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相對論講義》共8章。第1章為引言,包括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和狹義相對論的回顧及廣義相對論兩條基本原理的簡介。第2~7章是《廣義相對論講義》的重點。第2章介紹微分幾何與張量分析的基礎知識。第3~7章介紹廣義相對論的基本理論與實驗檢驗,包括引力場方程的真空解、內(nèi)解、引力輻射、致密天體、引力坍縮、黑洞物理、宇宙學簡介等。第8章介紹廣義相對論的作用量和哈密頓正則形式,作為擴展,還簡要介紹了其他幾種相對論性引力理論。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前言
第1章 引言 1
1.1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及其存在的問題 1
1.2 狹義相對論回顧 8
1.2.1 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與洛倫茲不變性 8
1.2.2 相對論性的質點動力學 13
1.2.3。ㄕ婵罩械模╇妱恿W 16
1.2.4 流體力學 20
1.2.5 狹義相對論存在的問題 24
1.3 等效原理 25
1.3.1 慣性質量與引力質量 25
1.3.2 厄特沃什實驗 27
1.3.3 等效原理的表述 30
1.4 廣義相對性原理與廣義協(xié)變性原理 32
附錄1.A 閔可夫斯基時空 34
附錄1.B 運動質量與靜止質量的關系 35
附錄1.C 質點運動的軌跡一定是類時曲線 42
附錄1.D 希臘字母表 44
習題 45
第2章 微分幾何基礎與張量分析 47
2.0。2維)非歐幾何 47
2.1 微分流形和張量場 49
2.1.1 微分流形 49
2.1.2 流形上的張量場 51
2.1.3 張量場的運算 52
2.2 時空和張量密度 55
2.2.1 時空與度規(guī) 55
2.2.2 張量密度 58
2.3 協(xié)變導數(shù)和聯(lián)絡 61
2.3.1 協(xié)變導數(shù)與聯(lián)絡的引入 61
2.3.2 張量的坐標無關表示 68
2.3.3 梯度、旋度和散度 72
2.4 曲線、切矢與切空間 78
2.4.1 曲線 78
2.4.2 切矢 80
2.4.3 切空間 82
2.5 張量場沿曲線的平行移動 83
2.6 沿曲線的協(xié)變微分 87
2.7 測地線 88
2.7.1 測地線的定義 88
2.7.2 測地線的性質 91
2.7.3 測地線的長度 92
2.7.4 極值曲線 94
2.7.5 計算克氏符的簡便方法 96
2.8 黎曼曲率張量 97
2.8.1 黎曼曲率張量的定義 97
2.8.2 撓率和曲率的幾何意義 100
2.8.3 曲率張量和撓率張量的性質 104
2.8.4 愛因斯坦張量、比安基恒等式及曲率張量的分解 108
2.9 測地線偏離方程 111
2.10 外微分與聯(lián)絡1形式 112
2.10.1 微分形式與外積 112
2.10.2 外微分 115
2.10.3 聯(lián)絡1形式 116
2.10.4 用標架計算無撓聯(lián)絡系數(shù)和曲率張量 119
2.11 微分同胚與李導數(shù) 123
2.11.1 微分同胚 123
2.11.2 李導數(shù) 125
2.12 超曲面 128
2.13 基靈矢量場和時空對稱性 130
2.13.1 基靈矢量場 130
2.13.2 關于時空對稱性的兩個重要定理 135
2.14 黎曼時空中的積分 139
附錄2.A 短程線與長時線 142
附錄2.B 撓率不為零時的比安基恒等式 146
附錄2.C 法曲率、平均曲率、高斯曲率與黎曼曲率 148
附錄2.D 第2章復習 149
附錄2.E 不同符號約定及其關系152
習題 153
第3章 引力場方程及廣義相對論的實驗檢驗 157
3.1 彎曲時空中的物理量157
3.1.1 質點動力學 157
3.1.2。ㄕ婵罩械模╇妱恿W 160
3.1.3 相對論理想流體力學 161
3.2 廣義相對論中的基本測量 162
3.3 引力場方程的建立 167
3.3.1 引力場方程 167
3.3.2 對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討論 171
3.4 靜態(tài)球對稱解 174
3.4.1 對稱性分析 174
3.4.2 史瓦西解 176
3.4.3 對史瓦西解的說明 179
3.5 伯克霍夫定理 181
3.6 引力紅移 185
3.6.1 引力紅移的理論 185
3.6.2 實驗檢驗 188
3.6.3 討論 189
3.7 真空球對稱引力場中的軌道運動 190
3.7.1 牛頓力學中測試粒子的運動 190
3.7.2 廣義相對論中測試粒子的拉氏量 190
3.7.3 廣義相對論球對稱引力場中測試粒子的運動 192
3.7.4 史瓦西時空中運動方程解的定性分析 194
3.8 水星近日點的進動 196
3.8.1 牛頓力學中水星的運動 196
3.8.2 狹義相對論的修正 198
3.8.3 廣義相對論的修正 199
3.8.4 引力變形導致的修正* 201
3.8.5 討論 204
3.9 光線偏折與引力透鏡204
3.9.1 牛頓力學中光線的軌跡 204
3.9.2 廣義相對論中的光線偏折 207
3.9.3 觀測結果 209
3.9.4 引力透鏡 211
3.10 雷達回波延遲 213
3.10.1 廣義相對論的結果 214
