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塔?梵戴克想告訴你,通過零浪費生活,你其實可以收獲更多——更多時間、更多金錢和更多生命力。
《零浪費生活》是一本能幫助你在不放棄原本生活方式的前提下徹底減少浪費的終極指南。在這三十天零浪費挑戰(zhàn)里,安妮塔為你提供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妙招和訣竅來幫助你消除塑料從而過上一種更潔凈、更友善的生活。
這是一本非常實用的生活方式類圖書,30天將垃圾減少80%,對于苦苦煩惱垃圾分類的我們來說,簡直是福音。本書倡導零浪費的生活理念,創(chuàng)造價值比購買更有意義,當你讓一個物品發(fā)揮它最大的價值時,這個物品也獲得了新的生命力。不浪費就是最好的環(huán)保。
本書回顧了我如何意外成為一名環(huán)保人士的經(jīng)歷,同時,基于我自己零浪費之旅的經(jīng)驗之談,這也是一本能幫助你在30天內(nèi)將浪費減少80%的實用向?qū)。但是,這一切是如何開始的呢?零浪費生活又是什么樣的呢?我會從頭說起,也就是從奧普拉所說的“頓悟時刻”說起。一切始于一次簡單的拒絕。站在超市的收銀臺前,收銀員看著我問道:“您需要一個塑料購物袋嗎?要額外付15澳分。”一個塑料袋要15澳分?對我來說,這聽上去就像敲詐。于是我回答:“不,謝謝,我放在手提袋里就好了!边@是兩年前的事情了,從那天算起,我已經(jīng)對塑料袋說了一千多次“不”。第一次說“不”是我剛辭職的第二天,當時更多是從經(jīng)濟因素而不是環(huán)保因素考慮。但這第一次的拒絕帶我走進了零浪費生活。我怎么會這么慘?我在悉尼郊外的餐桌旁大哭起來,四周全是我婆婆的英國皇家道爾頓瓷器小塑像。為了省錢還債,我們剛帶著一大堆打包箱搬進了婆婆家。那天的工作太不順利了,回到家,一晚上我都在整理這些箱子。就像大壩突然潰堤一樣,我突然情緒失控到哭得根本不知道如何停下來。我心里想的全是“我怎么會怎么慘?”。表面上,我過著堪稱成功人士的典范生活:穿名牌服裝、時尚鞋子,每年都出國度假——而獲得這一切時我才26歲。我就是那種根本不用父母操心的孩子:高中畢業(yè)時UAI(大學入學指數(shù))近乎完美,擁有一份待遇優(yōu)厚的工作,壁櫥里還有最新款的紀梵希靴子。這本來應該是完美無瑕的生活。你瞧,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母親不是嬉皮士,我也沒對那種文化十分熱衷。我的父母只是貧窮的移民勞工,他們從來不曾富裕過,所以是他們讓我相信,金錢和權(quán)力對幸福來說非常必要,我就是在這種教育環(huán)境下長大的。我從小就知道,錢是成功的關(guān)鍵,而成功會帶來幸福。因此,我就像很多中國移民家庭的長女那樣拼命學習,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隨后得到一份高薪工作。我在職場上努力打拼,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創(chuàng)意拋之腦后,一心追逐偉大的澳大利亞夢。
26歲時,我已是一家大型工程公司的經(jīng)理,掙的錢比我父母一輩子掙的還多!2014年精神崩潰發(fā)生那天,和往常一樣,我在辦公室里工作。我記得我坐在第6級董事會會議室里,看著我的老板、我老板的老板以及公司大老板,想著:“就這樣了嗎?五年、十年、十五年以后,我就要變成這樣嗎?”我突然意識到,如果我沿著這條路繼續(xù)走下去,我想要過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黃金手銬所束縛的生活的愿望,就要永遠落空了。
一個更深刻的問題隨之而來:我到底想要怎樣的人生?
