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本義》是《詩經(jīng)》學史上具有承前啟后作用的重要著作之一,體現(xiàn)了漢宋學術的變遷,對蘇轍、鄭樵、朱熹、呂祖謙、王柏、姚際恒、方玉潤等學者以及現(xiàn)當代《詩經(jīng)》學發(fā)展都有深遠影響!稓W陽修:<詩本義>研究新探》從三個維度切入,以期比較全面和深入地展示《詩本義》在漢宋學術轉(zhuǎn)折中的獨特價值與復雜面貌。這三個維度分別是:一是從漢宋《詩經(jīng)》學轉(zhuǎn)變視角中確立評價《詩本義》的學術價值和思想意義。二是將《詩本義》的形成放在歐陽修《詩經(jīng)》學思想與研究不斷成熟與豐富的過程中考察。三是比較全面細密地考察了《詩本義》版本的衍變歷程、卷次關系及其思想學術意義,避免將《詩本義》作為一種靜止的文本來對待。在清代漢宋學術、今古文經(jīng)學紛爭中,《詩本義》褒貶的細微變化以及思想學術的客觀影響,都映照出《詩本義》兼具漢宋學術的基本特征,并為《詩經(jīng)》學研究的文學轉(zhuǎn)向及多元轉(zhuǎn)向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因而也具有重要的現(xiàn)代意義。
序
導論 歐陽修《詩本義>研究述評
一 關于《詩本義》的版本
二 關于《詩本義》與三家《詩》的關系
三 關于歐陽修《詩本義》的影響(主要是《詩本義》與朱熹《詩集傳》的關系)
四 關于《詩本義》研究方法的原則與特征
五 關于歐陽修的經(jīng)學(包括《詩經(jīng)》學)思想研究
六 關于《詩本義》的經(jīng)學史地位和意義
七 關于《詩本義》的缺陷與不足
第一章 《詩本義》學術淵源與創(chuàng)作時間考
第一節(jié) 《詩本義》的學術淵源略考
一 歐陽修經(jīng)學觀念與先秦漢唐遺風
二 “詩本末”觀念與王肅、王通等
三 歐陽修與《詩本義》的諸同調(diào)
第二節(jié) 《詩本義》創(chuàng)作時間與情形考
一 《詩本義》創(chuàng)作與定稿時間考
二 《詩本義》與夷陵風土人情的關系
三 《詩本義》與目疾足病的關系
第二章 《詩本義》的“本義”問題與歐陽修“道”論思想
第一節(jié) 《詩本義》的“本義”所指及價值
一 《詩經(jīng)》“本義”演變與歐陽修探尋本義的特色
二 《詩本義》的“本義”所指及意義
三 《詩》“本義”與人情及事理
第二節(jié) 歐陽修“道”論思想與《詩經(jīng)》研究
一 歐陽修“道”論思想的形成、發(fā)展與《詩經(jīng)》研究
二 歐陽修論“道”內(nèi)涵與佛老關系
三 歐陽修“本義”探求與理學的關系
第三章 《詩本義》的兩大解經(jīng)方法及影響
第一節(jié) “據(jù)文求義”和“以今論古”方法的成熟
一 兩種方法的內(nèi)涵及關系
二 歐陽修對兩種方法的運用及意義
三 歐陽修對待《詩序》、毛《傳》、鄭《箋》的學術態(tài)度
第二節(jié) “據(jù)文求義”和“以今論古”方法的影響
一 宋代《詩經(jīng)》學學者對“據(jù)文求義”的繼承述略
二 宋代《詩經(jīng)》學學者對“以今論古”的繼承述略
第四章 今本《詩本義》主要卷次內(nèi)在關系及意義考論
第一節(jié) 關于《一義解》《取舍義》等與《詩本義》前十二卷的關系
第二節(jié) 《詩本義》“二論”、“三問”的后出問題
第三節(jié) 關于《詩解》(或《詩解統(tǒng)》)的考察
第四節(jié) 《(詩譜補亡)后序》的“續(xù)貂”痕跡
第五章 《詩本義》與三家《詩》的關系
第一節(jié) 宋代《詩經(jīng)》學與三家《詩》的關系
一 三家《詩》的心性義理解《詩》萌芽
