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大內從組織角度研究了日本的企業(yè)及其成功模式,希望從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日本企業(yè)身上找到美國企業(yè)可以借鑒的東西,希望化威脅為美國企業(yè)發(fā)展的動力。雖然本書用很大的篇幅論述日本企業(yè)的優(yōu)勢,但其中討論的內容已經不局限于對美日企業(yè)的比較和分析,而是上升到了一般意義上的組織范疇。作者挑選了日美兩國的一些典型企業(yè)作為研究對象,從雇傭制、評估與升職、雇員的職業(yè)發(fā)展、控制機制、決策、負責制和對整體或局部的關注等方面分析了雙方企業(yè)或組織的特點。作者在麥格雷戈“X理論”和“Y理論”管理學說的基礎上,提出了“Z理論”,強調組織管理的文化因素,并認為組織在生產力上不僅需要考慮技術和利潤等硬性指標,而且還應考慮軟性因素,如信任、人與人之間的密切關系和微妙性等。X理論和Y理論體現了西方的管理原則,而Z理論則強調在組織管理中加入東方的人性化因素,是東西方文化和管理哲學的碰撞與融合。
-不管外界環(huán)境如何變遷,科學技術生產力如何發(fā)展,這些管理經典提出的管理問題依然存在,它們總結的管理經驗依然有益,它們研究的管理邏輯依然普遍,它們創(chuàng)造的管理方法依然有效。-“華章經典·管理”叢書典藏版,在舊版本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升級。-全新審校,內容更準確,深度呈現大師光輝睿智的思想。-雙色印刷,重點突出,閱讀不疲憊。-純質紙張,手感順滑,指尖不只有墨香,更有溫度。-精美設計,全系列優(yōu)選經典專色,統(tǒng)一燙銀,自用送禮兩相宜。-大師經典之作,細節(jié)優(yōu)化打磨,或許你的書柜還缺這樣一套管理經典。
總 序
學習管理 感悟管理 演練管理 享受管理
如今,市場上經管類圖書可以說是琳瑯滿目、魚龍混雜,時髦的名詞和概念一浪接一浪滾滾而來,不斷從一個新理念轉到另一個新理念,傳播給大眾的管理概念和口號不斷翻新,讀者的閱讀成本和選擇成本不斷上升。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時期,出版商有時提供給讀者的不再是精神食糧,而是噪聲和思維雜質,常常使希望閱讀、學習和提升的管理者無所適從,找不到精神歸依。任何一門學問,如果割斷了與自身歷史的聯系,就只能成為一個臨時的避難所,而不再是一座宏偉的城堡。
針對這種情況,機械工業(yè)出版社號召大家回歸經典,閱讀經典,并以身作則,出版了這套“華章經典”,分設3個子系—管理、金融投資和經濟。
“華章經典·管理”系列第一批將推出泰勒、法約爾和福列特的作品,后續(xù)將穿越現代管理叢林,收錄巴納德、馬斯洛、西蒙、馬奇、安索夫等各種流派的管理大師的作品。同時,將收錄少量對管理實踐有過重要推動作用的實用管理方法。
作為管理研究戰(zhàn)線的一員,我為此而感到高興,也為受邀給該系列作序而感到榮幸!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的更新速度迅速提升,特別地,管理知識更是日新月異,豐富多彩。我們知道,大部分自然科學的原理不會隨時間變化而失效,但管理的許多知識與環(huán)境和管理情境有關,可能會隨著時間和管理情境的變遷而失去價值。于是,人們不禁要問:管理經典系列的出版是否還有現實意義?坦率地講,許多貼有流行標簽的管理理論或方法,可能因時間和環(huán)境的變化而失去現實價值,但類似于自然科學和經濟學,管理的知識也有其基本原理和經典理論,這些東西并不會隨時間的流逝而失效。另外,正是由于管理有許多與情境和人有關的理論、感悟、智慧的結晶、哲學的思考,一些管理知識反倒會隨著歷史的積淀和經歷的豐富而不斷發(fā)展與深化,綻放出更富歷史感、更富真知的光彩。換句話說,不少創(chuàng)造經典的大師可能已經走了,但其思想和智慧還活著!不少浮華的流行概念和觀點已經死了,但其背后的經典還閃閃發(fā)光!在這套管理經典里,我們可以追本溯源,欣賞到對現代管理有著基礎支撐作用的管理思想、智慧和理論。
觀察豐富多彩的管理實踐,不難發(fā)現:有的企業(yè)家、管理者忙得焦頭爛額,被事務困擾得痛苦不堪,結果事業(yè)做得還不好;有的企業(yè)家、管理者卻顯得輕松自如、瀟灑飄逸、舉重若輕,但事業(yè)紅紅火火、蒸蒸日上。是什么使他們的行為大相徑庭,結果有天壤之別?一般的回答是能力差異。我不否認人和人之間的能力有差別,但更想強調能力背后的心態(tài)、思維方式和理念,即怎樣看待管理,怎樣面對問題,怎樣定位人生。管理因與人有關,始終處于一種動態(tài)的競爭和博弈的環(huán)境下,因而永遠都是復雜的、富于挑戰(zhàn)的活動。要做好管理,成為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和管理者,除了要具備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許多素質和技能,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具備管理的熱情,即首先要熱愛管理,將管理視為自己生存和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愿意體驗管理和享受管理。