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0-6歲怎么養(yǎng)?-韓國育兒大師許永林教授的新概念育兒方法
媽媽的雙膝是最初的學校
孩子們通過親自體驗來學習 人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與爸爸好好溝通的孩子學習也會好 …… 0-6歲,我們準備給孩子什么? 補習班里的孩子真的不會\\\"輸在起跑線上\\\"嗎?特長班的孩子就一定能\\\"出類拔萃\\\"嗎? 科學實踐證明,0-6歲的兒童中,玩耍孩子的大腦要比不玩耍孩子的大腦至少大30%;更多事實證明,那些得到父母充分陪伴的孩子,其心性遠比奔波于特長班、補習班里的孩子更為健康、更具可塑性! 韓國廣為人知的育兒大師、家庭教育專家許永林教授在本書中詳細闡述了0-6歲期間父 母應如何抓住\\\"玩\\\"和\\\"陪伴\\\"兩個關鍵詞,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盡情玩耍,陪伴孩子經(jīng)歷社會,在0-6歲期間幫助孩子養(yǎng)成影響一生的習慣、性格、社會性等;并詳細列舉了常見的錯誤養(yǎng)育方法培養(yǎng)出的孩子以及實用矯正措施,更在末尾解答了廣大父母對于養(yǎng)育0-6歲孩子而提出的種種疑問……本書全面涉及針對0-6歲兒童的方方面面的育兒話題,堪稱新時期育兒寶典,值得廣大0-6歲孩子的父母珍藏閱讀!
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評選的優(yōu)秀育兒圖書!
韓國naver網(wǎng)站網(wǎng)民推薦最多的育兒類圖書! 韓國EBS、SBS、KBS等眾多主流媒體熱情推薦! 0-6歲養(yǎng)育關鍵詞--玩、陪伴! 玩出獨特潛能,陪出健康心性! 教育科學研究證明,0-6歲期間養(yǎng)成的性格、習慣、社會性等基本上已經(jīng)決定了孩子的 一生,因此,怎樣使0-6歲的孩子培養(yǎng)出令其受益終生的好性格、好習慣及良好的社會性,便成了廣大0-6歲孩子的父母最關注的話題。本書的作者是韓國極為接地氣的家庭教育專家、暢銷書作家,她多年從事0-6歲孩子心理發(fā)育、性格養(yǎng)成等方面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無數(shù)次與孩子家長進行面對面咨詢、會談、交流,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更有自身在家庭教育方面累積的成功經(jīng)驗,種種因素,使她在親子教育研究方面獨樹一幟,其方法和理論也在實踐中得到廣泛認可,韓國家長們親切地稱之為\\\"育兒大師\\\",她暢銷書《推的父母拉的父母》(已由我社引進出版,書名為《別以為你會做父母》)在韓國一經(jīng)出版便引起轟動,更掀起了一輪購書高潮。本書是她繼《別以為你會做父母》之后緊接著推出的又一本重磅佳作,相信會給0-6歲孩子
序 言 0-6歲是孩子最重要的時期
第一章 錯誤方法培養(yǎng)的孩子 媽媽是孩子最早和最好的養(yǎng)育者 孩子不能在沒有指導下成長 兩者中選擇最重要的那一個--這是智慧中的智慧 孩子應該先玩再學習 第二章 正確養(yǎng)育孩子的第一步 提前作好準備的父母才會享受育兒過程 為了孩子的健康,夫妻要作好同房計劃 懷孕和胎教是育兒的開始 傳達父母內心的胎中教育 母乳既是愛的交匯也是一種對話 媽媽的雙膝是最初的學校 第三章 影響孩子一生的習慣 生活習慣決定孩子的一生 肥胖的孩子,是父母造成的 孩子的飲食習慣像媽媽 正確的排便習慣能使孩子成為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 好的語言習慣造就好的人格 睡覺規(guī)律的孩子有好的睡眠習慣 沉迷于影像和磁帶的孩子 我的孩子頭腦聰明,為什么會精力不集中? 孩子的散漫,會持續(xù)一生嗎? 第四章 家庭的良好氛圍造就有創(chuàng)意的孩子 與爸爸好好溝通的孩子學習也會好 孩子們通過親自體驗而學習 偶爾離開家去田野和山上玩 還有其他能夠提高注意力的學習環(huán)境嗎? 父母允許孩子提離奇的問題會使孩子變得像愛迪生一樣 學會忍耐,才能成為有競爭力的人 第五章 人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和孩子一起玩的爸爸媽媽才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教材 人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只想玩電腦的孩子 自己單獨玩的孩子,問題在哪里? 第六章 體罰是虐待兒童 體罰是虐待兒童 除了體罰這種打孩子的方法外,就沒有別的方法嗎? 孩子們在打打鬧鬧中長大 兄弟間打架怎么辦? 情感虐待,會給孩子致命的傷害 第七章 對孩子的關愛和訓導 父母要首先教導孩子 稱贊是一種良藥 孩子的自尊心源于自信心 愛是動詞,要不斷地讓孩子感受得到 口渴的時候,因人而異,喝水的量是不同的 第八章 權威性的父母,有權威的父母 權威性的父母,有權威的父母 適合自己孩子的個性 對于孩子的失誤不要太敏感,要讓他們獨立地成長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一種幸福 第九章 與許永林教授的現(xiàn)實對話 媽媽自己養(yǎng)育的孩子 再婚家庭的孩子 有盜癖的孩子 孩子看媽媽的眼色 討厭爸爸的孩子 暴力家庭的孩子 不聽媽媽話的孩子 自殘的孩子 咬手指甲的孩子 自慰(手淫)的孩子 撒賴的孩子 哭著糾纏的孩子 攻擊性的孩子 鬧覺的孩子 吮手指頭的孩子 對媽媽的話感到厭煩的孩子 愛看電視的孩子 飲食習慣不正確的孩子 背著媽媽偷偷做壞事的孩子 大小便不能獨立解決的孩子 說話晚的孩子 怕生的孩子 和朋友關系不好的孩子 因為是周末夫妻,所以丈母娘養(yǎng)育孩子 有受傷經(jīng)歷的孩子 向孩子出氣發(fā)火的媽媽 教師討論
