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首部討論民國電影海報的著作,圖文并茂,多是首次披露了早期作為后電影產(chǎn)品的電影海報,凸顯了當時社會的人文,為研究當時人文社會生態(tài)提供了重要線索,也成為研究電影藝術、海報設計、社會生活變遷不可多得的*手資料,具有很強的研究文獻性、收藏導讀性,再現(xiàn)了近代海派文化的繁華。書中附錄了大量海報實物彩圖,彌足珍貴。
總 序
自上海開埠,上海成為中國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發(fā)源地,在不到一百年時間內(nèi),成為遠東第一大都市,成為近代中國的文化中心,成為多元文化的重要聚集地與中興之地,從而孕育出博大精深的海派文化。
上海為近代中國的先驅(qū),是近代中國經(jīng)濟、貿(mào)易、科技、文化重鎮(zhèn)。上海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地,是海派文化的發(fā)源地、先進文化的策源地、近現(xiàn)代文化名人的匯聚地,造就了海納百川,追求卓越,大氣謙和,兼容并蓄的上海精神和海派文化氣質(zhì),留下了大批具有重要文化信息含量的遺產(chǎn)。
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作為中國改革開放排頭兵的上海,再次吹響重塑上海文化重鎮(zhèn)的號角,進一步弘揚上海城市精神,打造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文化名片。匯集梳理海派文化典藏,可以挖掘豐富的海派文化資源,充實海派文化的研究,同時也是提供一個研究中華文化、深度展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新視角。整理、開發(fā)、解讀近現(xiàn)代上海文化遺存,有助于進一步推動當下文化繁榮尤其是地方文化復興,對進一步弘揚海派文化、彰顯上海城市精神具有重要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海派名物典藏主要選取近現(xiàn)代富含大量文化信息的資源,以紙質(zhì)資料為主,涵蓋了影劇說明書、老戲單、老唱片、老膠片、老書札、老照片、老包裝、老明信片等涉及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方方面面的文化遺產(chǎn),對其加以集中并進行深度文化解讀。典藏內(nèi)容圖文并茂,文以深刻解說圖,圖以緊密結合文,內(nèi)容多為首次披露,具有重要的文獻史料價值。其撰寫者均為長期涉獵并浸潤其中的權威學者、專家及收藏家?梢哉f每部典藏都是一部文獻歷史記載,都是對某一門類的文化遺存的深度文化解讀。
上海是一個有很多故事的城市,而且是一個非常精彩、色彩斑斕的城市。從過去到今天,這個演藝之都幾乎每天有許多鮮為人知或眾所周知的故事在上演。我們的工作,對于上海諸多文化遺存的解讀、闡述僅僅是個開始,希望更多的專家學者加入這個行列,尋訪上海近代的傳奇蹤跡,彰顯海派文化的精氣神,同時也為文化大繁榮盡一份綿薄之力,為偉大時代大聲吶喊。
陳 東
(上海市文化發(fā)展基金會理事長、上海大學海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2018年7月11日
序
2017年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東亞圖書館邀請我去看方保羅先生的捐贈藏品。方保羅是美國人,但卻以收藏中國電影文獻而名聞圈內(nèi),他的藏品以象征性的價格轉讓給了東亞,應東亞盛邀,于是有了我的美國之行,主要就是去鑒賞這批藏品的文獻價值。
我和方保羅先生在香港開會時見過面,他的藏品之豐我也早已耳聞,但在東亞真的面對他的這些藏品時,我還是吃了一驚。他的全部藏品裝在180個紙箱里,當我們打開這些紙箱時,我的感覺只能以驚艷亮相這個詞來形容:其中民國影刊收藏竟然有300種之多,影星原照收藏超過6000張,電影說明書和宣傳單更多達幾千種上萬件,僅僅這些,就已遠遠超過了絕大多數(shù)公藏機構的收藏,令人贊嘆。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其中最讓人動容的還是那些電影海報。這些海報總數(shù)達到4000種左右,主要是20世紀50-80年代的中國香港和內(nèi)地地區(qū)影片的彩色海報,大都為全開幅面的大尺寸,色彩鮮艷亮麗,畫面生動傳神,其中不少還有諸如李小龍、成龍、周潤發(fā)等大牌明星的親筆簽名,視覺效果絕對震撼,如果用上海話來形容就是:彈眼落睛!也正因為此,東亞在決定掃描這批珍貴文獻先后次序時,排在首位的就是這批海報,而讀者調(diào)看這批文獻最多的也是這些海報,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說起中國電影海報的歷史,一些專門介紹電影海報的著作都把中國電影資料館收藏的《再生花》(明星影片公司1934年出品)海報說成是中國最早的電影海報,其實,這并不嚴謹。