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宗頤甲骨書札》是饒宗頤先生在主持《甲骨文通檢》編撰期間(1983—1991)與沈建華、沈之瑜二位先生的通信選,共計五十七通。信件內(nèi)容圍繞《甲骨文通檢》一書的編撰展開,包括對此書內(nèi)容、體例及相關細節(jié)問題的討論,并涉及一些甲骨文具體問題的探討,以及相關學術活動、學者往來和饒先生部分學術著作的出版與畫作展覽等事宜。編著者沈建華女士除了整理、錄文外,還為相關的書籍、人物、事件作了注釋,在書信之外為讀者提供了豐富背景信息。書末附有三封歷史學家何炳棣教授和沈建華先生兩位學者之間的通信。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饒宗頤先生為當今國際漢學界巨擘,其主編出版的《甲骨文通檢》叢書不僅是一部大型資料索引,更包含其對甲骨學問題的深入探討及其在甲骨學研究上的新成果,對甲骨學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沈建華女士作為饒宗頤先生的學術助手和《通檢》的具體編纂者,對于饒先生其人其書都有著深刻的了解。由她編纂的這本《饒宗頤甲骨書札》,是對饒宗頤先生書信的首次結(jié)集發(fā)表,不僅圍繞《通檢》的撰著對饒宗頤先生寫給沈之瑜、沈建華父女的相關信札做了完備整理,更為使讀者深入了解《通檢》的學術和歷史價值而提供了大量真實背景材料。
本書采用全彩印刷和一面書信一面錄文的編排形式,不僅展現(xiàn)了饒先生的書法功力,也方便讀者對照閱讀,錄文所附的注釋更方便讀者了解書札所涉的多種專業(yè)書籍、人物以及信中涉及的相關事件的背景。這使得此書不僅面向?qū)I(yè)研究者,也有益于普通讀者了解饒宗頤先生其人和《通檢》其書,對這一段甲骨學學術史的普及有著重要意義。
沈建華,1978年任安徽省博物館助理研究員。1988—1990年,任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輔助研究員。1991—2008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1995—2004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大學研究資助項目甲骨、金文、漢簡帛書的全文電子資料庫執(zhí)行總編輯和主持人之一。2008年至今,任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副研究員。長期從事甲骨文的研究及出土資料的電子化工作。近年來,精力集中于清華簡的研究整理和字表編制工作。
序/陳方正
編者序
甲骨書札
附錄
《新編甲骨文字形總表》序言
詩四首
《金縷曲》
編后記
建華如晤:
疊信均悉。關于前建議之第一條,如果另編號碼,對于復原次序,沒有實際意義,可以作罷議。你可動手分類。
研究所之卡片,鄭公昨已返港,經(jīng)與商量,又利公亦均議定,可以運滬?陶c新華社研究如何著手托運,或派專人送上。候決定后,即行奉告。
請注意詞及上下字有關之詞語,如“至”下有“至日”之類。島邦男書在此一點極為有用,且已做出極大成績。
匆匆布悃,余竢續(xù)談。順頌
纂祺
宗頤8月30日
令尊大人懇為致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