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文叢:法蘭西風(fēng)云錄》主要內(nèi)容涉及法國及首都巴黎的歷史、社會文化、文學(xué)藝術(shù)!栋屠栉膮玻悍ㄌm西風(fēng)云錄》共分六輯:第一輯:忘川逝水;第二輯:樂池漣漪;第三輯:文苑芳華;第四輯:藝壇艷葩;第五輯:畫壇流年;第六輯:江河匯流。
在熙熙攘攘來往于北京與巴黎之間的學(xué)者和作家中,不少人都是一流的法國文學(xué)翻譯大家和作家,他們的辛勤耕耘,使中法文化長河兩岸的景觀日益賞心悅目。
“巴黎文叢”很像一次關(guān)于法蘭西的文學(xué)筆會。沈大力的《法蘭西風(fēng)云錄》是其中之一。作者基本都通曉中法兩種語言,深諳中法兩種文化,多是神奇的“畫師”,他們自擬文題,用其或樸實或高雅的筆墨,從不同的視角,既形似又神似地描繪了他們所認識的法蘭西精魂。
讀本書很像乘坐旅游車觀光,既可在時光隧道里讀歷史,又可在紛紜社會中看現(xiàn)實。總之,本書多維度、多層面地展示了法蘭西的魅力與誘惑,同時也是對法蘭西精神的記錄與詮釋。
法蘭西的誘惑
—序“巴黎文叢”
對于中國之外的國家,法蘭西的誘惑堪稱世界第一。 在文化人的眼里,其誘惑除了歷史上那位多次擊敗反法聯(lián)盟和鎮(zhèn)壓反動勢力并捍衛(wèi)了法國大革命、成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zhí)政官、頒布《法國民法典》、奠定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拿破侖,以及領(lǐng)導(dǎo)法國人民抗擊德國侵略、創(chuàng)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和“戴高樂主義”的戴高樂,法蘭西的魅力更在于那些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藝術(shù)家和科學(xué)家共同編織的由“陳年舊事”組成的燦爛的文化風(fēng)景。
中法文化交往源遠流長。 文藝復(fù)興中后期,歐洲視中國為“修明政治之邦”,對中國充滿了好奇與好感,遂興起“中國熱”。 尤其是明末清初以來,在西學(xué)東漸和中學(xué)西傳互示理解與友情之后,漢學(xué)作為文化形態(tài)開始影響西方文化而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偉大事件。 同時,法國在歷史、文學(xué)、藝術(shù)與科學(xué)諸多領(lǐng)域,也成為中國人最為追慕的國度。
“巴黎文叢”誕生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是有意而為,也是無意巧合。1993年我開始在學(xué)海“游泳”,當(dāng)游到藍色海岸時,驚異地發(fā)現(xiàn)法國漢學(xué)的風(fēng)光特別璀璨,遂勾起我對當(dāng)年在法國執(zhí)教時許多往事的回憶。20年來,我一直想從文學(xué)或文化的角度,將歷史上那些中國學(xué)者和作家借助文學(xué)所再現(xiàn)的法蘭西的歷史、文化及社會風(fēng)情的著作鉤沉出來,一展密切的中法文化關(guān)系。 我想到陳季同及其之后的敬隱漁、曾鐘鳴、盛成、梁宗岱、袁昌英、陳學(xué)昭、馮沅君、陸侃如、蘇雪林、戴望舒、聞家駟、傅雷、郭麟閣、齊香、羅大岡、李治華、張若名、王道乾等,也想到活躍于法國文壇的程抱一、張寧靜、盧嵐、桔子、蕭良、黃育順、呂大明、蓬草、綠騎士、黃曉敏、山颯、戴思杰等作家,還有著名學(xué)者柳鳴九、鄭克魯、沈大力、董純、李玉民、袁樹仁、錢林森、孟華、郭宏安、余中先、金絲燕等。 他們大多兩棲于文化與文學(xué)之間,都在為兩國的文化精神“立傳”,是一直忙碌于中法文化交流的可敬的架橋人和擺渡者。
2013年我到巴黎閑居,在籌劃“法國漢學(xué)研究專輯”之《漢學(xué)研究》時,這個孕育已久的想法又活躍起來,于是誕生了編輯出版“巴黎文叢”這個創(chuàng)意。 在熙熙攘攘來往于北京與巴黎之間的學(xué)者和作家中,不少人都是一流的法國文學(xué)翻譯大家和作家,他們的辛勤耕耘,使中法文化長河兩岸的景觀日益賞心悅目。
