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快樂而憂傷的活著,沒有靈塔讓他在宗教和佛光中不朽,但在那長滿不知名的野花和衰草的墳塋上,他的靈魂一次次的飛升…
他告訴我們,詩歌是人在生命深處潛藏著的一種節(jié)奏和韻律,詩歌,不是茶余飯后的談資,也不是在求職和寫情書的時候說句子,而是讓我們在骨子里知道詩意,是我們沉重人生中一種輕盈的平衡。
他留下的《達賴六世情歌》不僅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欣賞價值,更被歷史上的藏傳佛教諸大德們視作修心過程中,最為隱秘的甚深清義的特殊表達。“情歌”是高僧大德對佛教和藏傳佛教精髓的寶貴開示,令人在欣賞情歌、秘傳的同時獲得心靈上的洗禮。
倉央嘉措,更像是一位眾生的佛,拂去了我們靈魂的塵土,在某個瞬間,還原了一個本來的我們自己,從某種程度上說,他是很多的人的一種信仰——借由他和他的詩歌,我們可以更加清醒的來對待感情,對待生命。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佛法之美——還原最憂傷的詩僧、揭示最性情的活佛,以出世的豁達游戲三昧,以入世的情懷教化利生
★詩意之美——凈化靈魂的千古絕唱,窺探倉央嘉措內心的世俗情感與宗教情懷
羅金,擅長以最簡潔淺白、優(yōu)美凝練的文字表達甚深微妙的佛法禪機,從禪學文化中發(fā)掘適合于現(xiàn)代人的精神財富,對大眾人生拓展、學業(yè)、事業(yè)、生活及修養(yǎng)心性諸方面進行分析和指導,啟發(fā)人在成長成功的過程中把握住自己,沿著精進的方向完善自我。已出版作品《有一顆超脫心,你會更豁達》《一花一世界》《一念一清凈》。
第一章:步步蓮花——走近倉央加措
他是六世達賴,他是倉央嘉措,他是雪域的王,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他的靈魂,幾百年來不曾消散,告訴我們,生命的無常和美麗,且讓我們沿著他的足跡,在雪域高原明凈的藍天和澄澈的湖水下,一路走向彼岸花開。
1、生命,是一個產品
2、開啟解脫苦痛的道路
3、忘記“我”,才能解開內在的心結
4、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孤獨的小孩
5、青春,必然會叛逆,必然會消沉
6、去愛吧,就像沒有受過傷一樣
7、慈悲,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
8、青海湖邊,永恒的瑰麗和傳奇
第二章:活佛與詩人——沒有什么比認識自己更重要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他雖身為活佛,卻陰差陽錯以詩人的名聲被人牢記于心,在他人生的坐標里,這是一個美麗的錯誤。
1、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2、花點兒時間,去審視自己
3、人生一半在命運手里,一半在自己手里
4、痛苦和快樂,就像硬幣的兩面
5、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必然會有一扇窗開啟
6、沒有了自我,一切的快樂都是虛偽
第三章:愛情與人生——在最美的時候遇見你
那一日/我閉目在經(jīng)殿的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jīng)的真言/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jīng)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1、眾生有情,皆因心中有愛
2、用我心,換你心,不負如來不負卿
3、青春無悔不死,永遠的愛人
4、因緣盡時,也不必傷心
4、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5、升華情愛,從紅顏到白發(fā)
6、真正的情愛,是生命的交流
第四章:忘我與人生——誰能做到一生“無所求”
