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學習生活工作都在藏區(qū),她的所有記憶,也都與藏區(qū)有關。《零散的記憶》收入作者繁忙公務之余,所信筆寫出的文字。詩歌散文,甚至紀實,都記錄了日常的片光吉羽。
七錄齋是一篇文言文,這篇文章介紹我國明朝知名文學家張溥幼時讀書勤于手抄的故事。張溥抄書并非為了留下來慢慢看,而是抄完讀一遍就燒掉,再抄再讀再燒掉,如此反復達六七次之多。關于抄寫,古人多有論述,如“看一遍不如讀一遍,讀一遍不如抄一遍”,再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等。和看、讀相比,抄是非常辛苦的,也是很有效的。
《茫茫的草原》是一部極具歷史意義和社會價值的長篇小說,也是中國當代文藝史上一部民族“史詩性”的重要作品。這部小說深刻地反映了內蒙古察哈爾草原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在內蒙古自治運動和解放戰(zhàn)爭初期進行的尖銳復雜的斗爭。以一支內蒙古人民的革命武裝——明安旗騎兵中隊的建立,作為它描寫的中心內容;同時又通過這支革命武裝與牧民
瑪拉沁夫文集第四卷,收錄了中短篇小說22篇。作者筆下的草原景色,詩意盎然,引人神往。即使是一些平凡的,甚至是別人司空見慣的素材,經過他的巧妙處理,有時也變得清新活潑,平添了新的藝術生命力。瑪拉沁夫的短篇小說的主導傾向是現實主義的,同時又帶有鮮明的浪漫主義因素。早在建國之初,瑪拉沁夫就以處女作《科爾沁草原的人們》,在全國
1956年瑪拉沁夫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在茫茫的草原上》(上卷)與后來經過重新創(chuàng)作完成的全書于1987年出版的《茫茫的草原》(上下部)一起編入文集中。這部小說是建國后內蒙古文壇出現最早的長篇小說,也是解放后我國第一部反映內蒙古人民斗爭性生活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的主要是察哈爾草原上小小的特固日克村發(fā)生的故事,但它揭示的卻是特定
《瑪拉沁夫文集》第七卷文學評論分三個部分:第一輯創(chuàng)作談、第二輯民族文學談、第三輯評論與序言。該卷收錄了六十多篇瑪拉沁夫關于文學理論與創(chuàng)作的文章,書中談到了關于文藝工作的任務、責任、使命與方向;談到了深入群眾、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斃叻蛘驹跉v史的高度,用自己的作品呼應現實的變革,對民族的命運做深層的思考和追問,表現出強
瑪拉沁夫創(chuàng)作的電影文學劇本《草原上的人們》《草原晨曲》《沙漠的春天》(原名《綠色的沙漠》)《祖國啊,母親!》《冰山融化了》(未拍攝)分別由長春電影制片廠和上海電影制片廠拍成故事影片,在國內外上映,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斃叻虻慕浀湮膶W作品《草原英雄小姐妹》也搬上銀幕,收入語文課本,伴隨幾代人的成長。與此同時,瑪拉沁夫還
瑪拉沁夫文集第五卷,收錄了中短篇小說14篇,斃叻蛞燥枬M的時代意識和旺盛的創(chuàng)造力先后發(fā)表了《第一道曙光》《踏過深深的積雪》《大地》《荒漠》《草原的浪花》《愛,在夏夜里燃燒》,堪稱是中短篇小說難得一見的翹楚之作!痘罘鸬墓适隆返茸髌反蠖家圆菰顬閷ο螅γ枥L和謳歌蒙古族人民的鮮明性格,其民族情調和地方色彩濃郁而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