二 宋代重視三家《詩》的學者及觀點
第二節(jié) 歐陽修《詩本義》與三家《詩》
一 歐陽修與三家《詩》
二 歐陽修對漢唐《詩經(jīng)》學的反思與三加《詩》
三 《詩本義》與三家《詩》、毛《詩》詩義研究比較(以《二南》詩解為例)
第六章 《呂氏家塾讀詩記>與《詩本義》
第一節(jié) 《呂氏家塾讀詩記》成書時間及與《詩本義》關系考
第二節(jié) 《呂氏家塾讀詩記》所引“歐陽氏日”的特點與價值
第三節(jié) 《呂氏家塾讀詩記》保存的《詩本義》與今本《詩本義》的關系
第四節(jié) 《呂氏家塾讀詩記》所見《詩本義》與漢宋《詩經(jīng)》學
第七章 《詩本義》效果史研究
第一節(jié) 兩宋時期《詩本義》的影響及特點
一 北宋時期的《詩本義》及影響
二 兩宋之際研究《詩本義》的新動向
三 南宋時期的《詩本義》及影響
第二節(jié) 元明時期《詩本義》的影響及特點
一 元代《詩本義》及影響
二 明代《詩本義》及影響
第三節(jié) 清代《詩本義》的影響與學術紛爭
一 清初至雍正時期
二 乾嘉時期
三 道成同光時期
第四節(jié) 現(xiàn)當代《詩本義》的影響
余論
附錄一 《詩本義》卷一至卷十二所選錄詩篇及分布統(tǒng)計總表
附錄二 《詩本義》與三家《詩》、毛《詩》詩義研究比較詳表(以《二南》為例)
附錄三 《呂氏家塾讀詩記》所引“歐陽氏日”與《詩本義》比較詳表
參考文獻
后記
《歐陽修:<詩本義>研究新探》:
鄭樵的《詩經(jīng)》學在繼承的基礎上有創(chuàng)新,繼承方面歐陽修的《詩經(jīng)》學研究是很重要的資源,鄭樵認為“學(者)所以不識《詩》者,以大小《序》與毛、鄭為之蔽障也;不識《春秋》者,以《三傳》為之蔽障也”,較成伯瑪、歐陽修、蘇轍更進一步,但遙承啖、趙以來的傳統(tǒng)則自不需贅論。雖然,鄭樵也曾說“《詩》者正所以維持君臣之道,其功用深矣”,但他強調(diào)“《詩》主在樂章,而不在文義;《春秋》主在法制,亦不在褒貶”,是《詩經(jīng)》“樂歌”說的代表人物。與歐陽修、程朱等人通經(jīng)致用、文以載道的看法不同,鄭樵在自己的經(jīng)學(注重鳥獸草木蟲魚與音韻六書、典章制度等)和史學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實學”概念,這并非“為己之學”,《通志》卷七十二《圖譜略·原學》認為傳統(tǒng)的“義理之學尚攻擊,辭章之學務雕搜”“辭章雖富,如朝霞晚照,徒焜耀人耳目;義理雖深,如空谷尋聲,靡所底止。二者殊途而同歸,是皆從事于語言之末,而非實學也”,試圖在傳統(tǒng)的義理之學與辭章之學之外另辟新徑,為明清實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這或許是他在繼承之后創(chuàng)新的重要貢獻吧。
在經(jīng)學的理念上,鄭樵受歐陽修的影響也很顯然,如他強調(diào)情理與簡易的原則,《通志》卷二十一《年譜序》“凡書所言者,人情事理,可即己意而求”,“著書者,貴乎意明而語約”等!皻W陽修的‘詩本義’理論是建立在他的‘經(jīng)文簡且直,的‘簡易,經(jīng)學認識觀上的”,雖然劉子健《歐陽修的治學與從政》已經(jīng)注意到這個問題,并反思了其中內(nèi)蘊的矛盾,但“詩本義”與歐陽修經(jīng)學觀的關系依然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內(nèi)容。就宋代“詩本義”的探詢及歐陽修《詩本義》產(chǎn)生的過程來看,與古文復興運動及新儒學的產(chǎn)生具有密切的內(nèi)在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