這個疑惑開始讓我痛苦不堪,有一天,我丈夫看著我的眼睛,對我說:“你得辭職——這份工作太折磨你了!碑斎,以我一貫以來一切向錢看的實用主義思維方式來考慮,我有幾十個理由不辭職。我們有貸款要還,一份工資根本不夠用。我們需要我那份工資,但我丈夫很堅定。我知道,如果我不辭職,我可能會失去他。第二天,我就辭職了。從那個重要的時刻起,我的人生就徹底改變了。通過接受零浪費生活理念,我得以重返校園以全日制學生的身份學習醫(yī)學,我們從我婆婆的大房子里搬了出來,住進一套僅59平方米的小公寓,而且,我決心要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在澳大利亞的公司里工作不能反映我的價值觀,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份工作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合適的。你也不必非得辭掉你在公司的工作來過更環(huán)保的生活。零浪費生活理念的實質(zhì)就是,相信日積月累的細小且具有重要意義的行為改變會對地球的未來產(chǎn)生重大影響,并按這一理念來行動。為了過真正的零浪費生活,我已經(jīng)接受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而這絕不僅僅指不要制造浪費。我已經(jīng)接受了一種生活周期習慣,它向我展示了小而持續(xù)的行動的價值,其復合效應不僅減少了我的浪費,而且豐富了我的生活。對我來說,零浪費生活不僅僅意味著沒有塑料袋包裝的飲食——它還給了我與我的價值觀保持一致的自由。這種生活以服務社區(qū)和尊重我們所生活的地球為基礎(chǔ),也使我不再浪費我的生命。典型的環(huán)保主義者在人們心中是這樣一個刻板形象:不用除臭劑、住在自給自足社區(qū)的左翼嬉皮士。但我想向你們介紹一種新的環(huán)保主義者的形象:“日
;顒蛹摇。零浪費是他們的最終目標,但你們沒有必要被這個目標嚇壞。簡單來說,零浪費生活就是在地球上留下更少的足跡。這就夠了。我向你保證,這一點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因為研究表明,養(yǎng)成一個新習慣大約需要30天,所以,這本書以30天為期限設(shè)置了一系列實踐活動。我的工程師大腦已經(jīng)對這30天進行了重新編排,盡量使每天的習慣都易于養(yǎng)成,每天都有任務來幫助你在30天內(nèi)進入零浪費生活圈。這段學習過程分為兩部分,主要集中在四個改變階段——思考、行動、回顧和復習。
第1—15天:思考&行動
“思考”階段包括對你目前的生活進行初步審核:評估你目前的基線,這樣你才知道你的出發(fā)點;睜開你的眼睛,對如何過更環(huán)保的生活充滿好奇!靶袆印彪A段包括德爾塔——工程術(shù)語,這里指需要的改變。前15天要求行動,即做一些簡單的改變來讓你準備好迎接零浪費生活。
第16—30天:回顧&復習
之后的15天包括內(nèi)省和檢查你身處的內(nèi)外環(huán)境,即要意識到為何改變而不是如何改變。這后半段的學習任務會讓你對長久且持續(xù)的改變充滿熱情。通過這30天的學習,我想要告訴你,零浪費生活不是剝奪,也不是犧牲。它只是通過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改變來讓我過一種“生態(tài)奢侈”的生活,對你也是一樣。我現(xiàn)在仍然穿名牌鞋(當然,是二手鞋),仍然享受美好事物(不用塑料袋而已),仍然在悉尼近郊過著忙碌的生活。對我而言,可持續(xù)生活的關(guān)鍵在于它對你而言是可持續(xù)的,因此,我為每個“行動日”創(chuàng)造了三種零浪費方法。這一方法為你提供了三種選擇:
1.減少浪費
2.少量浪費
3.零浪費
這意味著你不必一開始就直接選擇零浪費——你可以讓自己慢慢適應。這也給了你一個機會,讓你通過一張適合自己的時間表來提升和增強意志力。為了讓你更靈活且更自由地使用這一方法,它被設(shè)計成能讓你任意搭配不同選擇來適應不同環(huán)境的樣子。在本書中,你會發(fā)現(xiàn),零浪費生活不僅非常簡單,而且完全有必要。不管我們支持哪一政黨,我們都可以成為環(huán)保主義者,因為我們都需要成為我們所生活的地球的守護者。我們都需要減少自己在地球上留下的足跡,不是因為我們無私和對社會問題過于敏感,而是因為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我們需要減少生活中的浪費,其實純粹是出于自私,因為人類的生存與地球的命運息息相關(guān)。這本書是為我們中不想犧牲或放棄生活中的任何東西來繼續(xù)生活的日常行動者寫的。它的本意是告訴我們?nèi)绾尉芙^塑料而擁抱生活。通過接下來30天的學習,你會發(fā)現(xiàn),零浪費生活實際上會讓你收獲更多——更多時間、更多金錢和更多生命力。這不就是我們都想要的:幸福的一生,奢侈的一生,不被浪費的一生?
安妮塔·梵戴克是一名有資歷的火箭科學家(大學畢業(yè)時獲得工學學士學位——航空航天專業(yè)),成功運營一個關(guān)于零垃圾生活的Instagram賬號。她出生在中國廣州,在澳大利亞長大,目前一半時間在悉尼學習醫(yī)學,一半時間與丈夫生活在舊金山。她定期更新博客,與大家分享一些她零垃圾生活方式的轉(zhuǎn)變、極簡主義理念、旅行以及環(huán)保生活等方面的想法。
引言 II
思?考 & 行?動? 1
第一天 從當前開始 2
第二天 做一次垃圾桶徹查 6
第三天 做一個零浪費套包 12
第四天 堆肥,堆肥,堆肥 18
第五天 給自己設(shè)置消費禁令 23
第六天 執(zhí)行你的第一次零浪費購物 28
第七天 烹飪第一頓零浪費飯菜 39
第八天 杜絕食物浪費 43
第九天 整理你的住所第一部分 48
第十天 安排一個“項目盤” 53
第十一天 自制美容產(chǎn)品 58
第十二天 自制清潔產(chǎn)品 70
第十三天 清點你的衣柜 75
第十四天 首選二手商品 80
第十五天 清理你的住所第二部分 84
反?思 & 復?習? 93
第十六天 給自己開一張綠色“處方” 94
第十七天 購買真正的食品 98
第十八天 少吃肉 104
第十九天 學會接受極簡主義 108
第二十天 分享經(jīng)驗 112
第二十一天 清理你的思緒 116
第二十二天 修修補補將就對付 122
第二十三天 重視體驗而不是擁有 128
第二十四天 用錢投票 136
第二十五天 服務他人 142
第二十六天 謹慎處理廢棄物品 146
第二十七天 創(chuàng)造而非消費 152
第二十八天 保持極簡主義風格 158
第二十九天 參與進來 162
第三十天 休息并回顧 168
結(jié)論 172
參考 175
作者簡介 176
致謝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