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集是摘選了作者從教30多年來公開發(fā)表的有關經濟、制度與人的發(fā)展三個方面論題的20篇文章。內容包括:高質量發(fā)展給中國經濟帶來新機遇;兩種經濟動力源:對中國經濟動力優(yōu)勢的分析等。
1978年12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會議作出了改革開放這一“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自1978年再出發(fā)的中國,開始創(chuàng)造震撼世界的“中國奇跡”。
然而,“中國道路”的探索、“中國奇跡”的開創(chuàng)是充滿艱辛和挑戰(zhàn)的。20世紀80年代末,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柏林墻倒塌,所謂的“華盛頓共識”形成并廣泛傳播……中國的改革開放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新的改革思想和理論“瓶頸”亟待突破!1992年初春,88歲高齡的鄧小平,以其巨大的政治氣魄和寬闊的歷史視野,發(fā)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坝媱澆坏扔谏鐣髁x”“市場不等于資本主義”的辯證解讀、“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的高超提煉,推動著中國市場化改革再入歷史新境。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指導,首次明確指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動員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改革開放正面臨著“美國一”的貿易霸凌主義和英國脫歐等逆全球化的挑戰(zhàn)。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果斷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一方面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利益格局開刀,另一方面致力于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以300多個重大改革方案,發(fā)出了“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的時代之音。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xù)前行的力量!
1978年5月,《光明日報》刊發(fā)了一篇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從此掀起了一場席卷中國的真理標準大討論。這場討論,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一步深入,推動著中國由傳統型社會向現代型社會演進、從封閉型社會向開放型社會過渡,使中國在道路探索上實現了理論創(chuàng)新與實踐檢驗的良性互動,促成了“人的現代化”與經濟社會現代化的同程推進。
1978年12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會議作出了改革開放這一“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自1978年再出發(fā)的中國,開始創(chuàng)造震撼世界的“中國奇跡”。
然而,“中國道路”的探索、“中國奇跡”的開創(chuàng)是充滿艱辛和挑戰(zhàn)的。20世紀80年代末,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柏林墻倒塌,所謂的“華盛頓共識”①形成并廣泛傳播……中國的改革開放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新的改革思想和理論“瓶頸”亟待突破!1992年初春,88歲高齡的鄧小平,以其巨大的政治氣魄和寬闊的歷史視野,發(fā)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坝媱澆坏扔谏鐣髁x”“市場不等于資本主義”的辯證解讀、“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的高超提煉,推動著中國市場化改革再入歷史新境。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指導,首次明確指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動員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改革開放正面臨著“美國第一”的貿易霸凌主義和英國脫歐等逆全球化的挑戰(zhàn)。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果斷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一方面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利益格局開刀,另一方面致力于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以300多個重大改革方案,發(fā)出了“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的時代之音。
中國的改革開放一路走來,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的那樣:“中國人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相互激蕩、觀念創(chuàng)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充分顯示了思想引領的強大力量!备母镩_放的破曉之光,同樣普照改革開放再出發(fā)之路。
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秉承“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本人有幸于1979年參加了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次全國統考,并被湖北財經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前身)政治系政治經濟學專業(yè)錄取,從此開始了我在母校學習和執(zhí)教的生涯,至今已整整40載!本科四年(1979-1983年)、碩士三年(1983-1986年)在周彥文、王時杰、邱丹、郭慧珍、張寄濤、夏興園等恩師的指導下,對馬克思《資本論》等經典及其他經濟學經典著作進行了長達七年的認真學習和研讀。1986年碩士畢業(yè)留校任教后,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和體制改革做了一些粗淺的探索,積極參與張寄濤教授主持的社科課題“社會主義經濟運行的宏觀調控”“制度、體制、發(fā)展的比較研究”“經濟發(fā)展與經濟體制比較”;參與夏興園教授主持的教育部課題“地下經濟研究”“中烏兩國轉軌時期若干經濟問題比較分析”等研究工作!熬盼逵媱潯睍r期,黨中央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本人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及人力資源的開發(fā)”研究。2001年以后,本人主持和參與了“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加入WTO后湖北引進外資的制度環(huán)境及評估體系研究”“國企改制中的人力資源開發(fā)與和諧湖北的構建”“中國民營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武漢傲嬌服飾有限公司治理結構改革戰(zhàn)略研究: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輔導”“多媒體教學中的相關問題研究——以政治經濟學為例”“經濟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為例”“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課堂的研究”等課題研究,發(fā)表了一些文章。
朱巧玲(1962-),女,漢族,經濟學博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政治經濟學學科帶頭人及博士導師組組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湖北省經濟學學會理事,中國人的發(fā)展經濟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策劃研究院兼職研究員,湖北省委宣講團專家成員。
主要從事政治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教學和研究。曾多次獲校級、省級教學和科研成果獎。主持和參與完成國家社科基金、省(部)級及其他課題20多項;出版專著4部,主編和參編著作近30部。在《經濟學動態(tài)》《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財貿經濟》《農業(yè)經濟問題》《宏觀經濟研究》《光明日報》等報刊上發(fā)表論文上百篇。
上篇 經濟
高質量發(fā)展給中國經濟帶來新機遇
A股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的演變
——基于2010年和2016年數據對比分析
兩種經濟動力源:對中國經濟動力優(yōu)勢的分析
從“關系經濟”向“契約經濟”躍遷的,必要性和路徑研究
——基于新制度經濟學的視角
新中國60年政治經濟學教材體系的演變
交易費用測量的兩個層次及其相互關系研究述評
中篇 制度
構建產權制度是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鍵
——兼論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產權制度
制度變遷視角下互聯網金融發(fā)展問題及對策
轉型期我國市場化進程的多視角分析
尋租理論:產權理論的一個擴展
——兼論新產權理論的構架及其現實意義
新制度經濟學國家理論的構建:核心問題與框架
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是完善土地承包經營的產權制度
論建立我國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的制度安排
下篇 人的發(fā)展
人工智能、技術進步與勞動力結構優(yōu)化對策研究
基于人的發(fā)展視角的新型城市化探討
有關人的發(fā)展經濟學的幾點思考
人的發(fā)展指標的構建——基于馬克思主義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理論的分析
對馬克思關于“人的發(fā)展”理論的再認識
從加入WTO談中國企業(yè)的人力資本投資
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思路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