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基于原生態(tài)近代報刊詩歌詩話文獻史料,在西學東漸、報章勃興和思想啟蒙的文化背景下,探尋中國詩歌近代新變的征兆與先聲,以《清議報》《新民叢報》為中心描述世界革命運動從發(fā)端到消歇的歷史過程,以幾十種國內外綜合性報刊、文藝期刊、白話報刊、婦女報刊、革命報刊的詩歌詩話專欄為透視對象,重理晚清詩界革命的政治、地域、詩人群版圖,揭示新派詩運動多聲復義的駁雜形態(tài)及其在詩體語體方面的多元探索,辨析其與晚清革命詩潮、五四新詩運動的密切的歷史關聯,探究其在中國詩歌古今之變過程中所發(fā)揮的津梁作用。
序
我和胡全章博士相識大約是在某一次學術會議上。2005年初夏,我又參加了他的博士論文答辯,對他的印象逐漸加深。近幾年,全章又送給我他寫的幾本書,我對其有了更多的了解,知其屬于勤奮多思、虛心好學的一類。前幾年我在中國近代文學年會上曾經說過: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的突破和開拓首要的是靠年輕博士們的參與。故我對其中的后起之秀特別關注,希望他們能更快、更踏實地成長,早日開創(chuàng)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的新局面。胡全章就是其中的一位。我作為近代文學研究隊伍中的一名老兵,其拳拳之忱是可以理解的。
關于“詩界革命”的問題,自1900年梁啟超正式提出之后,就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但直到目前為止,人們對“詩界革命”的探討,考察范圍大多仍局限于梁啟超主辦的《清議報》《新民叢報》《新小說》等少數報刊,而所涉及的“詩界革命”陣線中的人物也只有夏曾佑、譚嗣同、黃遵憲、康有為、梁啟超,至多再加上蔣智由、丘逢甲、狄葆賢、麥孟華、丘煒萲等人。由于研究主體視野的限制,許多本應屬于“詩界革命”陣營的、當時報刊上刊登的新派詩及其作者均未納入考察范圍,致使若干文學現象被遮蔽。對于“詩界革命”源流、性質、特點及其影響的評價就難以做到客觀、公正,符合其原生態(tài)的歷史面貌。
正是有鑒于此,全章從更廣闊范圍的史料考察出發(fā),通過數年認真的研究,對“詩界革命”中的諸多問題,做出了自己的判斷,為全方位地研究“詩界革命”運動提出了更多翔實可靠的資料。
首先,全章擴大了“詩界革命”考察的視野。如果說,過去研究“詩界革命”運動依據的史料,主要是前面提到的梁啟超在日本橫濱出版的《清議報》《新民叢報》和《新小說》三大報刊,胡全章的這部專著則把考察對象擴大到一個更廣的范圍:從梁氏在國外主辦的三大報刊到澳門的《知新報》(1897—1901),從上海的《選報》(1901—1903)、《時報》(1904—1912)、《中國白話報》(1903—1904)到北方重鎮(zhèn)天津的《大公報》(1902—1919)、北京的《京話日報》(1904—1906),從南海之濱廈門的《鷺江報》(1902—1905)到廣州的《粵東小說林》(1906—1907)、香港的《中外小說林》(1907—1908),〖JP2〗從蕪湖的《安徽俗話報》(1904—1905)、常熟的《江蘇白話報》(1904)到重慶的《廣益叢報》(1903—1912),再從上海的《女報·女學報》(1902—1903)、《女子世界》(1904—1907)、《中國女報》(1907)、《神州女報》(1907—1908)到日本東京的《中國新女界雜志》(1907)等,凡是刊登過“詩界革命”體詩歌的報刊都在他的考察之列。從該書后面的征引文獻看,他所使用的報刊主要有52種;這52種報刊,絕大多數都是百年前發(fā)黃變脆的古色斑斕,過去研究這一課題的學者很少考察過這么大面積、大范圍的資料。全章將它們發(fā)掘出來,使有關“詩界革命”諸問題的研究更加準確和客觀。因為這52種報刊,既有在國外出版的,更多的是出版于國內各地,它們反映了20世紀初梁啟超所倡導的這次〖JP〗“詩界革命”運動在中國知識界群起響應、遙相呼應的盛況,以及在中國近代詩壇上所產生的廣泛而巨大的影響。
需要說明的是,近幾年已有研究者關注到這些報刊與“詩界革命”的關系,如左鵬軍的《澳門〈知新報〉與“詩界革命”》