3.10.2 弱等效原理的結果* 216
3.11 真空球對稱引力場中的軌道運動(II)——圓軌道和瞄準參數(shù) 217
3.11.1 圓軌道 217
3.11.2 最小瞄準參數(shù)(碰撞參數(shù))220
3.11.3 穩(wěn)定圓軌道 221
3.11.4 束縛圓軌道 222
3.12 后牛頓近似和軌道陀螺進動 222
3.12.1 后牛頓近似* 222
3.12.2 Lense-Thirring近似解 230
3.12.3 軌道陀螺進動* 231
附錄3.A 外爾坐標下史瓦西解的幾何對稱性 239
附錄3.B 3L-4項和e2修正項的影響 241
附錄3.C 球坐標系下軌道陀螺進動的再分析 244
附錄3.D 進動頻率對一圈的平均((3.12.96)式的證明)252
習題 257
第4章 引力波與引力輻射 258
4.1 線性引力場方程 258
4.2 線性平面引力波解 262
4.2.1 閔氏時空真空中平面電磁波 262
4.2.2 真空中平面引力波 265
4.3 引力輻射(含脈沖雙星的引力輻射)271
4.3.1 引力四極矩張量與引力輻射 271
4.3.2 引力輻射能流 274
4.3.3 兩類特殊系統(tǒng)引力輻射強度的計算 278
4.4 引力波探測 285
4.4.1 引力波對物質的作用 286
4.4.2 引力波探測方法 288
4.4.3 觀測結果 292
附錄4.A 用廣義相對論分析月球的潮汐力 295
習題 296
第5章 星體內(nèi)部結構與引力坍縮 297
5.1 星體內(nèi)部結構——牛頓力學的處理 297
5.2 星體內(nèi)部結構——廣義相對論的處理 299
5.2.1 廣義相對論中星體結構平衡方程與史瓦西內(nèi)解 299
5.2.2 星體內(nèi)的核子數(shù) 304
5.2.3 星體的內(nèi)能 305
5.2.4 星體的穩(wěn)定性 308
5.3 均勻密度星 309
5.3.1 牛頓引力中的均勻密度星 309
5.3.2 廣義相對論中的均勻密度星 310
5.3.3 廣義相對論中的均勻密度星的弱場近似 312
5.3.4 廣義相對論中的均勻密度星的特性 313
5.4 多層球 313
5.4.1 物態(tài)方程 314
5.4.2 平衡星體的解 315
5.4.3 多層球的內(nèi)能 318
5.4.4 多層球的穩(wěn)定性 320
5.5 白矮星 323
5.5.1 電子簡并壓 323
5.5.2 白矮星的物態(tài)方程 326
5.5.3 白矮星的質量與半徑 327
5.5.4 白矮星的廣義相對論修正 331
5.6 中子星 332
5.6.1 中子簡并壓與物態(tài)方程 332
5.6.2 非相對論極限與極端相對論極限下的中子星 334
5.6.3 中子星的質量上下限 338
5.6.4 中子星的廣義相對論修正 341
5.6.5 中子星的觀測 342
5.7 共動坐標系 343
5.8 引力坍縮 345
5.8.1 均勻密度坍縮球內(nèi)解 345
5.8.2 與史瓦西外解銜接 348
5.8.3 坍縮星體表面發(fā)出光信號的到達時間 353
5.8.4 紅移 354
習題 357
第6章 黑洞物理 359
6.1 黑洞的基本概念 359
6.1.1 歷史上的黑洞 359
6.1.2 史瓦西解中的奇異性 360
6.1.3 史瓦西解的特征曲面 365
6.2 史瓦西時空的最大解析延拓 368
6.2.1 Kruskal度規(guī) 368
6.2.2 Kruskal流形 369
6.2.3 t,r為常數(shù)的超曲面與時間反演 372
6.2.4 同維嵌入子流形與延拓 373
6.3 彭羅斯圖 375
6.3.1 閔可夫斯基時空的彭羅斯圖 375
6.3.2 史瓦西時空的彭羅斯圖 377
6.3.3 球對稱坍縮星體形成的黑洞及其彭羅斯圖 383
6.4 更多的球對稱黑洞解384
6.4.1 Schwarzschild-(anti-)de Sitter黑洞 384
6.4.2 Reissner-Nordstr.m黑洞 388
6.5 Kerr-Newman黑洞 392
6.5.1 Kerr-Newman度規(guī) 392
6.5.2 無限紅移面、視界、奇異性與能層 394
6.5.3 Kerr時空中的測地線和彭羅斯圖 402
6.6 有關黑洞的幾個定理與描寫黑洞的參量 414
6.7 黑洞的能量提取過程 423
6.8 黑洞熱力學 426
6.9 黑洞存在的觀測證據(jù) 431
6.9.1 黑洞形成的機制 431
6.9.2 黑洞認證的主要方法 434
附錄6.A 圓軌道運動粒子單位質量的能量與角動量 438
附錄6.B 質點運動的最小穩(wěn)定圓軌道 441
習題 442
第7章 宇宙學初步 444
7.1 宇宙學原理與FLRW度規(guī) 444
7.1.1 宇宙的靜動之爭 444
7.1.2 宇宙學原理 444
7.1.3 FLRW度規(guī) 445
7.1.4 宇宙學紅移 446
7.1.5 從FLRW度規(guī)看Hubble定律 448
7.2 均勻各向同性宇宙模型 449
7.2.1 宇宙演化的完備方程組 449
7.2.2 大爆炸宇宙模型 451
7.3 宇宙的暴漲 461
7.3.1 大爆炸宇宙模型存在的問題 461
7.3.2 暴漲階段 465
習題 469
第8章 廣義相對論的發(fā)展 470
8.1 Einstein-Hilbert作用量與最小作用量原理 470
8.1.1 物質場的最小作用量原理 471
8.1.2 引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