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陸?哲姮F任外職及各職人員調查整理暫行辦法(1934-09-10)》《沿河縣政府關于請求定期于后坪附近組織聯防辦事處的函(0000-00-00)》等資料。
本書收錄明、清及民國時期的方志二十九種,這批方志,從版本特征上來說包括刻本、鈔本、稿本、活字本、鉛印本等,從內容來說有省志、府志、縣志、山水志、寺院志、輿圖等,盡管規(guī)模不大,但涵蓋面較廣,本次整理,是國家博物館所藏古籍首次大規(guī)模集中亮相,本書的出版將裨益讀者,嘉惠學林。
茜茜和塞西等人帶大家來到了美麗的杭州。杭州以風景秀麗著稱,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市內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杭州是吳越文化的發(fā)源地之一,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獨特文化有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本書為乾隆五十年(1785)刻本《涪州志》十二卷影印本,對涪陵地區(qū)的歷史文化做了詳盡介紹。
《涪陵縣續(xù)修涪州志》,二十七卷,由民國時期四川省主席劉湘主修,王鑒清監(jiān)修、施紀云總纂。該書為民國十七年(1928)重慶都郵街公司鉛印本!陡⒘昕h續(xù)修涪州志》除刊載舊志原載外,還對不少門類有所增補,較舊志更加詳盡。
本書為清同治九年(一八七〇)刻本《重修涪州志》十六卷首一卷附《典禮備要》八卷影印本,對涪陵燦爛悠久的文明做了輯錄。清呂紹衣主修,王應元、傅炳墀總纂,同治九年(1870)刻本。此志為同治年間重修,全書約26萬字,在之前涪州志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同治年間涪陵的大事及人文等,如同治元年(1862)太平天國石達開部渡烏江、圍困涪州
本書為清道光二十五年(一八四五)刻本《涪州志》十二卷影印本,對涪陵燦爛悠久的文明做了輯錄。 該志依《乾隆涪州志》增補并續(xù)纂嘉慶、道光數十年間事而成,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由涪州州署刻。志中就有對涪陵榨菜的文字記載。本書據原貌影印制成線裝二函十冊,是仿真方志影印收藏的。
《夢粱錄/線裝中華國粹》的體例和內容明顯受到《東京夢華錄》的影響,書中多次拿杭州與舊京師汴梁對比,追憶之意分明。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由于兩宋政治、文明的一脈相承,以及南下北人的開發(fā)建設,南宋的典章制度基本沿襲北宋,而杭州市井生活方式也與汴京大致相似。對于南宋諸部《臨安志》,尤其是《咸淳臨安志》,《夢粱錄》借鑒頗多,個別
《近代山西社會研究:走向田野與社會(第2版)/教研相長七書》除前面兩篇有關社會史及區(qū)域社會史的理論問題外,對近代以來山西人口、水資源及水案、災荒、集市、民教沖突、祁太秧歌等分專題進行了研究。應當說這些問題都是之前很少涉獵或沒有研究過的問題,《近代山西社會研究:走向田野與社會(第2版)/教研相長七書》試圖從社會史的角度對
《艽野塵夢》中作者詳細地敘述了自己1909年從軍,奉趙爾豐命隨川軍鐘穎總進藏,升任管帶(營長),參加工布、波宓等戰(zhàn)役,在駐藏期間同當地藏族同胞、官員和和喇嘛來往密切,同藏族姑娘西原結婚,在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fā)、南北響應的消息傳到西藏后,出于對波密起義士兵的一些行動不理解,而又顧念個人安危,于是組織湖南同鄉(xiāng)士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