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鎮(zhèn)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原有剎寺、道觀、祠廟、莊院、摩崖石刻30余處,不少建筑物上都有楹聯(lián),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美譽。蟠龍新城是九龍鎮(zhèn)核心重點發(fā)展區(qū)域,蟠龍小學地處蟠龍新城中心,未來的楹聯(lián)主題文化公園、展館將與學校毗鄰而居,獨有的地理優(yōu)勢為楹聯(lián)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提供了土壤。目前學校邀請市教科院專家以楹聯(lián)元素為特色,提煉
本書針對重要的詩學問題,諸如新詩寫作與詩人心性的關系、新詩自身的表達之難(亦即達難達之情)、新詩對萬物持贊頌態(tài)度還是仇恨心理(亦即審美還是審丑)、新詩的現(xiàn)代性與古典性的關系、新詩與詞語的關系、新詩在語氣上如何被呈現(xiàn)、新詩如何有效處理現(xiàn)代經驗等等。這些新詩研究中過經過脈的大問題,急需要被厘清,急需要得到確切、堅定的回答。
深圳圖書館著名品牌文化沙龍“深圳學人·南書房夜話”第七季于2019年舉辦。本季承接第六季以古近體詩創(chuàng)作欣賞為主題的“蕓社詩課”,而以詞的創(chuàng)作與欣賞為主題,故名“蕓社詞課”。詞課邀請到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著名詞人陳永正教授開場,另有中山大學張海鷗教授、深圳大學著名詞人徐晉如副教授,廣東省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周燕婷等,主講詞
本書立足于連接“文學”與“地理”的“文學空間”,從“文學空間”的“外層空間”進入“內層空間”最后到文學史意義,研究清末民初小說中的京滬文學空間,重點探討了空間與小說家都市體驗、空間與小說中的文本空間、空間與小說空間敘事等內容。
本書系古代文學方面的學術專著。全書主要圍繞撰者本人和僧傳體例來對宋代僧傳進行多方面的研究,特別側重研究撰者的思想傾向、撰述意圖、知識素養(yǎng)和文體傾向等對僧傳編纂的影響,考察十科分類反映的多種觀念和文學方法,探討宋代僧傳與宋代佛教社會發(fā)展的關系。本書還注重分析南宋禪僧傳在撰述體例、編纂思想、史實記載、語言運用等方面的獨特性
本書是以初唐送別詩為對象的學術研究專著。本書借由初唐送別詩質素數(shù)據(jù)庫,不僅力圖對初唐送別詩的藝術特質進行系統(tǒng)性、深入性的探析,更試圖對初唐送別詩中的地域信息及其中的組詩現(xiàn)象加以多角度的闡釋。具體而言:首先,從初唐送別詩的地域分布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入手,尋繹出初唐送別詩中行人移動時空的分布規(guī)律及其內涵。其次,從初唐送別組詩的分類探
《新加坡藏外江戲抄本研究》一書對外江戲在新加坡的傳播及新加坡所藏的外江戲抄本進行了研究。本書中作者所指的“外江戲”,其實就是廣東漢劇、閩西漢劇的前身。作者首先介紹了新加坡所藏的這批外江戲劇本的來龍去脈,接著通過對同期京劇、粵劇等劇種中大體相同劇目的比較,考察研究了外江戲劇本的特點以及皮黃南傳的路徑,從而提出了“粵調皮黃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中國網絡小說經典化的生成空間、中國小說創(chuàng)作流脈簡述、小說市場化與中國網絡小說發(fā)展、中國網絡小說的時代創(chuàng)新與媒介經典性、典型性的“大神”作者與“模式化”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國網絡小說“文學性”定位與歷史經典傳承、中國網絡小說的經典化進程與未來發(fā)展,共七章。
本書以準確、生動、優(yōu)美的圖文對《詩經》進行了詮釋,為廣大讀者消除了閱讀障礙,使讀者能夠自由地徜徉在載譽千古的經典之作中,獲得美的愉悅和享受。《詩經》還被譯成多國文字,流傳到日本、朝鮮、越南、法國、德國、英國、俄國等,極大地影響了世界文化!
本書包括《三國演義》的原文和作者的點評,另有幾十條注釋。正文部分,是在原文基礎上的刪減和改寫,并將每一回分成了二十個左右的段落,基本還原了《三國演義》原貌。點評部分,是作者在認真閱讀原文的基礎上,于每回每個段落之下,側重對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作者寫作意圖等進行點評。本書包括《三國演義》的原文和作者的點評,另有幾十條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