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躍在歐洲和中國的著名旅德藝術家王小慧自傳性紀實文學《我的視覺日記》講述了作者從東方到西方,從學生到藝術家的傳奇生活與不平凡的人生。于2001年出版,因她小說般的傳奇經(jīng)歷和優(yōu)美的文筆配上她的攝影作品,使本書自面世起即好評如潮,受到幾百家國內外媒體的關注,長時間在暢銷書榜上名列前茅,并先后獲“上海優(yōu)秀圖書獎”,“冰心獎”和“全國女性文學獎”。本書因富有哲理的人生思考成為青年勵志的范本,王小慧的成功以及她所選擇的生活方式更成為無數(shù)年輕人的夢想,她也因此為大家所熟悉和喜歡。《我的視覺日記》自出版以來一直暢銷,再版三十余次。是近年難得看到的生命力這么強的傳紀文學作品。今年是該書出版15周年。
《破碎的月亮》
\\t 有朋友批評我這個電影表現(xiàn)得太理想主義、太完美主義了。我不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沒有絕對的完美,也許它真的只是一種理想,一種非現(xiàn)實的幻象,就像那個在冰洞里映出的月亮。它只是作為象征圓滿完美的月亮的影子,真的月亮你只能遠遠地去望著它而永遠達不到。可我寧愿相信理想是有的并且去追求它。1994年7月28日
\\t 《破碎的月亮》是我拍的藝術短片的名字,是一個很個人化的對理想的詮釋,也是我那兩年對生活的思考,帶著許多疑問,并用一種非常象征性的手法表現(xiàn)出來的。我以為藝術一定要有個人化的表現(xiàn),無個性便不是好的藝術,僅僅成熟的技法和完美的表現(xiàn)不能構成真正意義上的藝術。我寧愿看那些技法與表現(xiàn)有缺憾但富有個性的東西而不要看高超匠人的手工藝精品。
\\t 這部短故事片,雖然屬于劇情片一類,但故事情節(jié)是不具體的。這個電影最初的名字是《夢幻》,也許我確實是一個愛做夢的女人吧。曾經(jīng)在我的一本書里我寫到過有關夢的題目,我也時常會做內容和畫面非常奇怪的夢,有些畫面看上去像超現(xiàn)實主義的繪畫,令人費解,而且我絕對不可能在清醒的時候想象得出這樣離奇的畫面及情節(jié)。我常把這些夢記錄在日記本上,也常講給我的那位朋友,臺灣女作家陳玉慧聽,她非常了解我,也常能把我的夢解釋給我聽。她幾次說過如果你能夠把這些夢寫出來,便是一本非常精彩的書,可惜我恐怕寫不好。但我仍然在繼續(xù)記錄各種夢境,夢也源源不斷地滾來。
\\t 我的夢中常有焦慮、恐懼、荒蕪、空寂以及時間緊迫和沒有后退之路的情形,我也常有要從懸崖上落入大海中的夢,不止一次,總在落入之前驚醒……有位心理分析專家曾告訴我海水意味著情感世界,夢見它又與恐懼聯(lián)系在一起可能表示它既吸引我又使我害怕,怕走不到底,也怕沒有回頭的路。
\\t 朋友說沒見過像我這樣寫日記的人,甚至記下每個能記住的夢,沒人活得這么認真。可我說夢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呀,潛意識里暴露出的東西也許告訴我更多東西,日記既然要記錄我的生命,當然也要記下這些夢,無論我是否能解釋它。
當時在電影學院寫那《夢幻》劇本構思時,因為沒有任何商業(yè)性要求,也沒想到可能拍攝,所以可以非常自由隨意地去寫。我馬上就想為什么不能寫一個像是許多夢境組成的意識流動的電影呢?這是在電影學院里搞創(chuàng)作才可能有的奢侈,老師出的題目是讓你創(chuàng)作一個“短故事片”,你有充分的自由空間和想象余地去發(fā)揮,不必面對投資方和市場去考慮成本,也不必單純?yōu)榱擞嫌^眾口味而降低藝術水準。
\\t 當我意外地得知這個劇本構思得到政府獎金得以實現(xiàn)時,我又一次審視劇本,將題目改為與內容更為貼切的《破碎的月亮》。
\\t 在這個電影中我試著將我到西方以后對人生理想、人際關系等問題的思考用象征性的畫面表達出來。這電影的主人公是個中國女人,她獨自在一個陌生的西方大都市里行走,經(jīng)歷了許許多多不同的場景,這些場景像夢幻一般,而這些夢都有著象征或隱喻的意義。其中有些是非常美好的夢,令她向往 ;也有些則是噩夢,使她不安、恐懼……
\\t
\\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