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學與教育之間的關系,并不是文學借助教育推行改革,教育利用文學作為課程資源這種簡單的互動關系,而是一種十分復雜的聯(lián)系:文學在教育中的接受,不僅在每個時段、不同接受者之間存在著差異,而且不同文體、語體、題材、主題的文學文本在中小學語文、語文教科書及課外閱讀中的接受命運及其影響因素也不相同。
為了探尋近代教育與文學的互動真實情態(tài),從不同側面、具體而微地建構一段清末民國文學教育史,并探尋影響文學教育發(fā)展的內部規(guī)律和外部因素,本書選擇了如今仍出現(xiàn)在中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孔雀東南飛》《木蘭詩》《項脊軒志》《背影》《桃花源記》《水滸傳》《愚公移山》《故鄉(xiāng)》《孔乙己》等經典名篇,梳理其在清末民國期間的接受史,呈現(xiàn)不同讀者(作家、評論家、編者、師生等)對其所作的不同闡釋,并試圖考察分析。本書還附錄了教案等與文本接受相關的闡釋資料。
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中小學語文教師備課所用的參考書,您也許可以從中看到這些教科書、教學參考書的編者們針對某篇文本的處理方式、解讀結果,從中體會到一種方法。
這本書也適合中學生們閱讀,您可以從書中學到,針對某篇文本的解讀,可能還存在著與自己及老師均不相同的結果,或者能為您將要進行的研究性閱讀提供一些參考,或者能為您希望做到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提供一個起點。
高中文學教育,新課標文學教育實施途徑,高中生文學創(chuàng)造性閱讀能力培養(yǎng)!
1 根據新課標,提高高中生創(chuàng)造性閱讀能力的教學實踐。
2 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備課所用的參考書,多角度解讀文本。
3 為語文課程改革中文學教育提供參考,為高中教師解讀課文、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提供歷史的參照。
張心科
華東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主要從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文學教育、語文教育史研究。已在《課程·教材·教法》等刊物發(fā)表論文90余篇,出版專著《清末民國兒童文學教育發(fā)展史論》《清末民國中學文學教育研究》《語文課程論》《接受美學與中學文學教育》《經典課文多重闡釋》《近代文學與教育互動》《經典翻譯文學與中小學語文教育》《<紅樓夢>與百年中國語文教育》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等課題7項。
前言
第一章 《孔雀東南飛》與古典詩歌在語文教育中的地位及編者選詩的立場
孔雀東南飛(劇本)
第二章 《木蘭詩》與民族主義、女子教育思想
木蘭從軍(劇本)
第三章 《項脊軒志》與文言散文的教學功能和選擇標準
歸有光的印象主義
第四章 《背影》與白話散文的教學功能
懺悔
第五章 《桃花源記》與一文多選現(xiàn)象及多種文體特征和多重主旨的作品的解讀方式
選文一 桃源行
選文二 桃源行
第六章 《水滸傳》與語文教育對古典小說的接受
選文一 武松打虎
選文二 武松打虎
第七章 《愚公移山》與寓言地位、神話功能、思想教育和文白之爭
愚公移山(劇本)
第八章 《故鄉(xiāng)》與評論界對教育界接受經典的影響
《故鄉(xiāng)》讀書筆記
第九章 《孔乙己》與作者和編者的不同解讀
《孔乙己》教案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