按道理,只要有電影放映就有產(chǎn)生電影海報的可能,但中國最初的一批電影,如《定軍山》《難夫難妻》《閻瑞生》等,既未見海報實物存在,也沒有文獻能證明當時發(fā)行過海報。我所見到較早提到電影海報制作的是楊小仲,他在《憶商務印書館電影部》(刊《中國電影》1957年1月號)一文中回憶:1924年,自己導演《醉鄉(xiāng)遺恨》時真正是全身心地投入,自寫對白,自找演員,連廣告、海報、傳單都由我設計!蹲磬l(xiāng)遺恨》的海報雖然目前沒有見到實物,但其曾經(jīng)存在卻是可以確認的。說起海報,有人總以為它的樣式是一成不變的,現(xiàn)在是什么模樣,以前也一定是這樣。這未免有點絕對。海報的樣式其實會有一個發(fā)展的過程,比如尺寸從小型到大幅,形式從簡單到繁復,色彩從黑白到彩色等。特別是在中國,早期拍一部影片,幾千元已經(jīng)是一筆不小的投資,因而不可能在海報上投太多,只要能起到宣傳的作用就可以了,講究藝術是后期的追求。從一些實物和當時報刊上發(fā)表的海報實樣來看,20世紀20年代早中期的中國電影海報,一般均為單張,16開或8開幅面大小,顏色多為用石版或膠版單色印,也有部分用雙色印刷的。畫面多文圖相間,文字部分占有較大空間,圖則大都根據(jù)劇照所繪。也許這樣色彩單調(diào)、構圖簡單的海報會令人大失所望,甚至于不承認其為海報。但當時的電影海報確實就是如此簡單,我們還找不到更復雜一點的海報。真正具有現(xiàn)代形態(tài)的電影海報是在20世紀30年代出現(xiàn)的,這有實物可以作證。其實,20世紀20年代早期的好萊塢海報,有不少也很簡單,這符合一般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至于究竟哪張是我國最早的電影海報,民間藏龍臥虎大有人在,還是等待時間檢驗為好,目前大可不必過分急躁。
中國電影海報,尤其是早期的電影海報,由于情況復雜,實物存世又太少,迷霧重重,困難多多,故一直沒有一本具體論述的專著問世,F(xiàn)在,這個遺憾終于得到了彌補,劉鋼先生的《近代電影海報探幽》一書和大家見面了,可謂難能可貴。劉鋼不在電影界從事工作,也沒有專業(yè)的研究背景,他有自己的工作,因為興趣而走上了收藏和研究電影的道路,所碰到的困難可想而知,這種勇氣值得贊嘆,此為可貴之一。劉鋼是以業(yè)余的身份來收藏研究電影海報,但又是以專業(yè)的態(tài)度來對待之,勤懇而嚴謹,絕非一般收藏界人士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漫不經(jīng)心。據(jù)我所知,他是將工作收入的大部分拿出來收藏海報,且長期堅持,持之以恒。他住在北京,為了請上海的明星在海報上簽名題詞,留下一些痕跡,他不顧自己裝著支架的有病心臟,一次次往返于京滬之間,樂此不疲,毫無怨言,這種堅毅執(zhí)著的態(tài)度,是為可貴之二。業(yè)內(nèi)收藏電影海報的人并不少,但劉鋼有其自己獨特的考慮,他知難而上,從一開始就把眼光瞄上了收藏難度最大的民國電影海報。據(jù)業(yè)內(nèi)人士考證,民國時期拍攝的電影大概在3000部左右,而保存下來的完整電影拷貝則不超過十分之一,得以躲避戰(zhàn)爭、運動等各種災難而遺留下來的電影海報也絕不會多于此數(shù)。因此收藏難度之大,轉讓價格之高,都是行外人難以想象的。劉鋼一次次像走鋼絲一般,在國內(nèi)外各種渠道斗智斗勇,搶救回一幅又一幅早期電影海報,心情為之大爽;又一次次面對心儀之物,卻因囊中羞澀、交涉失敗等各種原因而失之交臂,悔恨再三。這種專業(yè)的視野和全身心的投入,正是一個收藏家有別于他人的特殊之處,可視之為可貴之三。劉鋼收藏電影海報,一開始是因為興趣,浸淫其中之后,徜徉于藝術寶殿而不可拔,不甘心只做一個收藏家,遂起研究之念。幾年來,他研讀相關專著,趨訪電影前輩,請教業(yè)內(nèi)專家,專心致志,勤勤懇懇,下了很大功夫,記了無數(shù)筆記,開始登堂入室,有了自己的一點心得。他不憚起步之初的簡陋,愿意拿出來和大家交流,以便互相補益,共享成果。這種積極大度的心態(tài)和積小流以致江海的宏愿,是我認為最可寶貴的,值得學習和提倡。
海派名物典藏叢書的出版,今年是第二年,和去年的兩本相比,今年共有三本出版,前進了一步,可喜可賀。我們一直追求叢書的獨特品質(zhì),強調(diào)內(nèi)容的文獻價值和文字的可讀性、文本的圖像化,我們現(xiàn)在這樣盡力,以后也會一直堅持。劉鋼的著作出版,而且是第一部討論民國電影海報的著作,里面還附錄了大量他千辛萬苦從各地搜集來的海報實物彩圖,彌足珍貴。我愿意寫幾句話,表達祝賀,也表示感謝。希望這只是他研究道路上的第一步,以后在收藏更多、更珍稀的電影海報的同時,也有更精彩的論述和大家見面!
張 偉
2019年6月30日晨于滬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