0-6歲是孩子最重要的時期
做完收音機和電視解說之后,收到很多地方的各種演講邀請,這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但是,演講與以一般大眾為對象的廣播不同,演講需根據(jù)不同的對象事前對內容作出不同的構想,這可能會成為一種負擔。但是正因為這樣,既能夠促進學習,又能通過演講最后接踵而來的問題和整個過程的討論,使最近父母們的苦惱變得一致。在這一過程中產(chǎn)生的問題始終就是:生孩子養(yǎng)孩子都是一樣的,但父母的意識卻非常不同。 那就是父母們培養(yǎng)子女的方法是錯誤的。也就是說比起治療更加注重預防。一個孩子接受各種治療之后,父母對于自身錯誤的育兒方式感到后悔,但又不知所措的樣子使我非常難過。 經(jīng)過一番討論,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從小就應該學會獨立生活。在短暫的依戀母親的時期,母親卻強迫孩子進行獨立練習。父母根據(jù)自己的計劃胡亂地給孩子施加壓力,以至于毀壞了孩子的幼兒期。 有些父母把8個月的幼兒帶去英才院,不停地讓孩子看閃存卡上的英語和韓文。后來,因為只要一拿出卡孩子就會不停地說\\\"討厭討厭\\\",最后以致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小兒精神科。 有些孩子常常上補習班,父母為了給孩子釋放壓力,一周帶孩子去一次文化中心,交上入場費,看孩子一邊做游戲一邊驕傲地說\\\"木槿花開了\\\"。這種場景,讓我感到非常寒心。 想和小區(qū)朋友做游戲,也得交了入場費才能一起玩。對于這樣的現(xiàn)況,問父母的話,很多父母會做以下這樣的辯論。 \\\"大家都這樣做,因為不安所以也不能無動于衷!\\\" 孩子在享受玩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對方、了解自己來度過幼兒期,在學童期(一般是指6-12歲,小學生時期)的時候努力學習,長大進入社會后努力工作,這是教育的過程,父母對子女所做的就是讓他們走向社會。 但現(xiàn)實是:孩子從小就沒有玩的時間,奔波于學校和補習班,到了真想埋頭學習的時候就會變得精力分散,后來就會慢慢變得自閉,最終只能送去小兒精神科接受治療。 不是因為父母錯誤的養(yǎng)育方法而把孩子送入小兒精神科的,而是因為父母等養(yǎng)育者錯誤的教育觀。放任不管2-3歲以上的孩子,不能做好孩子的分階段培養(yǎng),從而送去小兒精神科的情況很多。 人生最基礎的時期是6歲以前,在這一時期孩子們應該在完全的愛護和關心中成長。而父母們處于混亂狀態(tài),他們把孩子們送到各處去接受教育,這樣就不能使孩子快樂地享受自己的幼兒期,這些孩子以后遇到社會問題也不能解決,其中就有我們的責任。 因此,筆者在第一章指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問題和令人苦惱的課題。第二章指出準父母的性以及懷孕、胎教、胎談(懷孕中爸爸媽媽讓子宮中的胎兒輕輕聽到的音樂和話語)、障礙兒預防、母乳授乳等。第三章介紹錯誤方法培養(yǎng)的孩子中關于他們生活習慣的事例以及解決方案。第四章通過各種事例說明家庭內的氛圍能夠培養(yǎng)出有創(chuàng)意的孩子,并說明具體方法。 第五章從孩子們的角度說明不存在問題孩子,只存在問題父母和問題家庭這一事實。第六章對于頻繁發(fā)生的體罰和虐待進行全新地判斷,通過討論說明兄弟間為何經(jīng)常打架。第七章說明以愛為基礎的情況下進行教育很難,但是介紹了自己的一些方法和原則。第八章是通過把最近的父母和之前的父母進行比較,介紹權威父母和非權威父母對于孩子來說,孩子是懷著怎樣的感受成長的。 并且,最后第九章介紹網(wǎng)路上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討論事例--Q&A,這一事例包含父母是如何育兒的。 最后,我要向幫助我能完成\\\"錯誤方法培養(yǎng)的孩子\\\"這本書的出版社職員們表示真誠的感謝,也要對幫助我出版此書的提供重要事例的很多家庭表示感謝。 遙望北漢山 在研究室,許永林 第三章 影響孩子一生的習慣 粗魯?shù)暮⒆哟蛩槲锲返脑,這時不要生氣,也不要責備孩子,更好的是讓孩子去收拾打碎的物品。孩子打碎了自己的物品,應該是讓孩子知道沒有了那件物品所帶來的不方便。如果孩子打破了自己房間的窗戶,不要擔心孩子是否會得感冒,就讓破了的窗戶在那里擱著。因為比起讓孩子變成傻瓜,讓孩子得感冒會更好。 --盧梭 生活習慣決定孩子的一生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改變命運。從小養(yǎng)成的好習慣可以受益終身。周圍有很多人因為不好的習慣而勞累一生。不管怎么說最重要的習慣就是有規(guī)律的生活。規(guī)律的生活包含睡眠習慣、飲食和運動,睡眠一般7個小時最適當,飲食提倡八成飽,運動要符合體質和體力。雖然每天堅持下去并不容易,但是因為從小培養(yǎng)的習慣會影響一生,父母的模范作用就顯得很重要。 關于睡眠的討論,20年前才剛剛開始,然而最近引起廣泛的關注。對于媽媽們的問題\\\"孩子到了深夜還不想睡,有什么好的辦法嗎\\\",我的回答都是一樣的。如果想讓孩子早睡早起的話,媽媽只要自己能做到就行了。媽媽們又問還有沒有別的方法,我的回答仍舊是一樣的。如果父母不改變的話,孩子也不會改變。好習慣通過模仿學習是最容易形成的,同時也能發(fā)揮很重要的作用。 