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典要義》選擇了中國文化史上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30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典著作,依照中國文化發(fā)展的流變,對每一部經典著作進行不同角度的詮釋和解讀,探索其蘊含的文化精髓。全書既歷數和陳述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典著作的源流和學術沿承,又全面系統(tǒng)地呈現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經典著作的全貌和體系,呈現了幾千年來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核心內容。 這是一部關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建設的具有中國人文精神、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綱領性讀本,也是一部兼具學術品位、思想價值和現實意義并舉的經典讀本。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深入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普及傳統(tǒng)文化經典、正確解讀經典,已經成為全民族亟需加強的一項戰(zhàn)略。 該書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經典著作進行系統(tǒng)梳理,是一部知識性、權威性、通俗性兼具的經典社科讀本。
吟情詠性砥德礪行——《詩經》 / 1
\\t敬德保民本固邦寧——《尚書》/ 12
\\t明道辨事微言大義——《春秋》 / 20
\\t修道保法重人尚變——《孫子兵法》 / 28
\\t憂道懷德親仁復禮——《論語》 / 36
\\t兼愛非攻尊賢尚同——《墨子》 / 52
\\t道法自然抱樸守真——《老子》 / 60
\\t盡心養(yǎng)性民貴君輕——《孟子》 / 68
\\t齊物逍遙存天反真——《莊子》 / 84
\\t乾健有為厚德載物——《易傳》 / 91
\\t天人有分化性起偽——《荀子》 / 98
\\t以刑止刑法不阿貴——《韓非子》 / 106
\\t論說禮儀文質彬彬——《禮記》 / 113
\\t雜成統(tǒng)系融會百家——《呂氏春秋》 / 120
\\t天人感應性有三品——《春秋繁露》 / 127
\\t窮究天人會通古今——《史記》 / 135
\\t崇尚名教宣揚漢德——《漢書》 / 144
\\t氣化自然重視效驗——《論衡》 / 153
\\t空而非空即真齊觀——《肇論》 / 160
\\t心外無佛自悟自修——《壇經》 / 169
\\t太虛即氣民胞物與——《正蒙》 / 177
\\t鑒于往事資于治道——《資治通鑒》 / 186
\\t天道流行具理應事——《四書章句集注》 / 193
\\t本心即理知行合一——《傳習錄》 / 201
\\t天下為主遂民之生——《明夷待訪錄》 / 221
\\t博學于文行己有恥——《日知錄》 / 228
\\t理氣合一日生日成——《張子正蒙注》 / 237
\\t情得理具由詞通道——《孟子字義疏證》 / 249
\\t六經皆史持世救偏——《文史通義》 / 257
\\t考證辨?zhèn)涡轮獮橹鳌妒涀⑹琛罚ǜ健缎⒔洝罚?nbsp;/ 265
\\t
吟情詠性砥德礪行
\\t ——《詩經》
\\t
\\t
\\t《詩經》是中國古代重要文化元典之一,也是我國歷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文學藝術經典?鬃釉浾摂唷对娊洝返乃枷胱谥颊f:“《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薄睹娬x序》也論《詩經》的創(chuàng)作、內容和文化功能,說:“夫詩者,論功頌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訓,雖無為而自發(fā),乃有益于生靈。六情靜于中,百物蕩于外,情緣物動,物感情遷。若政遇醇和,則歡娛被于朝野;時當慘黷,亦怨刺形于詠歌。作之者所以暢懷舒憤,聞之者足以塞違從正。發(fā)諸情性,諧于律呂。故曰:感天地,動鬼神,莫近于詩!薄对娊洝繁旧碛涊d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500年的社會歷史,內容十分豐富。從春秋“賦詩斷章”開始,《詩經》已經成為人們研究和表達情感心志的重要工具!对娊洝肥强鬃印霸焓俊钡闹匾滩模鬃优c其弟子關于《詩經》詩篇的解讀,開啟了后來“以禮解《詩》”與“以理解《詩》”的先聲,奠定了依托經典重構思想的基礎。豐富的《詩經》學作品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和組成部分。
\\t
\\t一、《詩經》概述
\\t
\\t《詩》,或稱《詩經》《詩三百》,是一部詩歌選集!妒酚洝た鬃邮兰摇氛J為相傳有3000篇,經孔子刪訂以后,只保留305篇,另有6篇笙詩有題無詩,通稱《詩三百》。實際上,根據《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國公子季札在魯國觀樂的記載,其中樂詩《國風》排序與今本同。當時是公元前544年,孔子也就七八歲的樣子,《論語》中也多有“詩三百”的說法?鬃与m將《詩》作為“造士”的教材,但他并不是《詩經》的編選者。
\\t關于《詩經》的內容和性質,主要有兩種基本的認識,這兩種認識源于對《詩經》構成的不同看法。
\\t一認為是上古民歌或詩歌的總集,如鄭振鐸、陸侃如、馮沅君等。鄭振鐸認為“《詩經》大約是公元前第三四世紀至公元前第六世紀的中國北部的民間詩歌的總集”鄭振鐸:《文學大綱》(彩圖本)(上冊),商務印書館,1927年版,第262頁。;陸侃如、馮沅君則明確表達為“民間男女所歌,公卿列士所獻,而經魯國師工譜為樂章的總集《詩經》”陸侃如、馮沅君:《中國詩史》,山東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9頁。。
\\t一認為是上古民歌或詩歌的選集(以這種意見為勝),夏傳才認為《詩經》是“最古的一部詩歌選集”夏傳才:《〈詩經〉研究史概要》,中州書畫社,1982年版,第3頁。。
\\t傳統(tǒng)社會將《詩經》按表現手法和風格的不同分為《風》《雅》《頌》有人將《二南》獨立出來為《南》。也有不同意見,“其實‘二南’中的詩與邶、衛(wèi)、鄭、陳諸風中的詩其性質極近,并無所謂‘教化’與‘譏刺’的區(qū)別在里面的”(鄭振鐸編:《文學大綱》,第272頁)。三類,現當代則以題材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差異劃分得更細致。
\\t鄭振鐸將《詩經》詩篇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詩人的創(chuàng)作”,如《正月》《十月》《節(jié)南山》《嵩高》《蒸一般作“烝”,鄭先生寫作此,當據三家《詩》。民》等;第二類是“民間歌謠”,包括戀歌(如《靜女》《中谷》《將仲子》等)、結婚歌(如《關雎》《桃夭》《鵲巢》等)、悼歌及頌賀歌(如《蓼莪》《麟之趾》《螽斯》等)、農歌(如《七月》《甫田》《大田》《行葦》《既醉》等)及其他;第三類是“貴族樂歌”,包括宗廟樂歌(如《下武》《文王》等)、頌神樂歌或禱歌(如《思文》《云漢》《訪落》等)、宴會歌(如《庭燎》《鹿鳴》《伐木》等)、田獵歌(如《車攻》《吉日》等)、戰(zhàn)事歌(如《常武》等)以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