“巴黎文叢”很像一次關(guān)于法蘭西的文學(xué)筆會。 與會者所帶來的作品分別是柳鳴九的《塞納河之靈》、沈大力的《法蘭西風(fēng)云錄》、董純的《巴黎鏡花緣》、李玉民的《法蘭西之吻》、白樂桑的《我的“七○”印跡》、鄭園園的《和法國文化的美麗約會》、呂大明的《生命的衣裳》、蓬草的《七色鳥》、綠騎士的《花都調(diào)色板》、黃曉敏的《波光掠影法蘭西》、岑詠芳等的《巴黎意,故鄉(xiāng)情》和閻純德的《在巴黎的天空下》。 這些作者基本都通曉中法兩種語言,深諳中法兩種文化,多是神奇的“畫師”,他們自擬文題,用其或樸實或高雅的筆墨,從不同的視角,既形似又神似地描繪了他們所認識的法蘭西精魂。
“巴黎文叢”中只有《我的“七0”印跡》的作者是一位法國著名漢學(xué)家,他寫自己留學(xué)中國的生活,文字樸實,親切自然,被前任法國駐中國大使蘇和先生稱為是具有開拓性的好書,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豐美和源遠流長。 在書中,作者“既用一種西方的眼光看中國,同樣也用一種亞洲的目光看西方……這正是一種相邀,彼此要加深理解,進一步考慮究竟是什么拉近我們,究竟是什么促使我們———中國人和法國人,彼此同樣吸引,相互默契,往往共謀大事”。
讀“巴黎文叢”很像乘坐旅游車觀光,既可在時光隧道里讀歷史,又可在紛紜社會中看現(xiàn)實。 總之,“巴黎文叢”多維度、多層面地展示了法蘭西的魅力與誘惑,同時也是對法蘭西精神的記錄與詮釋。
閻純德
2013年12月14日于北京
沈大力,作為作家、歷史學(xué)家和翻譯家人選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和《國際作家辭典》。著有“時代三部曲”:《延安的孩子們》(法文版、意大利文版,中文版名為《懸崖百合》、《夜空流星》《夢湖情侶》(中、法文版);《巴黎聲影》,《歐美游記》,《法蘭西文品》,《拉丁文苑》,《詩與畫的美學(xué)》(意、法、英文版,14卷);詩歌《謁歐仁·鮑狄埃石墓》、《夢之華》(中、法、意文版);劇本《泰坦的蘆笛》;傳記《幻想交響曲》、《弗麗達,美人魚之厄》;法譯中《巴黎公社詩選》、《蒙塞拉》、《茅廬血戀》、《布呂赫的幽靈》;中譯法《鍛煉》(巴黎版)、《棠棣之花》、《幸存的人》、《中國當(dāng)代女詩人詩選》;法文著作《蘇曼殊與保爾-魏爾倫》;等等。
由衷的敬意(代序)/!ち_布萊斯
鴻雪爪痕
巴黎詩園擷英
維萊特花園
圣心大教堂上的魔影
諾曼底“麗岸”觀海
再謁巴黎“公社墻”
造訪鵪鶉崗
高雅時尚的魅惑
西方日暮,偶像不存
樂存激浪
夢幻音樂家柏遼茲
柏遼茲與雨果
肖邦魂牽雙城漫記
德彪西,一個牧神的美夢
聆聽大海的潮音
《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
被遺忘的“法國的貝多芬”
威爾第與瓦格納
破解“歌劇王”瓦格納之謎
敷文載筆
從白楊島到先賢祠
“巴爾扎克之家”與巴爾扎克
雨果的《悲慘世界》與《笑面人》
薩德侯爵,巴黎社會的魔影
王爾德,唯美理想的寂滅
紅色繆斯的復(fù)活節(jié)
民眾詩人的話語
踏著瑪塞爾·普魯斯特的足跡
羅布萊斯與加繆
永遠保持一顆中國的靈魂
塞澤爾,尼格羅德的鼓手
怒放的美人蕉
藝壇述異
點亮幻想的“天方夜譚”
“波希米亞”意象的幻變
為巴爾扎克圓夢
巴黎庫爾貝畫展巡禮
凡·東庚,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沉淪
莫迪,畫壇凄迷的殘葩
他山尋徑
中法文化通匯論略
《中國孤兒》與《查狄格》
法蘭西文壇“玉女”朱迪特·戈蒂埃
雨果《笑面人》登上中國舞臺
鐘聲悠悠故知來
彼埃爾·顧拜旦與《奧林匹克宣言》
從勃朗峰攀上安納普爾納峰
陳季同,一位震驚法國的中國人
異域的革命搖籃
溫馨的迎賓國宴
維萊特花園
日前,巴黎塞伊出版社的帕伊女士贈我一本該社新出版的長篇小說《圣心大教堂的秘密》,其作者卡特琳·吉恭描寫一位無政府主義者在20世紀初如何策劃炸毀突兀于蒙馬特爾高地的那頂新拜占庭式“冠冕”。由此,我回憶起20年前“蒙馬特爾自由公社”民選老社長向我提示圣心大教堂秘史的情景。那天日暮,老翁指著聚光燈下出現(xiàn)在圣心大教堂主穹頂?shù)囊粋巨人形影,說:“那是公社歌者勃魯昂復(fù)仇的幽靈!”陪同我們此行的有蒙馬特爾公社唯一的“鄉(xiāng)警”,他從旁補充道:“勃魯昂身披畫家杜魯茲·羅特萊克給他繪制的斗篷,每晚來這里歷數(shù)凡爾賽匪幫的罪行!