即,在隨口罵人的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也會很容易罵人,因為孩子直接繼承父母的語言習慣。所以應該試著去制造全家人一起早睡的家庭氛圍。如果想找到其他指導和教育孩子早睡的方法,需要辛苦好幾倍,那么育兒就會變成很痛苦的事情。 如果父母能做到早睡早起,但卻無法讓孩子做到的話,也可以去嘗試其他一些方法。孩子到了很晚實在不想睡的話,先讓孩子少睡午覺。吃晚飯之前讓孩子長時間地也玩也洗澡,洗完澡后再吃晚飯,然后就能睡著了,對此也要改變一下時間表。當然長時間這樣做也會出問題的。 這個方法讓孩子早點入睡還是不錯的。如果孩子養(yǎng)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就沒必要讓孩子長時間洗澡,也不用等肚子餓了再吃飯,并且也不必讓孩子吃完飯就直接睡覺。即使這只是習慣形成過程中臨時的方法,也得實行大約3周到半年的時間才能形成正確的睡眠習慣。 關于飲食的討論最近特別多。聽到討論的內容,問題好像都在于孩子,但是我認為問題行為的制造者都是父母。有的孩子整天聽父母安排勉強吃東西,有的孩子咬了食物不往下咽,有的孩子吃東西到處亂轉,有的孩子喜歡很晚吃飯,有的孩子把不喜歡的食物一邊往外吐一邊抱怨,另外也有父母只準備孩子喜歡吃的食物,也有父母只給孩子吃米飯。 飲食習慣真的很重要,不僅和健康直接相關。從小養(yǎng)成的飲食習慣不僅能夠影響一生,并且長大后對人際關系也會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假設一下一個只吃牛肉的人進入公司,公司一起聚餐的場景?崎L說請大家吃牛肉和五花肉,新來的職員如果說\\\"我只能吃牛肉\\\",想象結果會怎樣呢?很顯然他在公司生活會變得很困難。而那些不挑食的孩子玩得好睡得好,無憂無慮地成長,所以性格也很溫順圓滑,人際關系也會很好。 整個家庭只有共同保證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形成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其中父母的模范作用很重要。父母不挑食的話,孩子也不會挑食。如果父母挑食,孩子最終也會像爸爸或媽媽一樣挑食。不好好吃飯、吃飯時亂轉、亂咬食物、只吃自己想吃的等這些其實都是因為孩子不餓,辦法只有一個,讓他們餓著就行。 但是這時候得和孩子們說好:可以不吃不喜歡的食物,但也不能吃零食。因為孩子們不吃飯,如果只吃酸奶、餅干、面包、西式糕點、蛋糕的話,永遠不可能形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另外,跟孩子說好,零食只有在吃飯的時候才能吃,要多喝水,因為脫水的話得去醫(yī)院。當然,要求孩子做這些的時候要保證冰箱里只有水,這樣持續(xù)地觀察孩子的行為,同時要遵守上面的規(guī)則。 幾位父母找我討論說他們?yōu)榱烁恼⒆拥娘嬍沉晳T,不讓孩子吃飯,其中有個孩子幾乎兩天沒吃飯,以后這個孩子就形成了正確的飲食習慣。所以這個孩子的父母非常高興。肚子餓了后再吃到美味的食物,這種經(jīng)歷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體驗。 那樣的體驗將永遠留在孩子的記憶中。俗話說\\\"餓了才吃飯\\\",最近孩子們沒有挨餓的經(jīng)歷,所以對于吃飯并不感到是件高興的事情。不僅這樣,其實各種零食也存在很多問題。 零食很甜并且含有大量脂肪,所以卡路里含量高,容易產(chǎn)生飽腹感。要想形成正確的飲食習慣,不要吃零食并且要有規(guī)律地飲食。如果感到很飽的話,可以適當?shù)厝プ鲂⿷敉膺\動來消耗卡路里。 全家要經(jīng)常一起去散步或者利用周末去做一些輕便的爬山運動,這些運動全家要每天進行,或每周至少進行三次。尤其是,散步的時候全家人都分享自己的想法,從而給生活注入活力。這樣全家人一起做運動,不僅產(chǎn)生了運動本身的效果,而且使整個家庭會變得很團結和睦。 有些家庭定期去爬山,在爬山的過程中,一起分享家庭中一周里發(fā)生的各種各樣的事情,一起喝泉水、吃西紅柿、黃瓜等,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在山頂上吃的午飯或零食遠遠超過了食物本身的意義。全家人一起享受到達山頂?shù)某删透、自信感和家庭間的凝聚力。如果在現(xiàn)實中對某些家庭來說做起來很難的話,大家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定期地去做,在運動過程中互相鼓勵和照顧。 很多專家都推薦走路作為一生中都能做的運動。走路的好處就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能做。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選擇走樓梯。比起慢走可以選擇快走。吃飯后比起喝咖啡可以做一些輕便的伸展運動或室內走路來促進消化。這樣在每天的生活中選擇做上面的幾種,就會起到運動的效果。 肥胖的孩子,是父母造成的 在留學期間,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美國人的外出飲食文化。有一次我在一家牛排店看到了一家人吃飯的場面,感到非常地吃驚。他們先吃湯和菜,然后把各種面包抹上黃油和果醬吃,最后牛排出現(xiàn)了,牛排搭配土豆吃再加上喝酒,吃完之后還要吃巧克力冰淇淋……他們真是太了不起了! 大家都笑呵呵地不停地吃喝,這么一算,本來一天要攝取的卡路里好像在這一頓就全部攝取了。更何況當時是減肥的熱潮時期,一邊要埋頭于減肥一邊又這么過度地飲食……他們的文化可真是太神奇了! 在那時美國的這些令我很吃驚的事情現(xiàn)在對于我們來說都是司空見慣了。