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行為學(第3版)(新世紀高職高專實用規(guī)劃教材——經(jīng)管系列)
定 價:38 元
叢書名:新世紀高職高專實用規(guī)劃教材經(jīng)管系列
- 作者:張一純 等編著
- 出版時間:2014/5/1
- ISBN:9787302355328
-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C936
- 頁碼:348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3
- 開本:16開
《組織行為學(第3版)》共14章,主要從個體行為、群體行為、組織行為和組織發(fā)展4個方面,系統(tǒng)、完整地闡述了組織行為學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本書有兩個特點:一是貼近生活,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案例和典故,使組織行為學的理論變得熟悉而生動;二是既注重知識的傳授,又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本書在每一章后面的練習中,不但設置了案例分析,還提供了模擬練習,用于訓練讀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管理溝通能力、管理差異能力、團隊管理能力、管理道德能力、文化管理能力和管理變革能力;同時,為了便于讀者系統(tǒng)掌握相關知識,在每一章后面均附有“本章知識結構圖”。
《組織行為學(第3版)》寫作風格深入淺出,既可作為高等學校、高職高專院校經(jīng)濟管理學各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供企業(yè)管理者及各級用戶自學使用。本書由桂林航天工業(yè)學院張一純教授、王蘊、陳葵唏編著。
再 版 前 言
本書自2006年出版、2009年再版以來,深受讀者歡迎。全國有30余所普通本科院校、高職院校相繼采用本教材。隨著組織行為學領域的不斷發(fā)展,適時推出第3版教材,以便充分體現(xiàn)新時期高職教育的研究成果顯得勢在必行。為此,在《組織行為學(第2版)》的基礎上重新修訂完善,錘煉精品,出版《組織行為學(第3版)》。
本書的主要特點如下。
1.明確課程目標,突出高職特色
以《高等職業(yè)教育專業(yè)教學標準》為依據(jù),根據(jù)高等職業(yè)教育規(guī)律和高端技能型人才成長規(guī)律,結合組織行為學自身特點,確定培養(yǎng)學生從事廣泛的經(jīng)管類職業(yè)所需要的通用技能的課程目標,按照個體、群體、組織的順序整合教材內容。在編寫形式的選擇上,力求體現(xiàn)“教程”與“學程”兼顧的高職教育特色。
2.精選教材內容,強化能力訓練
根據(jù)課程目標,按照個體、群體、組織的順序,分模塊精選、整合教材內容。以案例分析、模擬練習的形式,訓練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對組織中個體和群體行為進行引導和管理的能力。
3.緊跟學科發(fā)展,內容與時俱進
對組織行為學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別是21世紀興起的積極組織行為學等進行歸納、整理,作為本書的單獨一章,并引入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及創(chuàng)造性行為的培養(yǎng)等內容,力求全面反映當前學科發(fā)展最新水平。
本書由桂林航天工業(yè)學院張一純教授負責整體框架的設置、統(tǒng)稿、修改和定稿,王蘊、陳葵晞、蔡翔、蔣志兵參與了本書的編寫,孫靜、蔣峰華、孫建東對本書的編寫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清華大學出版社的編輯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很多心血,在此對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借鑒、引用了許多學者的研究成果,并從中受到不少啟發(f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由于時間倉促,以及作者的理論修養(yǎng)與實踐經(jīng)驗的局限性,書中難免存在疏漏之處,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第1章 導論
1.1 組織行為學的內涵
1.1.1 組織與組織行為學