(《黃遵憲與嶺南近代文學叢論》,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年)
,郭道平的《“詩界革命”的新陣地——清末〈大公報〉詩歌研究》(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2010年第3期)等。
其次,“詩界革命”作為中國近代文學史上一次具有重大革新意義的詩潮,它的作者(即詩界革新運動的參與者)并不局限于過去出版的《中國近代文學史》《中國近代詩歌史》中所描述的那三五條漢子七八條槍,而是20世紀初近代知識群體廣泛參與的一次聲勢浩大的詩界革新運動。它的作者隊伍,如就《近代報刊與詩界革命的淵源流變》一書所提供的資料來統(tǒng)計,當以數百人計〖ZW(〗關于近代報刊中各種詩歌欄目中的署名作者,據胡著中的統(tǒng)計,《知新報》約50人,《鷺江報》約60人,《女子世界》約95人,《清議報》約150人,《新民叢報》約100人,再加上已列出的《大公報》和《時報》中的署名作者370人。以上統(tǒng)計數字還只是近代報刊中的一部分,即使剔除各報刊的署名作者重復的部分,其參與人數也十分可觀!糧W)〗。其中既有眾所公認的早期的“詩界革命”派詩人,如夏曾佑、譚嗣同、黃遵憲、蔣智由、梁啟超,也有以柳亞子、高旭、陳去病、馬君武、金天翮為代表的革命詩潮中的健兒,即后來的南社詩人,還有張揚女權、誓盡女國民天職的巾幗英雄如秋瑾、燕斌、杜清池(持)、唐群英、張昭漢等。由這三個方面軍組成的詩界革命隊伍(其實并不限于這三個方面軍)人數眾多,十分可觀。這里僅以《大公報》《時報》為例,前者1902年創(chuàng)刊,至1911年約十年間,在《大公報》發(fā)表過通俗詩歌(“詩界革命”體)的作者約140人;稍后,1904年6月,康門弟子狄葆賢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時報》,其“詞林”和“平等閣詩話”兩個專欄(按其中的作品也并非全是“詩界革命”體),就刊登過230余位詩人的作品,僅這兩個數字就可說明20世紀初的知識界人士對待“詩界革命”爭相參與的熱情和群起呼應的盛況。而這一點在此前的研究著作中缺少具體的描述和原生態(tài)史料的支撐。這一開拓是胡全章教授這本專著對“詩界革命”研究的一大貢獻。
第三,對于女性作者群的發(fā)現和重視。過去人們論述“詩界革命”幾乎無人談到女性的參與。2000年,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出“詩界革命”的范圍不能局限于維新派詩人,革命派詩人柳亞子、高旭、馬君武、寧調元、于右任、黃人、秋瑾等人也屬于“詩界革命”陣營的人。于女性詩人我只是提到有代表性的秋瑾一人,對于眾多參與“詩界革命”的知識女性,并未提及。《近代報刊與詩界革命的淵源流變》專列一章“清末婦女報刊與詩界革命之延展”,書寫了近代女性群體參與“詩界革命”的熱情。作者首先描述了近代婦女報刊刊登“詩界革命”體詩歌的概況,該章從1902年陳擷芬創(chuàng)辦的《女學報》講起,對此后丁初我創(chuàng)辦的《女子世界》(1904)、秋瑾創(chuàng)辦的《中國女報》(1907)、燕斌創(chuàng)辦的《中國新女界雜志〖DK〗》(1907),以及上海城東文學社編輯的《女學生》月刊(1909—1912)、《女學生雜志》(1910)均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評價。在“詩界革命”大潮中所出現的這批女性作者,保守估計也當不少于百人。她們在拯救祖國危亡、大力弘揚女權、宣傳女學、主張男女平等時代主旋律中吟詠了大量的具有新思想、新意境、新名詞而又符合“舊風格”的詩歌,這些新派詩,在女權運動和民族革命的大潮中,又以女性特有的風姿拓展了“詩界革命”的疆域,壯大了“詩界革命”的氣勢和力量,從而成為詩界革命運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胡全章教授的專著《近代報刊與詩界革命的淵源流變》即將出版,他希望我能為此書寫一篇序。我讀了書稿之后,寫下了上面的幾點讀后感,權作為“序”吧!