全家人到飯店里點上一大桌子菜盡情地吃喝,或者媽媽領著孩子到比薩店里開party等。這樣慢慢地我國也像美國一樣肥胖人口逐漸增加。 尤其是最近,兒童肥胖現(xiàn)象很嚴重。教育廳調查結果顯示:初中學生的肥胖率為13.7%,也就是說每7名中就有1名是肥胖學生,另外高度肥胖學生的數(shù)量在6年內就增長了50%。肥胖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會產(chǎn)生非常重要的影響。把3個月大的老鼠分成A組和B組,給A組的老鼠只吃可樂、面包和香腸,給B組的老鼠吃天然食品,結果是:與吃天然食品的B組老鼠相比,吃人工加工食品的A組老鼠行為更粗魯,注意力也很散漫。 以這樣的研究結果為基礎,美國紐約教育廳表示:要限制學校小賣部銷售速食食品,學校的飲食中不能添加人工色素和添加劑,這樣才能保證學生上課態(tài)度端正,并且能夠集中注意力。 那么兒童肥胖逐漸增加的具體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因為不正確的飲食習慣,F(xiàn)在我們的飲食文化由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變?yōu)橐灾緸橹鳌h堡包、比薩、雞肉等代替了富含蔬菜的拌飯。有時還會直接買著吃或叫外賣送零食和飯。這些大部分都會變成皮下脂肪從而造成肥胖。 利用微波爐直接熱一下就能吃的即熟食品含有大量的糖分、鹽分、脂肪,一包餅干的熱量基本上是一頓飯的熱量,一聽可樂的糖分是25克,超過了小學生和初中生一天所應攝取的20克糖分。尤其是爸爸媽媽很忙沒時間管孩子,孩子們就習慣了吃高卡路里的冷凍食品、速食食品和外賣食品,只想吃快餐。 其次,因為缺乏運動。吃了很多飯之后就需要通過運動來消耗,但是不運動的情況很多。想想我們吃完飯回來,因為吃得很飽所以不想動,無奈地只是看電視,看著看著就睡著了。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再次,因為壓力。最近孩子們也會產(chǎn)生壓力,因為早期教育的熱潮,孩子們很早就被強迫去進行各種學習,再就是父母過度地保護孩子、干涉孩子,不能給孩子自由的空間…… 孩子也會因為很多事情產(chǎn)生壓力。產(chǎn)生壓力的時候,孩子們就表現(xiàn)為過度飲食。再加上最近孩子們因為上各種補習班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根本沒法好好地吃飯。學習壓力堆積,最后也會導致過度飲食。 最后,因為遺傳。父母如果肥胖的話,孩子60%-80%是肥胖。父母會把自己的飲食習慣直接遺傳給孩子。父母喜歡吃肉,孩子也會喜歡吃肉;父母喜歡吃蔬菜和鮮魚,孩子也會喜歡吃。因此,父母肥胖的情況下,應該尤其注意家庭的飲食,應該給孩子提供正確的飲食習慣,從而改變孩子的肥胖基因,并且父母本身也應該改善體質。 正確的飲食習慣是健康的基礎,同時也是預防萬病的根本。我們的飲食既會使我們生病,也可以作為一種為我們治病的良藥。人在13歲之前就決定了對食物的喜好,其中父母的作用很重要,因此如果孩子肥胖的話,父母也會有責任。 因為孩子喜歡也好不喜歡也好都會吃父母提供的飲食,并且即使長大了也會維持小時候的飲食習慣。孩子如果主要吃肉、油炸和甜的食物,讓他們吃蔬菜和米飯的話是很難的。 所以為了孩子著想,父母自己應該首先去改變。 孩子的飲食習慣像媽媽 偏食的孩子和過度飲食的孩子,他們的飲食習慣都像媽媽。我的孩子出生后6個月就開始吃斷奶食品,并且我也沒給孩子另外做什么特別的斷奶食品,就是我們吃大醬湯的時候,用小勺舀一勺大醬湯再放上米飯給孩子吃;媽媽吃海帶湯時,也給孩子吃。 記得那正是大孩子坐學步車時候的事情。早上因為要給上班的丈夫準備早飯,所以就讓不到周歲的孩子坐在學步車里。這樣媽媽不能照顧孩子的時候,孩子自己就在學步車里圍著屋子到處走。 就是那天,孩子坐在學步車里呆呆地望著爸爸媽媽吃大醬湯和米飯。于是我就用小勺舀一勺大醬湯再放上米飯嚼好了放在孩子嘴邊,給孩子說\\\"兒子,這是非常好吃的大醬湯,你看爸爸媽媽都在吃呢,你也吃吧\\\",說完后,孩子就全吃了。然后孩子就在學步車里屁股一扭一扭地吵著要繼續(xù)吃。 自從給孩子吃了大醬湯以后,也開始讓孩子吃泡菜湯拌米飯和菠菜湯拌米飯,正是因為這樣我們的孩子才不偏食。 我的母親喜歡吃甜瓜但不吃黃瓜,但是我們兄妹五個都很愛吃黃瓜。我想起了小時候,想起了我們之所以吃黃瓜的理由:媽媽雖然不吃黃瓜,但是飯桌上總是準備黃瓜讓我們兄妹五個吃--所以好的飲食習慣是媽媽通過努力讓我們養(yǎng)成的。 但是,如果媽媽不喜歡吃大醬湯和蔬菜,甚至為了減肥把餅干當飯吃的話,孩子的飲食習慣就不會好。 有的媽媽給孩子吃各種各樣的食物,但孩子不吃,媽媽就對孩子感到不滿,這樣的情況大部分都是因為媽媽自己沒有養(yǎng)成正確的飲食習慣。所以媽媽們應該明白自己如果沒有好的飲食習慣,在自己身邊長大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就會偏食和不好好吃飯。 只給孩子集中吃一種食物的媽媽也一樣,因為那樣也會使孩子偏食。 看一下這位媽媽的例子。媽媽是老師,所以就把孩子給奶奶撫養(yǎng)。因為想到應該給孩子吃些有營養(yǎng)的食物,一到周末,就做排骨湯或用牛肉干和蔬菜做粥給孩子當特別的斷奶食品吃。孩子過了斷奶期,到了正式開始吃飯的時候,就經(jīng)常給孩子吃火腿、奶酪和雞蛋……孩子幼兒期開始就超重,最后成了肥胖兒童。 兒時肥胖會導致成人肥胖,可以說幼兒期的肥胖大部分都是媽媽的責任。孩子習慣了吃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就會不吃蔬菜,挑食,口味特別,甚至討厭吃飯,并且對孩子性格的形成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 因為飲食習慣是在孩子小的時候形成的,所以讓孩子去品嘗各種各樣食物的味道是很重要的。