此外,管理永遠與問題和挑戰(zhàn)相伴。我經常講,沒有一個企業(yè)或單位沒有問題,管理問題就像海邊的礁石,企業(yè)運行狀況良好時,問題被掩蓋了;企業(yè)運行狀況惡化時,所有的問題就會暴露出來。實際上,漲潮時最容易解決問題,但此時也最容易忽視問題,退潮時問題都出來了,解決問題的最好時機也過去了。面對管理問題,高手似乎總能抓住少數幾個關鍵問題,顯得舉重若輕,大量小問題也會隨著大問題的解決而消失。而菜鳥經常認認真真地面對所有問題,深陷問題網之中,結果耽誤了大事。人生的價值在于不斷戰(zhàn)勝自我,征服一個個管理難題,這實際上不僅是人生的體驗,更是對自己能力的檢驗。若能這樣看問題,迎接管理挑戰(zhàn)就不再是一種痛苦,而會成為一種愉悅的人生享受。由此,從管理現實中我們能體會到,真正駕馭管理需要對管理知識、藝術、經驗和智慧的綜合運用。
高水平的管理有點像表演雜技,雜技演員高難度的技藝在常人看來很神奇,但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表演實際上是建立在科學規(guī)律和演員根據自身特點及能力對其創(chuàng)造性運用之上的。管理的神奇也主要體現在管理者根據自身特點、能力以及組織和環(huán)境的情況,對基本管理原理的創(chuàng)造性應用之上。
因為“管理是管理者的生活”,我經常勸告管理者要“享受管理”,而要想真正做到這一點,除了擁有正確的態(tài)度和高尚的境界外,管理者還需要領悟管理的真諦;而要真正領悟管理的真諦,管理者就需要學習掌握管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當然,管理知識的來源有直接和間接之分,直接知識是通過自己親身體驗領悟而來,這樣過程太長;間接知識是通過學習或培訓取得,這樣過程較短,成效較快—兩者相輔相成。
管理知識浩如煙海,管理技術和技能多如牛毛,而且隨著時代、環(huán)境以及文化的變化而變化,同一種知識和技能的應用還有很強的環(huán)境依賴性,這就使管理的學習變得很難把握。許多人不知道看什么樣的書,有的人看完書或聽完課后的體會是當時明白了,也聽懂了,但仍不知道怎樣管理!實際上,管理的學習同經濟學、自然科學等一樣,首先在于掌握基本的思想和方
威廉·大內,日裔美國管理學家,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管理學教授,獲得斯坦福大學企業(yè)管理碩土、芝加哥大學企業(yè)管理博士,擔任數家《財富》500強企業(yè)的顧問。
大內從1973年開始專門研究日本企業(yè)管理,經過調查比較日美兩國管理的經驗,提出了Z理論!禯理論》出版后,立即得到各國管理界和管理學者的注意,引起了廣泛的重視,成為暢銷書之一,并產生深遠的影響。
目 錄
叢書贊譽
出版說明
總 序
譯 者 序
致 謝
導言 我們?yōu)槭裁葱枰蛉毡緦W習·1
第一篇 向日本學習
第1章 我們能學到什么·10
終身雇傭制·16
評估與升職·24
非專門化的職業(yè)發(fā)展模式·28
第2章 日本公司的運作方式·37
決策·41
集體價值觀·46
強調在整體上關注人·49
第3章 美日公司比較·54
比較一·55
不同的傳統(tǒng)·61
比較二·65
第4章 Z型組織·68
企業(yè)風格的問題·70
企業(yè)實質的問題·75
支撐Z型組織的理論·80
難以改變·85
第二篇 讓Z理論發(fā)揮有效的作用
第5章 從A到Z:步驟·94
第一步:了解Z型組織和你扮演的角色·97
第二步:審查公司的哲學觀·99
第三步:確定適當的管理哲學并讓公司的領導參與·101
第四步:哲學觀的實現靠的是搭建結構和提供動力·102
第五步:培養(yǎng)人際交往的能力·103
第六步:自我檢驗和系統(tǒng)檢驗·108
第七步:讓工會參與·110
第八步:穩(wěn)定雇傭關系·114
第九步:確定緩慢的評估和升職制度·116
第十步:拓寬職業(yè)發(fā)展模式的發(fā)展方向·118
第十一步:做好在基層實施變革的準備·120
第十二步:選擇在哪些方面實施參與式管理·123
第十三步:提供發(fā)展整體化關系的機會·124
總結·125
第6章 從A到Z:設計哲學觀·126
哲學觀的產生·128
讓哲學觀發(fā)揮作用·134
在靈活運用手冊的過程中加以完善·138
讓各個零部件協(xié)調運轉·142
利用自我批評·144
有關企業(yè)哲學觀的結論·154
第7章 誰取得了成功:一些有關Z型組織的案例·155
案例一:變革從上層開始·156
案例二:傳播文化·160
案例三:接班人的問題·164
案例四:Z理論在辦公室和工廠中的應用·167
案例五:通用汽車的工廠·170
結論·184
第8章 Z型文化·188
容納批評與歡迎開誠布公的場所·193
信任、友誼和合作·198
成為一個團隊·200
走動式管理·202
誰重視他們的產品,他們就重視誰·203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205
支持Z型文化的Z型環(huán)境·206
置身于Z型文化中的意義·208
結論 美國號企業(yè)航母的生死存亡·213
附錄A Z型公司的哲學觀·218
附錄B 質量控制小組·245
注釋·253
參考文獻·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