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站在科學*前沿,談天說地,評古論今,從文學、繪畫、雕塑、音樂、哲學、邏輯、語言、宗教諸方面圍繞著知識的界限、科學的極限這一中心議題進行闡述。作者不光對過去的,也對現(xiàn)在的和未來的科學極限進行了詳盡的討論。這些都對我們認識科學及其發(fā)展有很大的啟迪作用。此書*精彩的部分是關(guān)于對各種悖論的討論!恫徽摗妨信e了十幾個悖論,對它們的討論深化了對各領(lǐng)域關(guān)鍵問題的認識。悖論的實質(zhì)是形象化地揭露矛盾―――將矛盾的對立推到極至就成了悖論。它顯示出現(xiàn)有理論體系的局限,呼喚突破。
適讀人群 :大中學生,以及對科學感興趣的大眾 科學是什么?如何界定科學與非科學?——不可能性使科學成為可能。
作為一個整體的人類文化, 可以被稱為人類不斷探求新知識的過程。 拉丁文稱知識為 scientia, 從而科學 (science) 一詞便成為最受尊重的那部分知識的代名詞。 相對論和量子論問世以來的百年是科學的百年, 人類知識積累得到了空前增長。 人類已經(jīng)認識到, 只有藉助
科學的手段才能有效地提高、 擴展自己的生存能力, 社會歷史必然地向更有保障、 更安適、 更有生存主動性的階段發(fā)展。 但是, 僅僅認為知識就是力量是不完備的, 這很容易使知識成為一種對人異在的客觀力量, 反過來窒息人的生存的價值和意義。
全面理解科學的內(nèi)涵的首要問題是, 如何區(qū)分知識與迷信、科學與偽科學。 顯然, 用庫恩的 “隨公議而變的真理冶 是不行的。 盲目虔信不是理性的美德, 而是罪惡。 要作出理性的區(qū)分, 關(guān)鍵在于劃出科學的界限, 這正是巴羅教授在他的 《不論》 中努力想做的。 《 不
論》 是一本博大精深的著作, 作者不僅僅站在科學最前沿, 談天說地, 敘生述死, 評古論今; 而且也從文學、 繪畫、 雕塑、 音樂、 哲學、 邏輯、 語言、 宗教諸方面圍繞著知識的界限、 科學的極限這一中心議題進行闡述。 巴羅教授不僅對過去的, 也對現(xiàn)在的和未來的科學界限進行了詳盡的討論。
本書字里行間充滿了光明睿智, 對于諸如人類為什么偏愛對稱,具有高智商的螞蟻是否能使用火作為工具之類的問題, 答案妙得發(fā)人深省。 人若執(zhí)著于刻板的知識, 不打開智慧的活源, 便會失去洞察的能力。 誠如佛光禪師所說, 白云也許很美, 但會蔽障視線, 使鳥兒迷失歸路。 《不論》 中討論了許許多多的悖論, 使人獲得啟迪。 為此,不禁使人們想起唐代南泉禪師的 “瓶中鵝冶公案, 這實際是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悖論, 它說明了當一個人被過去的經(jīng)驗、 知識和習慣制約時該怎么辦的道理。
中國是博大久遠的中國。 無論是春秋戰(zhàn)國的諸子哲學、漢魏各家的傳經(jīng)、 唐宋的詩詞文章、 元明清的戲曲小說; 無論是先民的天文地理、 算術(shù)格致、 農(nóng)學醫(yī)書, 無不充滿著對社會家國的情懷, 對蒼生萬有的期待, 對自然天地的熱愛, 激蕩交融、 相互輝耀、 繽紛燦爛地造
就了中國———平易近人、博大久遠的中國。 正因為如此, 就使中國文化有可能也更容易地汲取世界各種文化的養(yǎng)分。 我們何在? 為何在?從何而來? 又往何處去? 為何生? 為何死? 為何思? 又如何思? 諸如此類問題, 我們皆可從 《不論》 中汲取到有益的養(yǎng)分。
1609年, 伽利略在帕多瓦將望遠鏡指向了月球, 這個事件標志著近代科學的開始。 常常有人發(fā)問, 科學為何發(fā)端于西方? 西方文明僅是一種獨特的文明發(fā)展形態(tài), 并不能替代其他種類的文明形態(tài)。 在北宋元豐元年, 中國鐵產(chǎn)量已達12萬5千噸, 而英國1788年鐵產(chǎn)量只有 6 萬 8 千噸, 這是英國工業(yè)革命已開始的年代, 離元豐元年已經(jīng)710 年了。 北宋大儒程顥吟道: “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風云變態(tài)中。冶 有形外是指有形背后的無形, 這里的思也不是笛卡兒 “我思故我在冶 中的思。 在中國傳統(tǒng)中, 存在與價值相輔相成, 既是本心良
