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采用思想文化史的視角,以近代儒學思想為研究對象,著力探討舊學如何轉化為新學、傳統(tǒng)儒學如何過渡到現(xiàn)代性思想。作者在反思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二元對立思維模式基礎上,以近代思想家的儒學思想為例闡明:簡單地把儒學劃為傳統(tǒng)性范疇,或認為儒學本身含有啟蒙思想、沒有西學東漸同樣能實現(xiàn)現(xiàn)代性轉化等說法不合乎歷史。作者提出,儒學內容復雜多樣,
《老子》(《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所著,是道家文化重要經典,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瑰寶!独献幼⒆x》一書是作者多年在從事《老子》(《道德經》)教學與科研過程中,以馬王堆帛書本《老子》為底本,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礎上,對《老子》進行注釋、今譯、解讀所形成的成果。本書主要特色在于原文每章前有文章主旨,每章后對
王夫之,湖南衡陽人,字而農,號姜齋,以船山先生名世。他博涉四部、融攝三教,是中國古典思想和學術的一座高峰。自晚清以來,船山以“明末三大家”之一而為士人所推崇,其思想對近代影響巨大。在船山看來,《易》為諸經之本,也就是理學所依止的最核心經典。《周易外傳》以問題為中心,經書成了發(fā)揮問題的憑借。論述的內容則包括治國、教民、用
本書從對“德”字的探源及對德治思想內涵的挖掘出發(fā),辨析德治與人治、禮治的關系,運用邏輯與歷史相統(tǒng)一的方法梳理古代儒家德治思想發(fā)展的脈絡,分析、闡述其產生的原因和內容,包括古代儒家德治思想的人性前提、社會理想、基本原則、吏治主張等,從儒家內部對德治與法治的認識、儒家與法家的德法之爭兩個視角揭示中國古代社會中德治與法治之間
本書主要探討了《老子》的三個方面的問題:即老子的心理狀態(tài)、《老子》的文本結構、老子的價值取向和思維原則。 老子以虛空記憶的獨特角度建構自己的“道”思想,并將虛空記憶“永恒的、不可言狀的”同時又是“虛空”“無”的性質投射到他自己的思想體系“道”上,從而以“道”統(tǒng)攝自然、社會、個人的各個層面。《老子》
《周易玩辭》十六卷,南宋項安世撰。項安世,字平甫,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進士,官至太府卿,生平事跡載見《宋史》本傳。項安世雖然與朱熹問學頗多,但最服膺程頤之學,《周易玩辭》即是以《程氏易傳》為思想依歸而作,因此潘雨庭謂其“宗程而未宗朱”。從體例上說,該書并不引錄《周易》經傳全文,只是選取其中的字詞作為標題,以此為核
怨恨是主體受到客體刺激之后心情的一種委屈不平的抑郁狀態(tài)。主體主動搜尋刺激下產生的怨恨是為自生型怨恨,此種怨恨源于主體自身的欲望;客體主動施加刺激下產生的怨恨是為他生型怨恨,此種怨恨源于客體對主體的傷害。以先秦兩漢子書為代表的中國古籍對怨恨的發(fā)生邏輯、觀念基礎、規(guī)范原則、體察途徑、消除方式、控制措施、調節(jié)策略、疏導指向、
《大學》《中庸》作為儒家思想核心部分的中庸思想之典籍,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選取了適合中學生閱讀的部分篇目,并結合當代青少年的成長、認知特點,分為誦經典、讀注釋、看譯文等單元,力爭使注釋、譯文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明白更多的生活智慧。本書適合中學生及教師、家長閱讀。
《故事里的國學經典》叢書采用“國學故事+經典智慧點撥”的方式,以與某種國學經典語句有關的故事,配上國學經典原文的形式,通俗易懂地講解國學經典!豆适吕锏摹茨印怠愤x取30個最能代表《墨子》思想和理論精神的故事,將故事與國學經典原句注譯巧妙結合起來。故事飽含智慧,趣味盎然,帶有濃烈的評書風格,再結合經典原文語句對讀,更有
《故事里的國學經典》叢書采用“國學故事+經典智慧點撥”的方式,以與某種國學經典語句有關的故事,配上國學經典原文的形式,通俗易懂地講解國學經典!豆适吕锏摹吹赖陆洝怠芬30個足以展現(xiàn)《道德經》精髓的國學故事為主要內容,飽含智慧,趣味盎然,帶有濃烈的評書風格。故事后配以《道德經》核心名句及注譯,文字生動流暢,引人入勝,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