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遜以回顧19世紀誕生于法國的社會主義方式,對社會主義運動的兩股潮流——威權主義和無政府主義“進行逐一考察”,展示二者之間的斗爭過程,揭示其背后的“歷史邏輯”。提到威權主義和無政府主義,就不能不談到這兩種主義的締造者——馬克思與蒲魯東。截然不同的性格和成長環(huán)境,是后來二人形成不同理論旨趣,并選擇不同革命道路的內在原因
致力于探究文化倫理的基本問題,以文化哲學、中國倫理學、西方倫理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等理論作為基礎,通過實證考察與文獻分析,運用理論歸納與演繹等方法,深入文化領域,考察文化行為,原創(chuàng)文化倫理學基本理論。本著作從闡述倫理學基本理論即完善原則與正義原則開始,以此為指引確立文化倫理的完善準則和正義準則,以文化倫理的完善準則和
本書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一版、第二版)為主要文本依據,在系統梳理馬克思恩格斯正義論發(fā)展史的基礎上,總結和歸納馬克思恩格斯正義論的核心內容、基礎實質和邏輯架構,進而闡發(fā)以馬克思恩格斯正義論為指導思想的主流正義觀,并充分展現這一理論促進人民實現美好生活需求的當代價值。
本書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第一次創(chuàng)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為理論依據,重點闡釋了馬克思人民立場的來源、人民立場的發(fā)展歷程、人民立場的特質,以及馬克思在理論思辨中的人民立場和實踐斗爭中的人民立場,結合“馬克思的遺志”進一步闡述了人民立場在世界歷史中的實踐。該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兼具理論性
馬克思的倫理思想是馬克思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系統梳理馬克思的倫理思想對于我們從整體上認識馬克思的思想,對于在現實中樹立正確的勞動觀無疑有積極意義。勞動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互動交往的過程,是幸福的源泉。勞動使人成為人,創(chuàng)造了世界,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勞動的發(fā)展史就是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史,勞動是一定社會關系中的勞動。書
《北京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發(fā)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是在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指導和支持下經過半年多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關于北京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的年度發(fā)展報告�!秷蟾妗分饕獓@學科年度發(fā)展概況、教師隊伍、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科學研究、研究生培養(yǎng)、教學方法
馬克思主義是哲學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同時也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座豐碑。之所以對時代產生了重大影響,關鍵在于方法論創(chuàng)新,將時代的經典理論與科學發(fā)展批判性地融合在一起,將以往神秘主義主導的、精神力量主導的、個人主義主導的純粹理論體系顛覆過來,從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現實中尋找理論體系的產生、發(fā)展、消亡的根源,將自然科學、社會科
黑格爾認為,個體先天自然差異引起的貧富差距問題無需解決,但精神貧困使勞動者脫離社會分工體系,導致社會解體,必須予以消滅。遺憾的是,私人慈善、社會救濟等方式,都無助于消滅精神貧困,瓦解現代社會構成原則成了挽救現代社會的唯一方式。黑格爾難以邏輯自洽,陷入了思想困境。馬克思指出,階級壓迫是現代社會貧富差距的本質,黑格爾式的現
19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馬克思主義者和自由主義民粹派爭論的中心問題是俄國資本主義的命運問題。而這個問題同俄國革命的前途和革命的領導權問題密切關聯。自由主義民粹派代表丹尼爾遜等人宣稱,資本主義在俄國的發(fā)展并不具備基礎,其產生純粹是人為措施的結果。民粹派認為俄國可以避開資本主義,通過農村公社達到“社會主義”。這個結論勢
1926年,莫斯科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創(chuàng)辦了一份機關理論刊物《馬克思主義年鑒》。梁贊諾夫在《年鑒》第I卷的序言中指明了《年鑒》的出版意義:“將有助于研究馬克思主義兩位創(chuàng)始人的理論遺產和他們的革命實踐活動;推動并致力于進一步研究馬克思主義史,馬克思主義傳播史和馬克思主義在國際工人運動中、在馬克思恩格斯在世時無產階級解放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