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千余年中國詩史上,《詩經》《楚辭》與唐詩無疑是三座彪炳千秋的歷史豐碑。李金坤所著的《風騷詩脈與唐詩精神》深入探究了“風”(《詩經》)“騷”(《楚辭》)詩脈與唐詩之間承繼發(fā)展的關系,特別在題旨之傳承、體式之仿效、意象之攝取、意境之融化、技巧之借鑒、語典之襲用、綠色情思之觀照諸方面,新見迭出,闡論精微,情理兼具,鞭辟入里,是一部別開生面的學術專著。其出版對于了解、研究我國詩歌文學發(fā)展史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李金坤,筆名李無言、金山客,號三養(yǎng)居士。漢族,江蘇金壇市人,蘇州大學文學博士、江蘇大學文法學院教授、北京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敬畏自然,崇尚情趣。從事高校古代文學及美學教學30余年,出版專(參)著20余部,發(fā)表論文300余篇。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市社科基金項目8項。獲國家、省、市各級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20余項。教余雅好辭章,陶情怡神。所撰《鎮(zhèn)江賦》《復建北固樓記》等文,弘揚鄉(xiāng)邦文化,影響頗大。
緒言
第一章 《風》《騷》淵源與唐詩氣象
第一節(jié) “風騷”并稱與南北文化交融
第二節(jié) 《風》《騷》詩脈與唐詩精神
第二章 唐代《風》《騷》研究之概論
第一節(jié) 唐代《風》《騷》文本研究綜覽
第二節(jié) 《毛詩正義》經學話語與詩學意義
第三節(jié) 《文選》李善注引《風》《騷》之原論
第三章 唐人對《風》《騷》精神之評價
第一節(jié) 初唐《風》《騷》精神之評議
第二節(jié) 盛唐《風》《騷》精神之評述
第三節(jié) 中唐《風》《騷》精神之評說
第四節(jié) 晚唐《風》《騷》精神之評價
第四章 唐人對《風》《騷》精神之融通
第一節(jié) 《風》《騷》題旨之承傳
第二節(jié) 《風》《騷》體式之仿效
第三節(jié) 《風》《騷》意象之攝取
第四節(jié) 《風》《騷》意境之融化
第五節(jié) 《風》《騷》技巧之借鑒
第六節(jié) 《風》《騷》語典之襲用
第五章 《風》《騷》自然意識與唐詩綠色情思
第一節(jié) 《風》《騷》山水意識與唐代山水詩
第二節(jié) 《風》《騷》草木蟲魚與唐詩綠色情思
第三節(jié) 唐代自然生態(tài)詩之興盛與儒、釋、道自然觀
第六章 《風》《騷》比興傳統(tǒng)與唐詩意境理論
第一節(jié) 《風》《騷》比興藝術之演進
第二節(jié) 唐詩比興之思維形態(tài)
第三節(jié) 唐詩意境理論之誕生
結論
參考文獻及征引書目
后記
《風騷詩脈與唐詩精神》:
《孔疏》對《詩經》中異字、異訓的問題亦頗為重視。說異字,如《陳風·東門之枌》“谷旦于差”。《孔疏》曰:“差,《韓詩》作嗟!庇秩纭多嶏L·溱洧》:“溱與洧,方渙渙兮。……洵汗且樂!薄犊资琛吩唬骸皽o……《韓詩》作洹”,“洵……《韓詩》作恂”。此類例子甚多,不為贅述。不過,有一點倒是可以肯定的,《孔疏》在疏解過程中不僅采用了顏師古的《五經定本》等主要版本資料,而且還注意吸收當時還留存的《韓詩》資料,這在異訓方面也有不少明顯的例子。如《鄘風·相鼠》:“相鼠有齒,人而無止!薄犊资琛吩唬骸盁o止!俄n詩》:‘止,節(jié)!療o禮節(jié)也!庇秩纭缎l(wèi)風·碩人》:“美目盼兮!薄睹珎鳌罚骸芭,白黑分!薄犊资琛吩唬骸芭巍俄n詩》云:‘黑色也!蹲至帧吩疲骸滥恳病!薄犊资琛纺軌蜃⒅禺愑栔畣栴},有利于讀者辨別區(qū)分,啟發(fā)思考,而且在異訓中多注重采擇留存的《韓詩》資料,頗具文獻學之重要價值。
再看《孔疏》對《大雅·江漢》“王命召虎,來旬來宣”之訓釋!睹珎鳌吩疲骸把,遍也!薄多嵐{》云:“旬當作營。宣,遍也。”對此異訓,《孔疏》則曰:
旬,徧,《釋言》文……既以旬為偏,則宣不復為偏,當為宣布王命也。……宣,偏,《釋言》文,上章云“經營四方,告成于王”,又言“于疆于理,至于南!。則召虎大功在此二事而已。今王召虎,稱其功勞則“來旬來宣”,當指此二事,且“宣”訓為“偏”,“旬”不宜亦訓為“偏”。旬字與營字相類,故知當為營。“來旬”,謂勤勞于“經營四方”;“來宣”謂勤勞于徧理眾國,以統(tǒng)上二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