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說史略》是魯迅先生這部靠深厚積累得來的學(xué)術(shù)經(jīng)典,使小說這種文體首次有了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于文學(xué)的研究者、文學(xué)院的學(xué)生,乃至于文學(xué)寫作者,尤其是小說創(chuàng)作者,多讀《中國小說史略》,都是大有益處的。書中先生甄選的文摘、包羅的掌故,當(dāng)做知識讀一讀,也是大趣味。
《中國小說史略》:
右所錄十五家,梁時已僅存《青史子》一卷,至隋亦佚;惟據(jù)班固注,則諸書大抵或托古人,或記古事,托人者似子而淺薄,記事者近史而悠繆者也。
唐貞觀中,長孫無忌等修《隋書》,《經(jīng)籍志》撰自魏征,祖述晉荀勖《中經(jīng)簿》而稍改變,為經(jīng)史子集四部,小說故隸于子。其所著錄,《燕丹子》而外無晉以前書,別益以記談笑應(yīng)對,敘藝術(shù)器物游樂者,而所論列則仍襲《漢書.藝文志》(后略稱《漢志》):
小說者,街談巷語之說也,《傳》載輿人之頒,《詩》美詢于芻蕘,古者圣人在上,史為書,瞽為詩,土誦箴諫,大夫規(guī)誨,士傳言而庶人謗;孟春,徇木鐸以求歌謠,巡省,觀人詩以知風(fēng)俗,過則正之,失則改之,道聽途說,靡不畢紀(jì),周官誦訓(xùn)掌道方志以詔觀事,道方慝以詔避忌,而職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與其上下之志,誦四方之傳道而觀其衣物是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yuǎn)恐泥!
石晉時,劉晌等因韋述舊史作《唐書.經(jīng)籍志》(后略稱《唐志》)則以毋堤等所修之《古今書錄》為本,而意主簡略,刪其小序發(fā)明,史官之論述由是不可見。所錄小說,與《隋書.經(jīng)籍志》(后略稱《隋志》)亦無甚異,惟刪其亡書,而增張華《博物志》十卷,此在《隋志》,本屬雜家,至是乃入小說。
宋皇祐中,曾公亮等被命刪定舊史,撰志者歐陽修,其《藝文志》(后略稱《新唐志》)小說類中,則大增晉至隋時著作,自張華《列異傳》、戴祚《甄異傳》至吳筠《續(xù)齊諧記》等志神怪者十五家一百五十卷,王延秀《感應(yīng)傳》至侯君素《旌異記》等明因果者九家七十卷,諸書前志本有,皆在史部雜傳類,與耆舊高隱孝子良吏列女等傳同列,至是始退為小說,而史部遂無鬼神傳;又增益唐人著作,如李恕《誡子拾遺》等之垂教誡,劉孝孫《事始》等之?dāng)?shù)典故,李涪《刊誤》等之糾訛謬,陸羽《茶經(jīng)》等之?dāng)⒎,并入此類,例乃愈棼,元修《宋史》,亦無變革,僅增蕪雜而已。
明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二十八)以小說繁夥,派別滋多,于是綜核大凡,分為六類:
一曰志怪:《搜神》《述異》《宣室》《酉陽》之類是也;
一曰傳奇:《飛燕》《太真》《崔鶯》《霍玉》之類是也:
一曰雜錄:女世說》《語林》《瑣言》《因話》之類是也;
一曰叢談:《容齋》《夢溪》《東谷》《道山》之類是也:
一曰辯訂:《鼠璞》《雞肋》《資暇》《辯疑》之類是也;
一曰箴規(guī):《家訓(xùn)》《世范》《勸善》《省心》之類是也。
清乾隆中,敕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紀(jì)昀總其事,于小說別為三派,而所論列則襲舊志。
……跡其流別,凡有三派:其一敘述雜事,其一記錄異聞。其一綴緝瑣語也。唐宋而后,作者彌繁,中間誣謾失真,妖妄熒聽者,固為不少,然寓勸戒,廣見聞,資考證者,亦錯出其中。班固稱“小說家流蓋出于稗宮”,如淳注謂“王者欲知間巷風(fēng)俗,故立稗官,使稱說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