有的媽媽給孩子吃泡菜的時候先用水泡一下再給孩子吃,其實比起用水泡一下泡菜不讓孩子感到太辣,更好的是讓孩子辣的食物辣著吃,咸的食物咸著吃,這樣的話孩子就能品嘗到各種味道,以后就能很容易地去吃各種食物。 即使這樣,對于偏食或不好好吃飯的孩子,像前面提到的一樣,多少需要一些極端的方法,因為所謂的教育就是要\\\"有意識地計劃\\\"。 孩子如果沒能養(yǎng)成正確的飲食習慣,每當吃飯的時候媽媽就到處跟著孩子喂孩子吃飯,本來應該很愉快的吃飯時間就好像一場\\\"戰(zhàn)爭\\\",給全家人都帶來非常大的壓力。 實際上,幼兒園老師們應該考慮對于那些不吃菜只吃飯和吃飯時到處亂跑的孩子們如何去引導。而有些媽媽甚至毫不猶豫地對幼兒園老師說\\\"我的孩子從小就只吃飯,所以不用擔心沒有菜,只給孩子飯吃就行\(zhòng)\\"。 另外,老師正確地把握孩子的飲食習慣,媽媽表示很感謝的情況也很多。孩子們有的時候嘴里嚼著嚼著食物然后就吐到飯桌上,與其說這是因為胃酸不想吃而吐,更大可能是一種展示自我的方式。這是現(xiàn)場一位老師的話。 這也就是一種孩子們期待周圍反應的行為。所以對于像蘑菇和茄子等味道不好的菜,孩子們選擇用嘔吐的方式來拒絕。 如果孩子這樣的話,應該心平氣和地去處理孩子的嘔吐行為,并且反復地重新把菜給他們盛在碗里,最后孩子就會試著去吃了。就像在這個事例中看到的一樣,媽媽應該和孩子密切地交流。為了讓孩子更好地去適應家庭和幼兒園,媽媽需要努力地去教導孩子。 不好好吃飯的孩子在飯桌上常常受到責備,就覺得吃飯的時間是非常不愉快的,所以漸漸地就變得更不想吃飯。 我去訪問法國的一所國立幼兒園時,看到孩子們拿食物鬧著玩的場面,并且沒有人去管他們。我看到這種情況的時候,覺得孩子們并沒有好好吃飯,飯都是在嘴邊上流的,而老師們只是在那里笑。 園長看到我對于這種場景搖頭的時候,對我說:\\\"用這種方式讓孩子開始吃飯,孩子們慢慢地就感覺到吃飯時間很愉快,并且對于食物也會作出很肯定的反應。\\\"他強調了吃飯時間自由的重要性。 當然因為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很難作這種相同的解釋,但是分明的事實是:每天吃飯應該是一種享受,并且應該很高興地去等待吃飯。 和討厭吃飯的孩子一樣,也有必要看一下過度飲食孩子的飲食習慣。因為這樣的孩子不管吃多少,都不會有飽腹感,這樣執(zhí)著于吃東西也是一種問題行為。 某幼兒園老師討論了一位孩子的例子。老師把熱狗當零食給孩子吃,一個孩子吃完7個以后還要吃1個,她對如何去勸說和處理這位孩子的過度飲食感到很為難。 這個孩子因為父母離婚和奶奶一起生活,孩子的穿著和生活狀況總是很邋遢,并且總是不想和老師分開,極度地缺乏愛護,格外地執(zhí)著于吃東西。這個孩子過度飲食的原因就是因為缺乏愛。 美國把這樣的癥狀稱為\\\"飲食紊亂\\\",需要到精神科去治療。 針對這個孩子的情況,治療方法就是:不斷地給予關心,找出過度飲食的原因后,彌補孩子缺乏的愛。這個例子同時進一步證實了改正孩子錯誤飲食習慣的方法就是細致地關心和愛護孩子。 正確的排便習慣能使孩子成為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 瑣碎的習慣左右孩子的性格和命運。歐洲中產(chǎn)階層的父母們一度曾牢記弗洛伊德所說的:孩子小時候不能和父母進行正確的交流,容易形成錯誤的習慣,并且長大后性格上會產(chǎn)生非常嚴重的問題。所以孩子不好的性格是父母造成的,父母應該精心地去養(yǎng)育孩子。 根據(jù)弗洛伊德所說的:孩子一般在1歲半到3歲之間形成正確的排便習慣,這樣孩子以后會非常有創(chuàng)意,相反如果過早或過晚地訓練孩子調節(jié)大小便,孩子會變得暴躁或有潔癖癥。自己身體內形成的糞便會控制自己的意識,但是我們并不是根據(jù)自己的欲望來排便的,有計劃地去排便會使人有被強迫的感覺。 大人們都說開始給孩子用尿布是很好的,但是也有媽媽勉強地讓孩子自己去大便。這樣強迫孩子自己去大便的話,孩子以后可能會貪圖別人的物品而去偷竊或者成為暴力的孩子,并且還會形成強迫癥,造成過度干凈或吝嗇等性格。 孩子出生18個月之后才具備自動控制膀胱和括約肌的神經(jīng)調節(jié)能力,所以最好是從那時開始慢慢地培養(yǎng)孩子的排便能力。 一般孩子3-4歲時,成功地完成排便訓練,如果孩子超過了5歲,晚上還不能調節(jié)小便或晚上小便次數(shù)多的話,應該領孩子去看專家或醫(yī)生。 因為排便習慣的形成需要通過不斷的努力,所以首先父母要放松心態(tài),孩子失誤的時候,媽媽也要正確地去對待。孩子即使失誤了,媽媽如果和其他孩子比較,或者在很多人面前感到羞恥,甚至去打孩子等給孩子施加壓力的話,孩子會產(chǎn)生羞恥感,形成消極否定的性格。 想起了一個組織暴徒小的時候因為經(jīng)常小便不能自理,父母就讓他在門外面罰站,走廊里很多孩子都對他指指點點,那時他就下決心不會放過這些孩子。他的這種心理使他最終成了一個暴徒。 我們從這個事例就可以看出:父母細微的判斷能夠決定孩子的命運。 因為結婚之前就在大學里講授幼兒教育論、父母教育、游戲治療方法等很多科目的,我清楚地明白調節(jié)大小便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所以我的大孩子1歲半的時候,我就細心地開始對孩子進行調節(jié)大小便的訓練。 這個時期的孩子們走路沒問題,能聽懂媽媽說的大部分話,但是真正對話的時候,只會說一個詞。 我故意用很嚴肅的表情對孩子說:\\\"乖寶寶,現(xiàn)在開始要在這個大杯子里小便。自己做不好的話就喊媽媽,媽媽過來幫你。能做嗎?\\\" 孩子非常嚴肅,點頭表示能做的樣子,我沒給孩子準備尿布。一會兒,就在孩子喊媽媽的時候,已經(jīng)開始小便了,我勉強用杯子接了點兒尿液。 