喜歡倉央嘉措,除了他的詩歌外,關鍵還是他透露出的字里行間的真性情,這位活佛,無法得到一個正常人能擁有的感情,他才寄情于文字去想象,明明是個悲劇,筆下的詩卻那么美,明明是出家人寫的詩,卻是熱戀中的人最愛看的。
1、佛不排除人的真性情
2、與“另一個自己”相處和諧
3、始終是種頓悟
4、佛與世人沒有什么兩樣
5、擁有一顆真性情之心
6、佛法是一種活法
7、真正的“無所求”
第五章:修為與人生——寧靜在你的內心,不在山水間
很多人喜歡到寺院禮佛敬香,就像很多人踏著倉央加措的足跡,去雪域高原聽喇嘛們誦經(jīng)一樣,為什么?因為當我們仰望佛像時,內心往往會感受到一種異乎尋常的安寧與祥和,這種安靜不是無聲的安靜,而是內在的安靜。
1、別做自己內心的“犧牲品”
2、保持一種豁達隨緣的心態(tài)
3、修行,就像踩水車
4、活出人間好時節(jié)
5、內心簡單的人更容易堅定
6、將玉缽打碎,及時放下
第六章:魅力與人生——擁有一個至純至美的靈魂
三百年來,數(shù)不清多少世人循著詩句,尋找那些生動的令人不忍卒讀的故事,倉央嘉措,才情無雙、每一天,都有人跋山涉水找尋他,都有人為他點亮一盞酥油燈,他的詩句,廣為傳誦。這是他至善至美的靈魂折射出來的永不消散的魅力。
1、一個有魅力的男人
2、用力做事,不如用德做事
3、價值觀是人生的指南針
4、保留那份靈魂的高貴
5、圣人無名,莫癡纏名利
6、純潔的嘴唇與心靈
7、永遠的無冕精神之王
第七章:信仰與人生——給心地凈土,能夠生出凈信
倉央嘉措更像是一位眾生的佛,拂去了我們靈魂的塵土,在某個瞬間,還原了一個本來的我們自己,從某種程度上說,他是很多的人的一種信仰——借由他和他的詩歌,我們可以更加清醒的來對待感情,對待生命。
1、信仰是內心的燈塔
2、凈土方能生凈信
3、從內心去原諒別人
4、詩歌是信仰對生命的丈量
5、信仰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6、把暫時的落寞當成一次小憩
7、成為最好的“你自己”
第八章:得失與人生——活在當下,是真灑脫
活著的人,有活在過去的,有活在未來的,但能真正的活在當下,少!倉央加措可以算是難得的一個。他在一首詩歌里寫道——縱使龍魔逐我來,張牙舞爪欲為災,眼前蘋果終須吃,大膽將他摘一枚。
1、參透得失的本質
2、“活在當下”的真正涵義
3、轉眼榮枯便不同
4、執(zhí)著是一種妄念
5、學會適時地停下來
6、前半生不猶豫,后半生不后悔
7、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第九章:幸福與人生——和心愛的人吃茶去
生活和工作的節(jié)奏越來越快,每個人的心態(tài)都越來越浮,仿佛身處巨大的波輪而無法自控。也只有這時,閱讀倉央嘉措,體會一位活佛年輕時代對美好情感的細膩體驗和大膽直率的表述,也應該如同沙漠中看到綠洲、荒草中看到奇葩吧。
1、幸福就是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2、少一分欲望,多一分幸福
3、家庭、健康和愛
4、和心愛的人吃茶去
5、痛苦是穿了魔鬼衣服的天使
6、常人的幸福
7、喚醒自己的幸福
第十章:情趣與人生——在煙火生活中,活出詩情畫意
人生的許多樂趣主要來自于靈魂,如果大量關注了自己的靈魂,并用詩性鍛造靈魂,哪怕在一個很無趣的環(huán)境下,他仍然可以活得與眾不同,倉央嘉措,就是這方面的典范。而煙火生活中的我們,一樣可以活出情趣,活出詩情畫意。
1、情趣自在平凡中
2、在音樂的世界里聽風觀雨
3、享受靈魂修養(yǎng)的生活
4、最不能忘記的是讀書
5、童真無價,返璞歸真
6、游走世界,放飛那顆不羈的靈魂
7、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情趣
附錄:那山,那水,那人——充滿傳奇色彩的倉央嘉措
正史中的他只有寥寥數(shù)筆,野史傳說卻遍布他的足跡,詩壇上的他有很深的造詣,而現(xiàn)實中的他是轉世的活佛,這一切的一切注定,他在這三百多年乃至今后都是一個謎,沒有人能揭開他那神秘的面紗。
1、身世之謎
2、愛情之謎
3、死因之謎
4、他始終在那里
精彩章節(jié):
開啟解脫苦痛的道路
