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在個人與社會之間扮演著聯(lián)結者的角色,不了解傳播,就無法理解人與社會。傳播理論的體系龐大而駁雜,不僅歷史起點晦暗,而且邊界含混不清。與其掛一漏萬地概括傳播研究的歷史與結構,還不如在名家名著的星叢中感受和體驗傳播理論的脈絡。本書遴選了西方傳播研究領域的35部經典著作,涵蓋美國實證主義傳播學、法蘭克福學派傳播研究、傳播政治經濟學、英美文化研究等重要理論流派,通過導讀的方式讓讀者全面感受傳播理論開放的知識圖譜。
胡翼青
----------------------------
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副院長、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新聞史學會常務理事、新聞傳播思想史專委會理事長、外國新聞史專委會副會長,江蘇省新聞傳播學學會副會長、秘書長,復旦大學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武漢大學媒體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教學與研究的重點為新聞傳播理論、新聞傳播思想史、媒介理論、媒介社會學。
查爾斯·霍頓·庫利:《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
羅伯特·帕克:《移民報刊及其控制》/
沃爾特·李普曼:《幻影公眾》/
哈羅德·拉斯韋爾:《世界大戰(zhàn)中的宣傳技巧》/
愛德華·伯內斯:《宣傳》/
喬治·赫伯特·米德:《心靈、自我與社會》/
保羅·拉扎斯菲爾德等:《人民的選擇——選民如何在總統(tǒng)選戰(zhàn)中做決定》/
羅伯特·默頓:《大眾說服:戰(zhàn)爭債券購買動員的社會心理》/
馬克斯·霍克海默、西奧多·阿多諾:《啟蒙辯證法——哲學斷片》/
卡爾·霍夫蘭等:《傳播與勸服:關于態(tài)度轉變的心理學研究》/
利昂·費斯汀格:《認知失調理論》/
羅蘭·巴特:《神話修辭術:批評與真實》/
雷蒙·威廉斯:《文化與社會:1780—1950》/
丹尼爾·勒納:《傳統(tǒng)社會的消逝:中東現(xiàn)代化》/
埃弗雷特·羅杰斯:《創(chuàng)新的擴散》/
歐文·戈夫曼:《污名——受損身份管理札記》/
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發(fā)達工業(yè)社會意識形態(tài)研究》/
威廉·斯蒂芬森:《大眾傳播的游戲理論》/
居伊·徳波:《景觀社會》/
赫伯特·布魯默:《符號互動論:視角和方法》/
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
愛德華·霍爾:《無聲的語言》/
赫伯特·席勒:《思想管理者》/
斯圖亞特·霍爾等: 《管控危機:行兇搶劫、國家與法律—秩序》/
戴維·莫利:《〈全國新聞〉觀眾:結構與解碼》/
尤爾根·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第一卷):行為合理性與社會合理化》/
愛德華·薩義德:《報道伊斯蘭:媒體與專家如何決定我們觀看世界其他地方的方式》/
達拉斯·斯邁思:《依附之路:傳播、資本主義、意識和加拿大》/
詹姆斯·凱瑞:《作為文化的傳播:“媒介與社會”論文集》/
丹尼爾·戴揚、伊萊休·卡茨:《媒介事件:歷史的現(xiàn)場直播》/
阿芒·馬特拉:《世界傳播與文化霸權:思想與戰(zhàn)略的歷史》/
皮埃爾·布爾迪厄:《關于電視》/
文森特·莫斯可:《傳播政治經濟學》/
丹·席勒:《數(shù)字資本主義》/
亨利·詹金斯:《融合文化:新媒體和舊媒體的沖突地帶》/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