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味:從番薯糜到紅蟳米糕》即在時代脈絡中講述臺灣菜的過去與現在,有歷史感和濃濃的臺灣味兒,并附有名廚現身說法的教程貼士,令老饕吃主在家就可以輕松做出好菜。
陳靜宜,資深美食記者,尤為重視食物與時代的脈絡關系,F任臺灣《聯合報》美食記者,文章散見于各報刊雜志。著有《美味關系》。
前言 臺菜的尋根之旅
輯一 臺灣好滋味
番薯糜:最獨特的臺灣主食
菜脯蛋:最重要的臺灣家常菜
煎豬肝:最戲劇性的臺灣補品
香腸:最重要的臺灣小食
切仔面與擔仔面:臺灣最重要的面食
紅蟳米糕:最經典的臺灣喜宴菜
魷魚螺肉蒜:最具代表性的臺灣酒家菜
烏魚子:臺灣最珍貴的伴手禮
蔭豉蚵仔:最特別的臺灣調味品“蔭豉”
瓜仔肉:臺灣最重要的腌漬品“瓜仔”
五柳居:臺菜中的百年老菜
鳳梨苦瓜雞:臺灣的土雞城料理代表
客家小炒:臺灣獨有的客家菜
絲魯肉:臺灣菜尾文化下的名菜
輯二 臺萊的歷史
臺菜演進年代表
臺菜中的酒家菜
北投·酒家·菜
女人撐起臺菜的一片天
臺菜中的土雞城料理
臺菜首重味淡
貧瘠的滋味
輯三 名店臺萊進我家
01 掌握速度同步的番薯糜
02 一雙筷子完成的菜脯蛋
03 講究糖化的煎豬肝
04 少油小火煎香腸
05 蝦湯濃郁的擔仔面
06 滲入蟳香的紅蟳米糕
07 一味罐頭定乾坤的魷魚螺肉蒜鍋
08 火候利刃伺候的烏魚子
09 不勾芡才美味的蔭鼓蚵仔
010 存其味不見其形的瓜仔肉
011 配料繁多的五柳居
012 越煮越甘甜的鳳梨苦瓜雞
013 工序重于一切的客家炒肉
014 加了蛋酥才正宗的絲魯肉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