當人浸潤在某種特定環(huán)境中,或與某些特定類型的人共處,或暴露于某些媒介之中時,就會生發(fā)出某些特定的習性或習慣。父母和社會環(huán)境會深刻地影響我們的思考、感受和行為方式。
倉央嘉措成長的時代,恰值西藏政治動蕩,內外各種矛盾接連不斷地開始出現(xiàn)之際。1700年(藏歷鐵龍年),丹增達賴汗在西藏去世。其次子拉藏魯白遂來至前藏,承襲了乃父職位。蒙古施主當中對此也產生了贊同與反對的兩種意見。另外,第悉對第五世達賴喇嘛的圓寂進行了長期保密,這引起了清朝康熙帝的不滿。在西藏內部,由于第悉獨斷專行,長期“ 匿喪”,身穿袈裟而又公開蓄養(yǎng)“主母”等行為,招致哲蚌寺、色拉寺部分首腦表現(xiàn)出不滿情緒,等等。
各種矛盾錯綜復雜,倉央嘉措感到“失望,學習也無益處”,遂變得懶散起來,且喜好游樂,放蕩不羈。
可見,我們后天習得的對于外界事物特定的感官解讀方式則會形成各種所謂的習性。這些習性在你我的內心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形成內結盤踞在心識深處。這些所謂的“結”就是人心深處悲傷和痛楚的集合體。
比如說,當母親不停地叮囑你“你太胖了”,你不能吃這、不能吃那,你會漸漸地累積憎惡和愧疚感,在內心積聚成復雜的心結。
負面的習性在心中積聚時,往往會主導你的頭腦、模糊你的視線,讓你無法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負面能量如抽煙酗酒或大吃大喝會帶來痛苦,而幽默、慷慨大方等正向的習性則給人帶來享受。
人往往輕易地執(zhí)著于欲望,并利用它們對抗情緒饑渴。比如不停地想吃薯片的欲望,如果我們沒法兒滿足自己的貪欲,欲念之“結”就會在心中形成。許多欲望都可能導致心結的形成,不僅飲食之欲,也包括對煙酒、毒品、性和贊譽的執(zhí)著。一旦品嘗過某種“美妙”的滋味,一種結就會形成,我們會試圖去一次又一次地重復這種感受。因為過于執(zhí)著,當欲望無法滿足時,往往得到的是失望,這就導致其它的痛苦之結在我們的心中形成。
當欲望、怨怒、恐懼、自卑等等內結在心中數(shù)月、數(shù)年甚或幾十年的埋藏壓抑后,我們的身心健康就會受到嚴重影響。這壓抑可能來自對社會范式的錯誤認知或其壓力。因為人都具有一種防御機制,可以把身體的疼痛、悲傷或內心沖突推入潛意識,并深埋在那里。但它們偶爾會浮出水面進入我們的思想、言語和行為,表現(xiàn)為各種身心不安的癥狀。
但若任憑內結形成并肆意生長,它們最終會占據(jù)我們的全部身心,再去開解將十分困難。因此踐行正念觀照就非常重要。無論何時,只要內結成形,要能馬上意識得到,這樣才能在它們成長壯大、根深蒂固之前及時覓得轉化之道。
一個老兵在戰(zhàn)爭期間,一次他所在的部隊向對方進攻,打了勝仗并俘虜了受傷的敵人。他負責用直升機運送一名受重傷的女俘虜。一路上她只是死死地抓著她的吊床。由于對方長期生活在叢林里,睡吊床,只有極少的隨身物品。她那雙懷著無比仇恨和憤怒的雙眼一直盯著他。
從她憔悴的臉上,他能感到女兵在控訴:“為什么你們要破壞我們的國家?”還沒到基地,女兵就在直升機里咽氣了,眼睛仍然盯著他,冰冷而無情。
多年來,他一直保存著她的吊床,固守著痛苦,固守著難以割舍的復雜情結。直到有天,一位高僧對他說:“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成全新之人,你已經(jīng)有了慈悲之心。別再執(zhí)著于你昨日的痛,昨日的愧疚。放手吧!弊罱K,老兵把吊床給了高僧,高僧立刻把吊床投向火焰。
過后,這位老兵有了巨大的轉變。感受好多了:他終于從固守多年的愧疚情結和巨大陰影中走了出來。
只要你不帶評判、責怪、批評的去觀察和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思想,你就能開啟解脫苦痛的道路。如果有痛苦、悲傷或怨氣,惟其承認其存在即可。當你正念地承認這些情感的存在時,你就不會讓痛苦、悲傷或怨恨占據(jù)你、推你走向歧途。要用關愛平復它們。通過這樣的修行,內結將逐漸松動,反復修行后,我們得以最終了解其根源、找到導致其形成的養(yǎng)分。有了這洞見和理解,就能從根上化解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