1.1.2 組織行為學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1.2 組織行為學研究的意義與方法
1.2.1 組織行為學研究的意義
1.2.2 組織行為學研究的種類
1.2.3 組織行為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1.3 組織行為學與能力培養(yǎng)
1.3.1 組織的有效性
1.3.2 能力培養(yǎng)
1.4 本章知識結構圖
1.5 習題
第2章 個性行為基礎
2.1 個性概述 第1章 導論
1.1 組織行為學的內涵
1.1.1 組織與組織行為學
1.1.2 組織行為學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1.2 組織行為學研究的意義與方法
1.2.1 組織行為學研究的意義
1.2.2 組織行為學研究的種類
1.2.3 組織行為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1.3 組織行為學與能力培養(yǎng)
1.3.1 組織的有效性
1.3.2 能力培養(yǎng)
1.4 本章知識結構圖
1.5 習題
第2章 個性行為基礎
2.1 個性概述
2.1.1 個性的內涵及性質
2.1.2 有關個性的幾個概念
2.2 個性管理
2.2.1 個性差異與管理
2.2.2 個性與職業(yè)選擇
2.2.3 差異的判定:個性測量
2.3 知覺與行為
2.3.1 知覺的概念
2.3.2 知覺的基本特性
2.3.3 知覺形成的影響因素
2.3.4 社會知覺
2.4 本章知識結構圖
2.5 習題
第3章 價值觀與態(tài)度
3.1 價值觀與管理
3.1.1 價值觀的概念
3.1.2 價值觀的形成
3.1.3 價值觀的分類
3.1.4 價值觀的作用
3.1.5 價值觀與個體行為的關系
3.1.6 個體行為規(guī)律
3.2 態(tài)度與管理
3.2.1 態(tài)度的概念、功能和特點
3.2.2 態(tài)度與行為
3.2.3 態(tài)度的形成
3.2.4 態(tài)度的改變
3.2.5 工作態(tài)度
3.3 本章知識結構圖
3.4 習題
第4章 壓力與挫折管理
4.1 壓力與管理
4.1.1 壓力概述
4.1.2 工作壓力與個性
4.1.3 壓力管理
4.2 挫折與管理
4.2.1 挫折的概念、類型及其成因
4.2.2 挫折的防衛(wèi)機制
4.2.3 挫折管理
4.3 創(chuàng)造性行為的培養(yǎng)
4.3.1 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行為
4.3.2 創(chuàng)造性行為的自我培養(yǎng)
4.3.3 創(chuàng)造性行為的客觀環(huán)境
4.4 本章知識結構圖
4.5 習題
第5章 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管理與發(fā)展
5.1 職業(yè)生涯概述
5.1.1 職業(yè)生涯的內涵
5.1.2 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內涵
5.2 職業(yè)生涯的選擇
5.2.1 建立適合自己的職業(yè)生涯前景列表
5.2.2 職業(yè)生涯前景選項的篩選、決定和實施
5.2.3 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實例
5.3 職業(yè)生涯的管理
5.3.1 職業(yè)生涯管理的意義和特點
5.3.2 職業(yè)生涯管理的內容
5.4 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
5.4.1 職業(yè)生涯的變動方式
5.4.2 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階段、發(fā)展模式和特點
5.5 本章知識結構圖
5.6 習題
第6章 群體行為基礎
6.1 群體概述
6.1.1 群體的概念
6.1.2 群體的特征
6.1.3 群體的類型
6.1.4 人們?yōu)槭裁醇尤肴后w
6.1.5 群體的發(fā)展階段
6.2 影響群體行為績效的主要因素
6.2.1 群體成員
6.2.2 群體結構
6.2.3 群體過程與群體任務
6.3 非正式群體
6.3.1 非正式群體的概念及形成原因
6.3.2 非正式群體的特點
6.3.3 非正式群體的類型
6.3.4 正確對待非正式群體
6.4 本章知識結構圖
6.5 習題
第7章 群體溝通
7.1 群體溝通概述
7.1.1 溝通的含義
7.1.2 溝通的功能
7.1.3 溝通的基本過程與要素
7.2 群體溝通的方向與網(wǎng)絡
7.2.1 群體溝通的方向
7.2.2 群體溝通的網(wǎng)絡