知, 也是宇宙天道。 在西方人眼中, 東方文明更強調(diào)整體性和事物的有機關(guān)聯(lián)。 中國古代有各種各樣的科學活動, 如在天文學、 數(shù)學、 氣象學、 地震學、 醫(yī)學等領(lǐng)域的研究, 但是中國古代社會沒有為 “為科學而科學冶 的純科學留下空間。 近代科學發(fā)生于西方, 是歷史命運的頓挫, 還是地緣乾坤的定數(shù)? 不得而知。
自 《不論》 英文版問世以來, 在徐建軍、 翟向華兩位教授的齊心協(xié)助下, 我們在譯文上花費了大量精力。 通過逐字逐句的推敲, 中譯本成了一件手工藝品, 想必會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 盡管我們的目標是精益求精、 美輪美奐, 但限于學識, 謬誤之處難免, 望請讀者指正。
李新洲
戊戌三月十七于上海
譯者序 001
自序 001
第一章 不可能之藝術(shù) 001
逆向思維的魅力 001
面孔與游戲 004
無所不能的神 009
悖論 015
視覺悖論 017
語義悖論 024
確定性極限 027
宇宙速度的極限 031
本章概要 033
第二章 進步的希望 035
越過彩虹 035
通過電訊大道到波利尼西亞去旅行 040
進步與偏見 049
無限度知識的大觀念 055
否定論 059
002 科學的極限與極限的科學
關(guān)于不可能性的 19 世紀觀念 064
本章概要 075
第三章 著眼未來 077
什么是我們所說的科學極限的含義? 077
可能的未來 079
雜亂無章學 089
選擇的極限和絕對的極限 093
我們是建筑師還是外科大夫? 095
未來的市場 097
還余下多少等待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 111
本章概要 112
第四章 人類的存在 114
大腦何用? 114
計數(shù)詞 122
現(xiàn)代藝術(shù)以及文化死亡 125
復(fù)雜性比賽: 攀不可能之山 128
難操作性 132
前沿精神 142
多樣性的終結(jié) 144
科學總是帶給自己死亡嗎? 147
死與科學之死 149
極限的心理學 150
本章概要 152
第五章 技術(shù)的極限 155
經(jīng)濟上的可行性 155
我們何在? 為何在? 157
尺度的一些推論 161
自然之力 164
控制宇宙 168
臨界性: 沙之謎 181
精靈: 計算成本 185
兩種未來 192
寓言: 技術(shù)進步是不可避免或者總是需要的嗎? 195
本章概要 199
第六章 宇宙學的極限 202
最后的視界 202
暴脹: 經(jīng)過多年后依然瘋狂 213
混沌暴脹 219
宇宙是開的還是閉的? 221
永恒的暴脹 223
宇宙的自然選擇 227
拓撲 228
宇宙有開端嗎? 232
裸奇性: 最后的前沿領(lǐng)域 237
維數(shù) 239
對稱性破缺 241
本章概要 245
第七章 深層極限 247
現(xiàn)實中的模式 247
悖論 253
自洽性 256
時間旅行: 宇宙對歷史學家是安全的嗎? 260
完備性 272
不可能的構(gòu)造法 277
隱喻的不可能性 282
本章概要 284
第八章 不可能性與我們 286
哥德爾定理與物理學 286
哥德爾使物理學處于困境了嗎? 291
哥德爾、 邏輯和大腦 302
自由意志問題 306
反作用對策 312
數(shù)學: 生機勃勃 314
不可能性的怪異種類 315
阿羅不可能性定理 321
本章概要 326
第九章 再論不可能性 329
由非談是 329
注釋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