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聯(lián)大文史通識講·歷史課》精選西南聯(lián)大教授的名篇,按照時間順序通攬史學,共分為六章,自中華文明起始(夏、商、周)至清代為止,以點代面,還原歷史的性情與溫度。通過閱讀文章,可以多層次啟發(fā)讀者,系統(tǒng)了解中國古代史。 《西南聯(lián)大文史通識講·詩詞課》摘選五位西南聯(lián)大教授的名篇,是匯集名師們的淵博之識、神奇之思的精華。從詩、詞兩大類出發(fā),精選歷朝著名詩人、詞人,詩派、詞派進行講解,分析透徹、以點帶面,有助于讀者多層次理解。 《西南聯(lián)大文史通識講·文學課》精
東漢末年到隋朝初年是文學史上的六朝時期。這一時期的文學取得了不容低估的藝術成就。文人的個體意識開始覺醒,大詩人陶淵明和眾多文學集團紛紛涌現(xiàn),創(chuàng)作了華美精工的駢體文,還將五、七言古詩推向繁榮。六朝文學的樣式主要有詩歌、文賦和小說。本書中,戴建業(yè)教授以其別具一格的解讀方式和優(yōu)美機智的語言,講述六朝詩歌、文賦、小說的演進、特點與魅力。
本書主要內(nèi)容:蕭紅及其文學作品解讀,端木蕻良及其文學作品解讀,遲子建及其文學作品解讀,孫惠芬及其文學作品解讀等。
陶淵明的詩文直到宋朝才被重視 很少有人知道,被視為田園詩開山鼻祖的陶淵明,在唐代以前其實并不受重視。直到中國封建王朝官僚制度在北宋逐步強化,文人越來越向往田園生活,陶淵明的作品才開始備受推崇?梢哉f,陶淵明接受史,就是中國文人思想的流變史。 唐代除了唐詩,還有戲劇的源頭變文 比起唐詩,變文是一種經(jīng)常被忽視的的唐代文學樣式。它源于佛教,內(nèi)容多為佛經(jīng)故事和民間傳說,形式以唱念結合為主,深受普通民眾喜愛。變文不僅推動了文學由雅變俗的進程,更成為后世戲劇的源頭。 翻開本書,發(fā)現(xiàn)更多被忽略的關鍵細節(jié):
民國時期風云變幻,學人輩出,學術名作紛紛涌現(xiàn)。此次結集百冊經(jīng)典出版,欲為復興中華文化、助力全民閱讀貢獻力量。《大師講堂學術經(jīng)典:錢基博講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是一部廣義性質(zhì)的文學史著作,闡述了清末民初學術興衰得失遞變的軌跡,是研究我國近代文學歷史發(fā)展,了解當時政治、社會思想等方面的重要史料。
本書是鄭振鐸對中國古典詩詞發(fā)展脈絡的研究著作,以全新的視角闡述中國古典詩詞之美,堪稱研究中國古典詩詞的微型百科。
本書是傅斯年在北大任教期間的講稿,雖未最終完成,但現(xiàn)存部分亦有許多真知灼見。該書系統(tǒng)地講解、分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名家名篇,包括詩經(jīng)、楚辭、詩、書、論語、五言詩等方面,是國學愛好者與研究者常備的一部資料文獻,其研究理論與方法在相關領域內(nèi)仍具有深遠影響。
本書為日本文字學家、漢學家白川靜(1910—2006)代表作《中國古代文學》的第二部,述及西漢初期到南北朝時期的中國文學史,涉及司馬遷、漢賦與樂府、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陶淵明、謝靈運等文學派別與文學家。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字學功底與考據(jù)功力,加之日本學者嚴謹而細膩的風格,遂使本書常發(fā)他人所不能道,視角獨特,見解深刻。作者從《史記》中的“天道是耶非耶”一句入手,將其作為理解西漢至南北朝之間企圖擺脫國家羈絆、拒絕埋沒于體制的“士人”精神的鎖鑰,勾勒出中國古代士人努力把握命運、遵循自然情感而生的人文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