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取消頒獎。諾貝爾文學獎一直以來被視作世界文學界最高級別的獎項,而作為其評選機構,瑞典文學院在全球的文學界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接連的丑聞導致文學院多名院士憤而辭職,因評選人數不足規(guī)定而無法頒發(fā)當年獎項,一連串事件也令成立兩百余年、一直保持著神秘色彩的瑞典文學院跌下了神壇。本書作者瑪蒂爾達?福斯?古斯塔夫松正是揭開蓋子的第一人。2017年11月,她在瑞典最大的日報《每日新聞報》刊登調查報告,以十八名女性的證詞,揭露某瑞典文化界名人的性侵丑聞,之后進一步指認此人便是瑞典文學院院士卡塔琳娜?弗羅斯滕松的丈夫、著名文化人讓-克洛德?阿爾諾。本書詳細記錄了這一系列丑聞曝光的過程,并由此暴露出瑞典文學院內部乃至整個瑞典文化界的諸多弊病。這樁丑聞最終激化了瑞典文學院中保守派與改革派的矛盾,促成了文學院的制度改革。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沒能如期頒布。
諾貝爾文學獎一直以來被視作全球最高級別的文學獎項,作為其評選機構,瑞典文學院在世界文學界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2018年到2019年曝光的一連串丑聞,卻令成立200余年、一直保持著神秘色彩的瑞典文學院跌下神壇。
丑聞的中心是一個名叫讓-克洛德?阿爾諾的法國人。阿爾諾和他的詩人妻子、瑞典文學院院士卡塔琳娜?弗羅斯滕松共同經營著斯德哥爾摩最有聲望的文化沙龍論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瑞典文學院院士、藝術界名流都是論壇的?。
20多年來,阿爾諾的輕浮好色是人盡皆知的包括他的那些院士朋友,但人們似乎將其解讀為他的法式風情的一部分。阿爾諾用恐懼和羞恥制造沉默,這種沉默又進一步使受害者和知情人相信,他圍繞論壇和瑞典文學院建立起的人脈足以使發(fā)聲者付出慘重代價。直到古斯塔夫松的調查揭開塵封的蓋子,受害者不再沉默,人們才終于發(fā)現(xiàn),阿爾諾的輕浮行為早已達到犯罪的程度。
丑聞不斷發(fā)酵,弗羅斯滕松利用職務之便影響瑞典文學院獎項評選和資金發(fā)放的嫌疑也浮出水面。院士們對于如何應對丑聞持兩極化的態(tài)度,保守派與改革派爆發(fā)了難以調和的矛盾,瑞典文學院面臨瓦解的危機……
本書詳細記錄了這一系列丑聞曝光的過程,并由此暴露出瑞典文學院內部乃至整個瑞典文化界的諸多弊病。
瑪蒂爾達?福斯?古斯塔夫松,1987年出生,瑞典記者,供職于瑞典《每日新聞報》文化部。她關于文化界權力斗爭和腐敗現(xiàn)象的報道震驚了瑞典文學院和全世界,獲瑞典新聞大獎年度獨家新聞獎、瑞典雜志出版協(xié)會年度記者獎、《快報》比約恩?尼爾松優(yōu)秀文化記者獎等。憑借《諾貝爾文學獎消失之日》獲瑞典書店員工協(xié)會你的書,我們的選擇獎、年度塞爾瑪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