我早就知道,圣心大教堂是劊子手麥克馬洪之流在血洗巴黎公社后,為慶賀他們的勝利興建的。因而,我十分理解堅持獨立、自由與平等的蒙馬特爾公社社員的情感。而后,兩位老者相繼辭世,但并未帶走他們披露的現(xiàn)實。
在巴黎公社13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我再次來到蒙馬特爾東南山坡下,抬眼望見圣心大教堂和其前潮涌般的異國游人!耙话阌慰投疾蛔⒁膺@山坡上下的鮮明對比,”“巴黎公社之友協(xié)會”的弗萊蒙先生陪我踏上通往維萊特花園的石階時說,“您瞧,圣心大教堂高高在上,象征對巴黎公社永生永世的鎮(zhèn)壓,但覆蓋整個南山坡的花園卻以公社畫家維萊特命名,同高地北坡紀念另一公社畫家斯坦倫的街心花園遙相呼應(yīng)。兩位畫家生時是摯友,并肩繪畫,追懷1871年春天那場人民主權(quán)運動,去世后又在圣心大教堂兩側(cè)各守一側(cè),作為對統(tǒng)治意志的悖論而受人景仰!
聽弗萊蒙這番話,我放棄了原先乘纜車登蒙馬特爾高地的想法,改為徒步攀坡,自下拾級而上,細觀維萊特花園景致。
花園入口,坐落著“圣嬰泉”,是雕刻家德赫1907年在此塑造的,上鏤一句銘文:“歡笑勝似流淚!比,人們可以看到關(guān)于維萊特花園的歷史記載。上面說,此園系由建筑師讓一卡米耶·弗爾米熱在1885年設(shè)計并指導(dǎo)施工,到1914年跟圣心大教堂同時落成,于1930年1月正式以阿道夫·維萊特(1857-1926)命名。這位畫家不愧為蒙馬特爾的時代形象。不言而喻,這表明維氏身上,體現(xiàn)著巴黎公社的精神。
維萊特花園整個攀附在蒙馬特爾山坡上,其態(tài)勢頗似西班牙格拉納達的阿爾汗布拉宮苑,數(shù)道山徑盤陀通幽,其間多蒼勁的百年古樹,有小亞細亞的梧桐,也有高加索的皂莢,座座花壇點綴,美麗異常,觀之給人一種脫離凡塵之感。
“蒙馬特爾人非常喜歡維萊特的作品!备トR蒙一邊引我爬坡,一邊說,“他有一幅素描畫,題為《公社萬歲》,描畫了一位公社少年在圣心大教堂下英勇犧牲的場面,好像就在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我每次來這里,總有身臨其境之感!
我不禁想到維萊特另一幅素描《櫻桃時節(jié)》,畫面上一位采擷櫻桃的年輕女子雖被兩個凡爾賽憲兵逮捕,依然天真地歌唱。在維萊特的畫筆下,那位女歌者向往的櫻桃時節(jié),正是1871年的公社時節(jié)?梢韵胍,畫家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傾向何等鮮明。
攀上蒙馬特爾高地,回首俯瞰維萊特花園,不禁心緒奔涌,《國際歌》作者歐仁·鮑狄埃在其長詩《巴黎公社》中寫下的名句不由得在腦際閃現(xiàn):“公社,你沒能在兩個月里推翻座座巴士底獄。但是,你給后世留下了富有生命力的教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