己的學習、創(chuàng)作經驗,讓有意于此的讀者能較快地運用這些傳統(tǒng)
司馬遷是一位通曉兵略的歷史家,《史記》是中國古代戰(zhàn)爭文學高度成熟的標志。本書對司馬遷的戰(zhàn)爭觀、《史記》宏闊深邃的戰(zhàn)爭敘事、窮形盡相的戰(zhàn)爭人物、《史記》戰(zhàn)爭文學的藝術風范等問題作了細致討論。王俊杰編寫的《史記戰(zhàn)爭文學研究》是從戰(zhàn)爭文學角度系統(tǒng)深入研究《史記》的一部力作。
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中國社會文化的急劇變化及詩歌在社會文化中位置的遷變,詩歌批評中形成了一種抵制詩歌“技術主義”、要求詩歌關注當下現(xiàn)實的呼聲和一種“為詩辯護”、維護詩歌之“特殊性”與獨立性的表述的沖突。在新的歷史語境下,這一延續(xù)了傳統(tǒng)寫實主義觀念與先鋒文學之對壘格局的沖突,加入了不少看似新鮮的元素和議題,如“底層寫作
《大眾詩學視域中的現(xiàn)代歌詞研究--1900-1940年代》選取清末民初的學堂樂歌、五四新文化時期的“歌謠運動”、20年代末以上海為中心興起的都市流行歌曲以及延安時期的民歌改造運動等四個階段,以現(xiàn)代歌詞為線索,立體地勾勒了“大眾詩學”的建構歷程。
《易經》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chuàng)造,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形成和民族精神的塑造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心理分析是現(xiàn)代國際影響巨大的文化活動思潮,《易經》特殊的心理分析價值早就引起分析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與后繼者的重視和研討。對《易經》的心理分析價值進行全新解讀,是一項大膽的嘗試,也是發(fā)掘中華傳統(tǒng)文化精華,促進心理和諧,加強對外交流,共創(chuàng)和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