剛開始讓孩子作大小便訓練的時候,我想這得需要訓練一段時間,但是我想了想對于這種情況該怎么去處理,不能因為這種事去責備孩子,只要用嚴肅的表情讓孩子注意就行了。要看著孩子的臉對孩子說\\\"這樣做是不行的\\\",看著客廳地上的尿液對孩子說\\\"把抹布拿來,得擦干凈,味道很難聞\\\",這樣讓孩子知道了狀況之后,再給孩子洗干凈,換上干凈的衣服。 通過媽媽的表情或話語,孩子好像明白了自己的行為是不正確的。反復進行幾次之后,某天孩子就不會喊\\\"媽媽\\\",自己就能夠在杯子里小便了。把小便就那樣放著,等著給下班回家的丈夫看。丈夫非常高興地稱贊孩子,然后一下子把孩子抱到懷里了。 以后,孩子可能還會有幾次失誤,但是基本上大小便能自理了,通過這個過程看到孩子充滿信心的樣子,使我非常滿足。 每個人形成排便習慣的時期是不同的,孩子自己排便成功的時候,就會感到很有創(chuàng)造力。所以,為了讓孩子形成好的習慣,不要著急也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重要的是父母要精心照顧孩子,并且有耐心等待的態(tài)度。 為了讓孩子形成正確的排便習慣,孩子早上起床后或外出前或睡覺前,要引導孩子上衛(wèi)生間,從而幫助孩子不會失誤。并且,孩子自己去衛(wèi)生間或能很好地調節(jié)小便的時候,要給予孩子稱贊和鼓勵,即使孩子偶爾失誤了,也不要嚷孩子或懲罰孩子使他們感到羞恥。 好的語言習慣造就好的人格 不久前通過網(wǎng)絡討論了一位媽媽的情況。她的孩子一生氣,就說其他朋友神經(jīng)質這樣的話。每當這時候,媽媽就對孩子說\\\"要好好說話\\\",或責備孩子,或用荊條打幾下孩子,但是孩子都沒有改正。這位媽媽就問到底怎么樣才能改正孩子錯誤的說話習慣。 最近,在我們周圍很容易見到說話粗魯?shù)暮⒆印S行┤藚s解釋說,最近的孩子容易罵人,是因為與以前孩子相比壓力很大,所以用罵人來釋放壓力。 當然這樣的解釋可能是正確的,但是一般來說,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養(yǎng)成什么樣的語言習慣,可以說是由父母的語言方式所決定的。也就是說,孩子小時候的語言環(huán)境決定孩子一生的說話方式。 孩子與別人開始對話所形成的語言習慣反映了孩子小時候接觸的語言環(huán)境和說話方式,所以語言環(huán)境非常重要。 父母為了讓孩子養(yǎng)成正確的語言習慣,從小開始就要教給孩子知道好的表達和不好的表達、拜托別人和拒絕別人的方法、直接說和委婉說的差異等,當然更好的方法就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榜樣。 像上面這個例子一樣,父母自己應該想一想在平時是否用憤怒的語氣對孩子說過話。孩子會通過在家里的對話首先學習說話。如果媽媽經(jīng)常對孩子指點或說神經(jīng)質之類的話,孩子基本上也會形成同樣的語言習慣。 并且父母經(jīng)常大發(fā)雷霆或過度憤怒的話,不僅家庭成員之間不能好好地溝通,而且孩子也不會知道用對話去解決問題的方法。 假如,媽媽對不聽話的孩子說\\\"你再這樣的話就……\\\"來威脅孩子,或者用\\\"快點做……\\\"、\\\"馬上把……給我拿來\\\"這樣的命令語來指示孩子的話,慢慢地孩子就感覺媽媽的話不那么重要。媽媽對這樣的孩子感到不知所措,最終交流就會出現(xiàn)問題。 正確的對話方法是解決問題的捷徑,根據(jù)孩子和父母之間如何對話,問題可能會變得嚴重也可能會變得簡單。孩子耍賴的時候,父母應該首先知道孩子這時候需要的是什么,這種態(tài)度是很必要的。 父母看到孩子非常固執(zhí)的樣子,即使生氣也不管事,父母應該明白\\\"孩子是想出去玩才這樣的\\\",要理解孩子的這種欲求。有時朋友來家里玩,和朋友聊天的時候,孩子經(jīng)常來到旁邊插嘴說話,我們做父母的就會說\\\"以后再說\\\",或者\\\"大人們在說話為什么總要插嘴?去那邊玩去\\\",這樣讓孩子感到非常不好意思。感到慚愧的孩子以后想得到父母關心的時候會糾纏著父母耍賴,最終父母的嗓音就會變高來嚷孩子。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媽媽應該首先征求朋友們的諒解,仔細聽聽孩子的話,并且有誠意地聽完孩子說的話,讓孩子知道現(xiàn)在媽媽的狀況,表示出希望孩子協(xié)助媽媽的意思,孩子就會懂得媽媽的狀況,并漸漸成為思想有深度的孩子。 我介紹一下留學期間德國的一位朋友對我說的故事。一位爸爸沒有事先通知孩子就把公司同事帶到家里來,這時孩子正和朋友們在客廳玩。爸爸走到孩子面前問\\\"爸爸公司的同事來玩兒了,得用一下客廳,你們什么時候做完游戲。縗\\",來征求孩子的諒解。孩子很快理解了爸爸的立場并回答說\\\"大約15分鐘吧\\\"。孩子通過這樣和爸爸的對話,能夠培養(yǎng)出協(xié)調關系、解決問題的能力。 還有一位意大利人去飯館吃飯時發(fā)生的事情。3歲左右的孩子吃著吃著飯總是把勺子掉在地上,然后孩子的媽媽非常有耐心地撿起勺子,并且在把勺子遞給孩子之前溫和地問孩子:\\\"這時候應該說什么?\\\"孩子想了一會兒恭敬地回答說:\\\"謝謝媽媽。\\\"這時候媽媽才把勺子給了孩子。 直到吃完飯,孩子和媽媽差不多重復進行了6次這樣的行為,看到他們的樣子,我想了很多。 孩子因為自己的失誤而麻煩別人或得到別人幫助,應該理所當然地去表示自己感謝的心情,這位媽媽就做到了在日常的生活中教育孩子感謝別人。這樣孩子從小就在用語言表達感謝的環(huán)境中成長,以后就會成為一個即使對很小的事情也會表達感謝的人。 有人說\\\"感謝的語言反映這個人的人格\\\",實際上在生活中,如果得到了別人的尊重,我們會很高興地去感謝別人。 所以孩子的語言習慣應該在孩子開始學說話時慢慢養(yǎng)成。