郭延禮
2016年新春于山東大學
胡全章,男,1969年生。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近代文學。承擔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梁啟超與20世紀中國文學變革》《清末民初白話報刊研究》等,同時擔任201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報刊史料與20世紀中國文學史”近代分卷主編。
引言
上編
第一章早期報刊詩歌近代新變之征兆
第一節(jié)早期報刊詩歌之啟蒙性與通俗化
第二節(jié)《申報》新題材詩與古典詩歌新變征兆
第三節(jié)前期《知新報》詩歌與詩界革命之先聲
第四節(jié)詩界革命運動:從何說起?
第二章《清議報》與詩界革命運動之展開
第一節(jié)《汗漫錄》與詩界革命運動之發(fā)端
第二節(jié)“詩文辭隨錄”與詩界革命運動之展開
第三節(jié)《清議報》詩歌之主題特征與新變趨向
第四節(jié)后期《知新報》對詩界革命之呼應
第三章《新民叢報》與詩界革命之潮汐
第一節(jié)《新民叢報》“文苑”欄述要
第二節(jié)“飲冰室詩話”:詩界革命風向標
第三節(jié)“詩界潮音集”:大時代的潮音
第四節(jié)詩界革命運動:從高潮走向消歇
中編
第四章《大公報》等國內報刊對詩界革命之呼應
第一節(jié)清末國內綜合性報刊詩歌詩話欄述要
第二節(jié)“喚醒支那夢睡人”
——清末《大公報》詩歌
第三節(jié)“搜羅”詩界之“潮音”
——廈門《鷺江報》“詩界搜羅集”詩歌
第四節(jié)“心存邦國”和“詩人之詩”
——清末《時報》詩歌和“平等閣詩話”
第五章清末文藝期刊與詩界革命之別樣風景
第一節(jié)清末文藝期刊詩歌詩話欄述要
第二節(jié)“以關切時局為上乘”
——《新小說》“雜歌謠”及譯詩
第三節(jié)“時調唱歌”與“謳歌變俗”
——《繡像小說》詩歌
第四節(jié)“提倡民族主義,喚起國家思想”
——《二十世紀大舞臺》詩歌
第六章清末白話報刊與近代歌詩
第一節(jié)白話報刊與近代歌詩之興起
第二節(jié)《安徽俗話報》之“俗曲新唱”
第三節(jié)《江蘇白話報》之“山歌時調”
第四節(jié)清末白話報刊學堂樂歌
第五節(jié)近代歌詩語言的白話化與近代化
第七章清末婦女報刊與詩界革命之延展
第一節(jié)清末女權思潮與婦女報刊詩歌
第二節(jié)“雌風吹動革命潮”
——《女子世界》詩歌
第三節(jié)“女國民”與“自由花”
——《中國新女界雜志》詩歌
第四節(jié)清末女報詩歌與詩界革命之延展
下編
第八章清末革命報刊與革命詩潮
第一節(jié)清末革命報刊詩歌欄述要
第二節(jié)《江蘇》:革命詩潮之海外重鎮(zhèn)
第三節(jié)《警鐘日報》:革命詩潮之國內重鎮(zhèn)
第四節(jié)革命詩潮與詩界革命運動之交錯
第九章近代報刊視野下的新派詩人群
第一節(jié)從“月暈礎潤”到“至斯而極”
——近代報刊視野下的人境廬詩
第二節(jié)從“才氣橫厲”到“唐神宋貌”
——近代報刊視野下的梁任公詩
第三節(jié)“詩界革命誰歟豪”
——近代報刊視野下的蔣觀云詩
第四節(jié)高旭:從詩界革命到革命詩潮
第五節(jié)舊錦新樣:清末民初馬君武詩歌
第十章皈依·同調·變奏·新途
第一節(jié)皈依:從《國風報》到《大中華雜志》
第二節(jié)同調與變奏:柳亞子與《南社叢刻》詩人群
第三節(jié)新途:《新青年》與白話新詩運動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