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下,中國民研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前身)與芬蘭民間文藝界聯(lián)合組織了為期一個月的三江民間文藝實地考察活動,這次考察活動受到國際學術界高度注視,取得了重大成果,了展現(xiàn)新中國中國民間文藝界的思想精神、學術風貌。本書便是這次田野考察成果和文獻和資料匯編!度耖g文學考察文獻匯編》分為上
《20世紀中國幼兒文學史論》填補了我國幼兒文學史寫作的空白,系統(tǒng)梳理了我國百年幼兒文學史的發(fā)展,從多維度反思了發(fā)展過程中的諸多重要問題,揭示了幼兒文學與歷史、文化、教育、政治之間的關系,這不但拓展了幼兒文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也對整個兒童文學研究帶來思維方式上的啟示。同時藉由對百年幼兒文學發(fā)展中核心命題的追問所展開的關于
本書精選古代著名詩人文士寫給孩子的書信、戒子書、示子詩90篇,進行注釋和賞析,并配以精美的繪畫、書法作品。前人將心中最赤誠的信念、深切的關懷、畢生的經驗寫在“示兒詩文”中贈予孩子,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精神和教育經驗,是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和繼承,對當今社會所倡導的家風與家教傳承有借鑒作用。書中還留有供讀者書寫的線格空間
本書在“一帶一路”的文化語境和時代背景下,從文化視域(尤其是絲路文化論域)對中國現(xiàn)代絲路文學(指近現(xiàn)代以來的“大現(xiàn)代”絲路文學)進行了整體考察和個案分析,既注重絲路文學研究體系的建構,又通過作家作品及文本分析深入其內部多元共生的文學形態(tài),揭示其豐富的文化意涵。同時本書通過對“絲路文學”概念的界定,厘清中國現(xiàn)代絲路文學的
本書聚焦中國近現(xiàn)代的晚清時期、五四時期和抗戰(zhàn)時期三個代表階段,梳理文學翻譯與中國文化轉型和社會發(fā)展之間的互動,探討文學翻譯與民族國家的建構、中國的文化復興,以及抗戰(zhàn)救國、民族救亡之間的關系。近代以降,民族國家的構建與中華民族的救亡圖存不僅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的核心研究課題,也是翻譯(包括文學翻譯)活動的原動力
本書重點研究當代英國學院派作家馬爾科姆·布雷德伯里(MalcolmBradbury)的批評思想和小說創(chuàng)作。上篇通過研讀他的七部論著,探討小說的界定,文學的社會性,小說詩學的開放性與多元性,現(xiàn)代主義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小說與他者的交流與互動,以及現(xiàn)代以來英國小說的“死亡”、發(fā)展與繁榮等,呈現(xiàn)布雷德伯里對相關問題的探索與洞見。下
本書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成果、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百年來歐美文學“中國化”進程研究》第六卷,內容為編年索引。本卷采用編年體結構,收錄清末鴉片戰(zhàn)爭以后至2015年間與歐美文學中國化進程有關的各種文學翻譯、文學研究、中外文學影響與交流等現(xiàn)象的關鍵信息。在資料編目的基礎上,本卷試圖勾勒出歐美文學作品在中國從翻譯到接受的整
本卷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成果“百年來歐美文學‘中國化’進程研究”系列叢書的第四卷。本卷從外來文化與文學進入中國百年來歷程的角度,來審視中國現(xiàn)代新文化、新文學建立的曲折艱難歷程,重點介紹了從1949年到1979年三十年間歐美文學“中國化”的進展情況。在前一卷問題的順延發(fā)展的基礎上,主要回答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三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备改缚傁霝楹⒆右(guī)劃出一條康莊大道,在成長的道路上為他掃清障礙,但是,孩子不是父母的影子,沒有理由為父母的夢想買單。董振森從小崇拜自己的偶像爸爸,爸爸也一味地為董振森規(guī)劃學習生活,但父子倆很少溝通,爸爸并不了解兒子喜好和特長,強制給他轉學,最后導致他離家出走。經過何記者的調解,父子倆共同努力
初中生吳澤俊因為從小缺少父母關愛、家庭教育缺位,產生了嚴重的自卑心理和忌妒心理,從而在學校與老師作對,不能與同學和睦相處,甚至產生自殘行為,給自己和家人、同學帶來了嚴重的傷害。班主任王老師發(fā)現(xiàn)了這一情況,和心理老師、同學一起幫助吳澤俊認識自己的心理問題,和他做朋友,使他逐漸敞開心扉,建立自信。吳澤俊漸漸感受到來自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