也就說,孩子大概6個月開始咿呀學語時,父母要仔細地聽孩子的話,并且和孩子正確地進行語言交流。 看到有些媽媽總是忙于去聽\\\"解讀孩子的話語\\\"這門課,孩子和媽媽的樣子不禁使我笑起來。即使沒去聽這門課,孩子用單詞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媽媽應該不用單詞而用完整的句子去回答。假如,孩子說了一個單詞\\\"媽媽\\\"的話,這時不要回答孩子說\\\"吃嗎?\\\",而要說\\\"肚子餓了吧,喝牛奶呢,還是煮土豆吃呢\\\",用這樣的方式去回答孩子。 孩子的大腦就像電腦,一旦輸入的話,開始說話的時候就會選擇使用已經(jīng)儲存在大腦中的內容。 如果持續(xù)用\\\"幼兒語\\\"和孩子對話的話,孩子的大腦中儲存的內容只能會非常淺薄。孩子說\\\"媽媽,嘎嘎\\\"的時候,媽媽如果回答\\\"是的,嘎嘎\\\"的話,媽媽作為語言的模范,這樣的回答只能是0分。但是如果媽媽說\\\"想吃餅干?可是家里沒有你喜歡吃的餅干了,先吃點水果,一會再和媽媽去商店買吧\\\",這樣的回答是100分。 即使用口語體很認真地去對話,與書面語比起來還是很缺乏邏輯性。孩子通過媽媽給他們讀書,就能接觸書面體。媽媽在給孩子讀書的時候,關鍵是把握孩子是否在好好地聽。 仔細地聽別人說話是語言教育的第一步,仔細聽別人說話的孩子自己也能很好地說話。但是如果在給孩子讀書的過程中,總是提問題來確認孩子是否理解了內容,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因為書的內容已經(jīng)斷開了。 一位媽媽給孩子讀一本書,讀了好多遍了,感到很苦惱。這個問題絕對不用擔心,因為孩子已經(jīng)知道了書的內容,并且從中得到了樂趣,所以對書會有積極肯定的反應。 為了讓孩子從小就喜歡書籍,最重要的就是引起孩子的興趣,所以要經(jīng)常帶著孩子一起去書店看書。孩子想看的書,就給他們一一買來,讓他們體會攢書的樂趣。 并且,媽媽讀完書之后,讓孩子介紹大體內容,不僅能夠知道孩子聽懂了多少記住了多少,而且能夠提高他們說話的能力。 為了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語言教育,孩子從小開始,父母就要作為孩子的榜樣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并且和孩子一起學習,同時要耐心地去聆聽孩子的話語。 睡覺規(guī)律的孩子有好的睡眠習慣 通過討論的情況可以看出,好多媽媽都是因為孩子很晚也不睡覺而擔心,所以找來討論的。一般新生兒一天要睡18個小時,到了5歲差不多睡10個小時。如果不能保證充足的睡眠,孩子就會表現(xiàn)出容易發(fā)火、意志消沉、食欲不振、神經(jīng)質等現(xiàn)象,成為脾氣古怪的孩子,而且給生長發(fā)育帶來很大的障礙。 所以,為了讓孩子養(yǎng)成正確的睡眠習慣,最重要的是父母首先要有正確的生活規(guī)律。到了晚上9點,全家人都躺在床上,能夠給孩子創(chuàng)造睡覺的環(huán)境。 還有孩子白天睡覺多的話晚上就不能好好睡覺,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縮短孩子白天睡覺的時間,并且在孩子睡覺之前給孩子洗個澡。 那么孩子到什么時候才能夠自己睡呢?為此感到苦惱的人很多。一位網(wǎng)上討論的媽媽因為孩子到了小學二年級還總是在媽媽的被窩里睡,感到很擔心和苦惱。 這個孩子的情況是,一直到幼兒園都和媽媽一起睡,后來即使媽媽給孩子單獨一個房間,孩子也不想自己睡,甚至在自己的房間里睡著睡著大半夜還是會跑到媽媽的房間和媽媽一起睡。 對于這種情況,首先,應該把孩子的房間設置在正對父母房間的位置,把床設置在孩子躺下的時候能看到父母的位置。并且剛開始為了讓孩子能夠看到父母,給孩子敞開房間的門,打開臺燈,到了孩子睡著后,再慢慢地給孩子關上門。 既讓孩子有的時候在父母的房間睡,父母有的時候也可在孩子的房間和孩子一起睡,等孩子睡著后,再偷偷地離開孩子的房間。這也是可以嘗試的方法。 這些方法既不會讓孩子感覺到壓力,同時也能讓孩子慢慢地適應。 我還記得我們全家四口人在一間房里睡覺的場景?繅Φ氖钦煞蚝臀,大兒子和小兒子靠著我并排躺下,互相感受彼此的體溫,一起進入安靜甜蜜的夢鄉(xiāng)。我經(jīng)常凌晨兩點半起來給小兒子喂奶,為了不吵醒其他人,我靜靜地給孩子喂完奶后再接著睡覺;叵肫饋砟嵌稳兆与m然很辛苦,但是內心好像比任何時候都感到幸福。 沉迷于影像和磁帶的孩子 現(xiàn)代社會是電視機、錄像機、網(wǎng)絡、DVD、DMB等影像媒體充斥的多媒體時代,所以現(xiàn)代人就像中毒一樣,已經(jīng)習慣了這種\\\"視覺文化\\\",以至于影像媒體對人類來說已經(jīng)成為\\\"另一個家\\\"。 與這種社會背景相對應,忙碌的父母甚至把育兒和家庭教育都通過電視機、影像和網(wǎng)絡等來進行,正因為這樣,存在影像綜合征、類似自閉和反應性障礙等問題的孩子在急劇地增加。 分析一下原因,我們知道父母們對電視機和錄像機等存在的錯誤認識產(chǎn)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首先父母們認為電視機和錄像機代替忙碌的爸爸媽媽去照顧孩子,起到了父母的作用。父母們需要做家務事或忙其他事情的時候,就讓孩子老老實實地看電視或錄像,所以孩子對這種媒體產(chǎn)生了依賴性。 但是讓孩子自己長時間地坐在電視機或錄像機前面是非常危險的。這樣的媒體和孩子之間沒有任何的交流,只是單方向地傳達視聽的刺激,孩子長時間接觸這樣的媒體,就會失去自我探索和主動思考的機會,成為被動接受的孩子,回避和別人的人際交往,出現(xiàn)類似自閉的癥狀。 孩子只有不斷地和別人進行對話,語言表達能力才會提高。單方面地接受這些媒體的視聽刺激,只能給語言表達帶來障礙。 