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對古代西方(希臘等歐洲)哲學(xué)、印度哲學(xué)、中國哲學(xué)的比較研究,對古代中西印哲學(xué)史上一系列基礎(chǔ)性的思想概念和理論范疇,進行了梳理和對比分析。作者通過剖析古代印度、中國、西方哲學(xué)思想中最基本且具代表性的思想觀念和理論范疇,全面展示了三大哲學(xué)傳統(tǒng)在各個哲學(xué)領(lǐng)域的豐富內(nèi)容,并由此分析了三大傳統(tǒng)在同一哲學(xué)主題下的相同處與不同點。全書語言精煉,史料豐富,可以看作是一部介紹中西印傳統(tǒng)哲學(xué)的小型百科全書,對于全面了解三大哲學(xué)傳統(tǒng)的基本觀念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姚衛(wèi)群
----------------------------
姚衛(wèi)群,北京大學(xué)外國哲學(xué)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xué)哲學(xué)系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哲學(xué)博士,曾任北京大學(xué)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佛教與道教教研室主任、外國哲學(xué)研究所東方哲學(xué)研究室主任。獲得國務(wù)院特殊津貼。1981 年開始執(zhí)教北京大學(xué)。曾赴荷蘭、日本、奧地利、英國、法國、德國、印度、美國、泰國、越南、蒙古等國學(xué)習(xí)或講學(xué)及訪問研究。開設(shè)過佛教導(dǎo)論、印度佛教史、中國佛教史、印度哲學(xué)、漢譯佛典選讀、印度古代哲學(xué)原著選讀、東方哲學(xué)概論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是佛教、印度哲學(xué)、東西方哲學(xué)比較研究。出版了《佛教基礎(chǔ)三十講》《佛教般若思想發(fā)展源流》《印度古代宗教哲學(xué)文獻選編》(編譯)、《印度婆羅門教哲學(xué)與佛教哲學(xué)比較研究》等著作十六部。發(fā)表論文二百七十余篇。著作獲得過北京市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教育部高等學(xué)?茖W(xué)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北京大學(xué)優(yōu)秀教材獎等。指導(dǎo)的博士論文曾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博士論文。
目 錄
第一章 中西印三大哲學(xué)傳統(tǒng)發(fā)展的差別與特色 …………………… 1
一、 發(fā)展方式的顯著差別 ……………………………………………… 1
二、 哲學(xué)關(guān)注的重點不同 ……………………………………………… 6
三、 資料文獻的保存狀況 …………………………………………… 10
第二章 古印度和古希臘哲學(xué)的本原論……………………………… 014
一、 古印度的本原理論 ……………………………………………… 014
二、 古希臘的本原理論 ……………………………………………… 021
三、 比較分析 ………………………………………………………… 026
第三章 古印度與古希臘的辯證思維………………………………… 029
一、 古印度的辯證思維 ……………………………………………… 029
二、 古希臘的辯證思維 ……………………………………………… 035
三、 比較分析 ………………………………………………………… 040
第四章 古印度的極微論與古希臘的原子論 ……………………… 043
一、 古印度的極微論 ………………………………………………… 043
二、 古希臘的原子論 ………………………………………………… 048
三、 比較分析 ………………………………………………………… 054
第五章 古印度的句義論與古希臘的范疇論 ……………………… 056
一、 古印度的句義論 ………………………………………………… 056
二、 古希臘的范疇論 ………………………………………………… 061
三、 比較分析 ………………………………………………………… 065
第六章 古印度和古希臘的 “一多” 觀念 ………………………… 069
一、 古印度的 “一多” 觀念 ………………………………………… 069
二、 古希臘的 “一多” 觀念 ………………………………………… 076
三、 比較分析 ………………………………………………………… 080
第七章 古印度和古希臘的靈魂觀念………………………………… 083
一、 古印度的靈魂觀念 ……………………………………………… 083
二、 古希臘的靈魂觀念 ……………………………………………… 091
三、 比較分析 ………………………………………………………… 097
