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教會你古詩詞的四種解讀方法!帶給你全新的閱讀體驗!每一種閱讀新體驗,都蘊涵著一種新方法的浸潤。
深度精講古詩詞203篇,涉及完整詩篇達241篇之多。
體裁豐富,大凡古歌謠、詩經、騷賦體、先唐古體及樂府、歌行、雜詩,以及詞體諸多詞牌及詞調,以獵覽我國詩歌從內容到形式的華贍與繁富,及疊見歷代詩歌從作者到時代的個性與風色。
兩種視角解讀古詩詞:對讀者熟悉的詩詞,從詩歌的細節(jié)或為人所忽視的局部,對詩的修辭、意境以及整體性內容等作精要的點化、提示及情境性描述,言簡意賅、新穎獨到;而對其陌生者,簡明勾勒,發(fā)明詩旨,匠心獨運,以突破被權威解讀所限定的理解空間。
禮明先生的新書就要出版了。
這是一本古詩詞的書。而且,這本書的撰寫還與我有關。
幾年前,我們新教育團隊編寫《新教育晨誦》一書時,我曾經邀請他幫助審閱部分書稿。那段時間,他讀了大量的古詩詞,而且查閱了各種版本的詩集,對許多注釋進行了重新校訂。他說,這本書可以說是《新教育晨誦》的副產品。
晨誦、午讀、暮省是新教育兒童的生活方式。每天早晨用詩歌開啟新的一天,不僅具有很強的儀式感,而且有助于幫助兒童發(fā)展語言能力、激發(fā)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幫助兒童親近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擁有詩意的人生。
古往今來,中國就是詩歌的國度。詩歌,是能體現中國人精神世界的一種表達方式。林語堂先生說:詩歌教會了中國人一種生活觀念,通過諺語和詩卷深切地滲入社會,給予他們一種悲天憫人的意識,使他們對大自然寄予無限的深情,并用一種藝術的眼光來看待人生。詩歌通過對大自然的感情,醫(yī)治人們心靈的創(chuàng)痛;詩歌通過享受簡樸生活的教育,為中國文明保持了圣潔的理想。
盡管這種高度凝練的詩化表達有優(yōu)勢也有劣勢,但無論如何,詩歌在中國,已經超出了簡單的文學體裁,不僅與書法、繪畫、戲劇等中國文化有著天然的聯系,彼此互相促進滋養(yǎng)著,而且對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態(tài)度產生了密切的影響。雖然我們不能說學會了詩歌就掌握了中國文化,但詩歌中承載的文化含量之重是毋庸置疑的。
在今天,詩歌之所以特別受到歡迎,是因為詩歌的外在形式,在不經意間吻合了當下人們所需要的簡短、緊湊。詩歌的本質內容,又能在短時間里直擊人心,產生巨大的能量。詩歌所提供新的角度,讓人重新觀照思考當下的物質生活,在重新詮釋中,獲得生活的價值,創(chuàng)造人生的意義。
所以,生活在當下,我們需要讀讀那些曾經感動、陶醉過多少代人的古詩詞,需要用詩歌的力量,幫助我們在現實的土壤上,找到一種詩意棲居的生活方式,從而創(chuàng)造幸福完整的人生。
朱永新
2021年1月31日晨,寫于北京滴石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