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巴族》是由國家民委文宣司和遼寧民族出版社共同策劃的的一套面向廣大讀者的大型民族知識普及讀物。《門巴族》意在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現(xiàn)門巴族歷史文化,宣傳黨的民族政策。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歷史發(fā)展
神話中的族源
史書里的追憶
悲壯的遷徙
門、珞紛爭與和解
西藏地方政權(quán)對門隅的管理
門巴族人民的反侵略斗爭
第二章 新時代的門巴族
翻身解放
社會經(jīng)濟
民族教育
交通通信
文化衛(wèi)生
安居工程
第三章 經(jīng)濟生產(chǎn)
刀耕火種的農(nóng)業(yè)
牧業(yè)
傳統(tǒng)狩獵
聞名遐邇的手工業(yè)
集市貿(mào)易
第四章 風情習俗
彰顯民族活力的服飾
獨具特色的飲食
碉房式石樓與干欄式木屋
人生禮儀
豐富多彩的節(jié)慶
交通運輸
第五章 宗教信仰
原始信仰
苯教信仰
巫與巫術(shù)
藏傳佛教
第六章 文學藝術(shù)
語言文字
神話傳說
民間故事與敘事詩
“薩瑪”酒歌與情歌
舞蹈、音樂、戲劇
第七章 門巴民族鄉(xiāng)
麻瑪門巴民族鄉(xiāng)
貢日門巴民族鄉(xiāng)
基巴門巴民族鄉(xiāng)
勒門巴民族鄉(xiāng)
更章門巴民族鄉(xiāng)
墨脫縣
第八章 人物春秋
梅惹·洛卓嘉措
倉央嘉措
噶爾拜白瑪
益西平措
格桑
措姆
紅梅
桑杰扎巴
群增次仁
仁增措姆
多布杰
白丹措姆
格桑德吉
央吉瑪
參考文獻
圖片提供者
后記
《門巴族》:
門巴族是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重要成員,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門巴族先民早在吐蕃政權(quán)統(tǒng)一西藏高原諸部以前,已經(jīng)生活在稱為“門隅”(mon—y111)的藏南群山峽谷溫暖地帶。9世紀初,門巴的族稱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在藏文史料中。由于門巴族人口較少,地處邊陲,高山阻隔.長期以來不被人們所普遍知曉。西藏和平解放,中國共產(chǎn)黨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jié)政策,使門巴族成為祖國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員,屹立于中華民族之林。
門巴族的族源與民族歷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神話時代。《猴子變?nèi)恕肥情T巴族廣為流傳的創(chuàng)世神話。
相傳遠古時,天空沒有日月星辰,地上也沒有人類,整個世界一片混沌.天神看到此般情景非常難過,便派侍臣“支烏。江曲森巴”(有神通的猴子)和神女“扎深木”(巖魔女)到下界。欲建立一個人間世界。遵照天神的旨意,“支烏.江曲森巴”與“扎深木”結(jié)為夫妻,生兒育女,繁衍了許多孩子。這些孩子渾身長毛,長著尾巴,仍像猴子的模樣,但他們能用雙腿直立行走。他們先是靠采集野果和捕獵野獸為生。后來天神賜給他們雞爪谷、青稞、玉米等糧食種子,又賜給了他們火種。他們慢慢學會種莊稼,學會用火,開始變吃生食為吃熟食。后來,他們身上的毛越來越少,尾巴也越來越短,終于變成了人。
神話是遠古生活現(xiàn)實在先民觀念中的折射反映,雖然它不是真實完整的歷史,但是它卻印下了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歷史痕跡。從該神話可以發(fā)現(xiàn),門巴族生活的門隅及其附近地區(qū),在遠古時期就有人類活動,他們可能就是門巴族遠古先民的一部分。
另一篇門巴族神話《三兄弟和扎深木》中明確地講到,門巴族遠古先民的一部分來自北方的工布地區(qū):遠古時候,雅魯藏布江流到了南迦巴瓦峰腳下被擋住了去路,江水泛濫。淹沒了整個世界,工布地區(qū)有3兄弟乘著牛皮船漂浮在江面上。眼看牛皮船就要被浪打沉了,大哥和二哥為了保住弟弟,自己跳進了汪洋。弟弟獨自到了南迦巴瓦峰腳下,同神女扎深木結(jié)了婚。從那以后,高原上的人又逐漸繁衍興旺起來。
這篇在門巴族中流傳的神話,透露出許多值得注意的信息:第一,把高原遠古先民視為一個整體,有一個共同的人類再傳祖先;第二,這個人類再傳祖先來自北方的工布地區(qū),說明門巴族先民與門隅北部遠古先民的血緣聯(lián)系;第三,弟弟與扎深木結(jié)為夫妻再傳人類,這與猴子變?nèi)松裨捰兄嗤ǖ奈幕^念。
探索門巴族族源,上述神話給我們以啟迪:門巴族先民是由門隅地區(qū)的原始土著群體與周邊地區(qū)原始人類群體逐步融合而來的.由于門巴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關(guān)于其歷史記載大多見于藏文文獻。在藏文史書《賢者喜宴》《紅史》《西藏王臣記》等都有一些關(guān)于門巴族的記載。
關(guān)于門巴族“猴子變?nèi)恕钡淖逶床粌H存在于口耳相傳的傳說故事中,藏族學者巴俄。祖拉陳瓦在《賢者喜宴》一書中曾追述:眾猴因食谷物而變成人,食自然之稻谷,衣樹葉之衣,生活之狀況恰如林中獸類,如“珞”“門”那樣生活的人們遍及西藏地區(qū)。
這是一段描述藏族遠古社會原始人類生活的圖景。其中用“珞”和“門”地方人的現(xiàn)實生活與藏族的原始社會生活進行類比,這也就同時展示了“門”地方的居民一一主要是門巴族先民的原始社會生活。至今在門巴族、珞巴族和藏族群眾中,仍流傳著他們的祖先是由猴子變化而來的,反映了對同一個血緣祖先的認同心理。在達巴八錯的門巴族中,今天仍有戴猴頭面具跳“羌姆舞”的習俗。
在吐蕃王朝之前,人們就把門隅人稱作“黑門朱”。在《西藏王臣記》中記述:門巴曾有三族:門巴嫡系、漢藏交界處之西夏、工布等三族也:,7世紀前后,門巴族先民已經(jīng)成為吐蕃王朝的屬部。據(jù)《紅史》記載:7世紀,松贊干布時期“吐蕃分為四如、東岱。南自珞與門,西自象雄、北至霍爾、東自咱米興米等均予征服”。這一時期,吐蕃腹地與門隅邊地之間的聯(lián)系,在《賢者喜宴》一書中也有記載:東方之咱米興米,南方之“珞”與“門”,西方之象雄及突厥,北方之霍爾及回紇等均被收為屬民。
關(guān)于門巴歸屬的問題,此書記述道:(松贊干布時期)囊巴財庫王、泥婆羅銅王、蘇毗鐵王及門地娛樂王,這些即所謂四方面王,他們收集賦稅上獻,因此.他們亦屬于屬民之中。
823年(藏歷陰水兔年),唐蕃會盟后立碑記載其事,在碑文中有如下記述:圣神贊普鶻提悉補野,自天地渾成,入主人間,為人蕃之首領(lǐng)。于雪山高聳之中央,大河奔流之源頭,高國潔地,以天神而為人主,偉烈豐功,建萬世不拔之基業(yè)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