第八章 古印度和古希臘的善惡觀念………………………………… 099
一、 古印度的善惡觀念 ……………………………………………… 099
二、 古希臘的善惡觀念 ……………………………………………… 106
三、 比較分析 ………………………………………………………… 110
第九章 古代印度與歐洲的平等觀念………………………………… 112
一、 古代印度的平等觀念 …………………………………………… 112
二、 歐洲經(jīng)典的平等觀念 …………………………………………… 119
三、 比較分析 ………………………………………………………… 125
第十章 古代印度和歐洲關(guān)于神的觀念……………………………… 128
一、 古印度關(guān)于神的觀念 …………………………………………… 128
二、 歐洲古代關(guān)于神的觀念 ………………………………………… 134
三、 比較分析 ………………………………………………………… 140
第十一章 古代印度和歐洲的無神思想……………………………… 143
一、 古代印度的無神思想 …………………………………………… 143
二、 歐洲經(jīng)典的無神思想 …………………………………………… 150
三、 比較分析 ………………………………………………………… 156
第十二章 三大文明古國的 “中道” “中庸” 和 “適中” 思想 …… 158
一、 古代印度的 “中道” 思想 ……………………………………… 158
二、 古代中國的 “中庸” 思想 ……………………………………… 163
三、 古代希臘的 “適中” 思想 ……………………………………… 167
四、 比較分析 ………………………………………………………… 171
第十三章 三大文明古國的萬物生成理論 ………………………… 173
一、 古代印度的萬物生成理論 ……………………………………… 173
二、 古代中國的萬物生成理論 ……………………………………… 178
三、 古代希臘的萬物生成理論 ……………………………………… 184
四、 比較分析 ………………………………………………………… 187
第十四章 三大文明古國對人與自然現(xiàn)象分析的異同 …………… 189
一、 古代印度對人與自然現(xiàn)象的分析 ……………………………… 189
二、 古代中國對人與自然現(xiàn)象的分析 ……………………………… 194
三、 古代希臘對人與自然現(xiàn)象的分析 ……………………………… 197
四、 比較分析 ………………………………………………………… 201
第十五章 古代中西印哲學(xué)的真理觀念……………………………… 204
一、 古代印度的真理觀念 …………………………………………… 204
二、 古代中國的真理觀念 …………………………………………… 210
三、 古代歐洲的真理觀念 …………………………………………… 217
四、 比較分析 ………………………………………………………… 221
第十六章 古代中西印哲學(xué)的 “有” “無” 觀念 ………………… 224
一、 古代希臘的 “有” “無” 觀念 ………………………………… 224
二、 古代中國的 “有” “無” 觀念 ………………………………… 229
三、 古代印度的 “有” “無” 觀念 ………………………………… 234
四、 比較分析 ………………………………………………………… 239
第十七章 中西印哲學(xué)的 “出世” 與 “入世” 觀念 ……………… 241
一、 古代印度的出入世觀念 ………………………………………… 241
二、 古代中國的出入世觀念 ………………………………………… 246
三、 歐洲的出入世觀念 ……………………………………………… 251
四、 比較分析 ………………………………………………………… 255
第十八章 中西印哲學(xué)的 “心識” 觀念 …………………………… 258
一、 古代印度的 “心識” 觀念 ……………………………………… 258
二、 古代中國的 “心識” 觀念 ……………………………………… 264
三、 歐洲的 “心識” 觀念 …………………………………………… 270
四、 比較分析 ………………………………………………………… 276
第十九章 中西印哲學(xué)的 “欲望” 觀念 …………………………… 278
一、 古代印度的 “欲望” 觀念 ……………………………………… 278
二、 古代中國的 “欲望” 觀念 ……………………………………… 284
三、 歐洲的 “欲望” 觀念 …………………………………………… 288
四、 比較分析 ………………………………………………………… 294
第二十章 中西印哲學(xué)的 “直覺” 思維方式 ……………………… 296
一、 古代印度的 “直覺” 思維方式 ………………………………… 296
二、 古代中國的 “直覺” 思維方式 ………………………………… 301
三、 歐洲的 “直覺” 思維方式 ……………………………………… 305
四、 比較分析 ………………………………………………………… 309
主要參考書目 ……………………………………………………………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