7.3 群體溝通的障礙與對策
7.3.1 群體有效溝通的特征
7.3.2 群體有效溝通的障礙
7.3.3 群體有效溝通的對策
7.4 本章知識結構圖
7.5 習題
第8章 團隊建設
8.1 團隊概述
8.1.1 團隊的概念
8.1.2 工作群體與工作團隊
8.1.3 團隊的類型
8.2 團隊的形成與發(fā)展
8.2.1 團隊的形成和發(fā)展階段
8.2.2 團隊形成的途徑
8.3 打造高績效團隊
8.3.1 采用團隊形式的好處
8.3.2 高績效團隊的特征
8.3.3 高績效團隊的建設
8.4 本章知識結構圖
8.5 習題
第9章 群體沖突與對策
9.1 沖突概述
9.1.1 沖突的概念
9.1.2 如何看待沖突
9.1.3 沖突的類型
9.1.4 沖突的作用
9.2 沖突的層次與形成過程
9.2.1 沖突的層次
9.2.2 沖突的形成過程
9.3 沖突管理的對策
9.3.1 沖突管理的含義
9.3.2 沖突管理的基本原則
9.3.3 沖突管理的策略
9.3.4 沖突管理的方法
9.4 本章知識結構圖
9.5 習題
第10章 領導
10.1 領導概述
10.1.1 什么是領導
10.1.2 領導與管理
10.1.3 領導者、追隨者與環(huán)境
10.1.4 領導者的權力與影響力
10.2 領導理論
10.2.1 領導理論的變遷
10.2.2領導特質理論
10.2.3 領導行為理論
10.2.4 領導權變理論
10.2.5 領導理論的當代發(fā)展
10.3 領導與決策
10.3.1 決策的內涵與性質
10.3.2 決策法則
10.3.3 決策過程
10.3.4 群體決策
10.4 權力與政治
10.4.1 權力概述
10.4.2 權力的獲取
10.4.3 權力的行使
10.4.4 政治行為的控制與道德制約
10.5 本章知識結構圖
10.6 習題
第11章 激勵
11.1 需要與動機
11.1.1 需要
11.1.2 動機
11.2 人性的假設
11.2.1 “經(jīng)濟人”假設
11.2.2 “社會人”假設
11.2.3 “自我實現(xiàn)人”假設
11.2.4 “復雜人”假設
11.3 內容型激勵理論概述
11.3.1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11.3.2 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
11.3.3 奧爾德佛的ERG理論
11.3.4 麥克萊蘭的激勵需要理論
11.4 過程型激勵理論概述
11.4.1 期望理論
11.4.2 目標設置理論
11.4.3 公平理論
11.5 強化型激勵理論概述
11.5.1 強化的主要形式
11.5.2 強化的類型
11.5.3 運用強化理論的原則
11.6 綜合型激勵理論概述
11.6.1 豪斯的綜合激勵模式
11.6.2 羅賓斯的綜合激勵模式
11.7 激勵理論的應用
11.7.1 激勵的一般原則
11.7.2 激勵理論在管理實踐中的應用
11.8 本章知識結構圖
11.9 習題
第12章 組織設計與組織變革和發(fā)展
12.1 組織設計
12.1.1 組織的要素與結構
12.1.2 組織設計的概念和重點
12.1.3 組織設計的原則
12.1.4 組織設計的程序
12.1.5 組織設計的權變因素及其模式
12.1.6 幾種常見的組織結構類型
12.1.7 組織的有效運行
12.2 組織變革
12.2.1 組織變革的概念
12.2.2 組織變革的原因與動力
12.2.3 組織變革的模式
12.2.4 組織變革的阻力
12.2.5 對待組織變革的管理策略
12.3 組織發(fā)展
12.3.1 組織發(fā)展概述
12.3.2 組織發(fā)展的原則
12.3.3 組織發(fā)展的內容
12.3.4 組織發(fā)展趨勢
12.4 本章知識結構圖
12.5 習題
第13章 組織文化
13.1 組織文化概述
13.1.1 組織文化的概念
13.1.2 組織文化的內容
13.2 組織文化對管理的影響
13.2.1 組織文化的功能
13.2.2 組織文化的消極作用
13.2.3 企業(yè)文化與以人為本
13.3 組織文化建設
13.3.1 組織文化建設的開始
13.3.2 組織文化的維系
13.3.3 組織文化的傳遞方式
13.3.4 組織文化建設的方法
13.3.5 跨文化研究
13.4 本章知識結構圖
13.5 習題
第14章 積極組織行為學
14.1 積極組織行為學概述
14.1.1 積極心理學概述
14.1.2 積極組織行為學的概念
14.2 個體發(fā)展與績效
14.2.1 心理資本
14.2.2 個體健康
14.2.3 良性壓力
14.3 積極組織行為
14.3.1 積極情緒的營造
14.3.2 倫理型領導
14.3.3 積極的政治技巧
14.3.4 工作投入
14.4 本章知識結構圖
14.5 習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