因此,電視并不能充當\\\"另一個家\\\",它更像是一個使人們思考能力下降的\\\"傻瓜箱子\\\"。那些讓孩子自己看電視或錄像的父母,可以說是相當不負責任的。 另外,父母把電視機或錄像機看做一種學習的教材,從孩子很小開始,就讓他們看那些可以學習數(shù)字和字母的教育節(jié)目,這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這種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僅不會產(chǎn)生好的結果,反而使孩子以后的學習產(chǎn)生障礙。 看一下這個例子。一位媽媽聽到一個錯誤的學術報告,說孩子到了兩歲大腦就會完成發(fā)育,所以就買了漢語、英語、日語等五種外語的錄像。孩子出生5個月后,每天打開錄像讓孩子看。這五種錄像每隔15分鐘輪換著讓孩子看,中間休息10分鐘,這樣每天讓孩子看兩個半小時的錄像。 開始的時候孩子注意力非常集中,但是到了孩子18個月的時候,即使叫孩子的名字,他也沒有任何反應。3歲就被家長領著去了小兒精神科,診斷結果是反應性障礙。一般來說,5歲以后這種情況會更加顯著,和朋友的溝通也會出現(xiàn)問題,所以這個孩子就在精神科一直接受游戲治療。游戲治療的時候,比起按照醫(yī)生的思路來和孩子做游戲,醫(yī)生應該讓孩子自己說出斷斷續(xù)續(xù)的、哪怕是無法想象的話語。孩子偶爾會說一兩句英語,韓語只能說單詞不能說完整的句子,不管是誰看到之后都會認為游戲治療是無法進行的。如果只是聽到自己發(fā)出的斷斷續(xù)續(xù)的聲音,這樣下去,游戲治療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我們應該讓孩子接受適時的教育,而不是在孩子很小時就急忙強迫孩子學習,甚至產(chǎn)生讓孩子精通五種外語的欲望,這樣的話,孩子反而不能正確地表達母語,而且內心也會受到傷害。上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像這樣長期看電視或錄像的話,視覺上會過度地集中,最終和別人進行溝通會變得很困難。語言表達方面遲緩的情況可以說是\\\"影像綜合征\\\"、\\\"反應性障礙\\\"或類似于自閉的癥狀,總體可以說成是\\\"類似自閉\\\"。 一般來說,不到兩周歲的孩子,每天必須看兩個小時以上的電視或錄像,沒看就感到不安的話,可以懷疑是影像綜合征。 患影像綜合征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在被喊到的時候不回答,不重視和別人的關系,長大后人際關系和社會性方面都會存在問題。不僅這樣,而且他們喜歡自己玩,和別人交流很困難,自然地就會出現(xiàn)很多語言表達遲緩和不能說話的情況。因此,自己的孩子與同齡朋友相比說話非常晚的話,就可能是影像綜合征,最好是把孩子送到小兒精神科,咨詢一下專家醫(yī)生。 比起集中看某個節(jié)目,有些家庭整天都開著電視機或錄像機。這些父母也是如果沒有電視的話,就感到不安,這應該看作是一種\\\"電視中毒癥\\\"。 孩子經(jīng)常聽聲音大的噪音的話,就會只對大的聲音作出反應,對小的聲音不會有反應,逐漸會成為散漫的孩子,并且這種散漫融入到生活中后就會慢慢地發(fā)展為學習障礙。 很多父母不知道上面所說的這些,有時讓孩子看教育性動畫片或學習用的錄像,父母看到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樣子,誤認為孩子是在好好學習,其實這樣反而會使孩子成為不能好好學習的孩子。 為了預防影像綜合征,父母應該首先監(jiān)督孩子的視聽時間。 0?-3歲孩子能不看電視、錄像最好,3-6歲孩子可以每天和養(yǎng)育者一起看30分鐘左右,并且最好把看的內容一起說出來。更多時候應該是把電視機或錄像機關掉,利用那個時間全家人一起看書,營造又思考又交流的讀書文化。 美國的中產(chǎn)階層把這種文化叫做\\\"讀書文化\\\",就是全家人聚在一起讀自己喜歡的書,像漫畫啊、小說啊之類的,并且相互討論。 一般讀書多的孩子,學業(yè)上會有很高的成就。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又好又聰明的話,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全家人一起的讀書文化來代替教育用的影像。 看到爸爸媽媽關掉電視機看新聞雜志的樣子,孩子也會讀漫畫書和童話書,這樣自然而然地就養(yǎng)成了讀書的習慣。 孩子無聊的時候,為了不讓孩子看電視或錄像,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玩玩具或折彩紙。 如果毫無努力地只是讓孩子整天坐在電視前面的話,因為影像綜合征而被送到醫(yī)院的孩子數(shù)目只能逐漸地增加。 事實上,在我們國家,因為反應性障礙和影像綜合征而被送到醫(yī)院的兒童比例要明顯地高于外國,過去這樣的孩子幾乎是沒有的。 當然,與以前相比,現(xiàn)在媒體種類在增加,媒體環(huán)境也在急劇地變化,才出現(xiàn)了這種現(xiàn)象,但是因為工作忙就把孩子交給電視機或錄像機,完全不關心孩子,最后孩子因為影像綜合征而被送到醫(yī)院,這難道不是父母造成的嗎? 這可以看作和缺乏母愛一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德國以戰(zhàn)爭中的孤兒為對象,對母愛缺乏現(xiàn)象進行了研究:適時地給孩子吃奶、換尿布、洗澡等,但不與孩子進行適當?shù)难凵窠涣骱蛯υ挘荒曛笥^察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身體都很健康,但是因為情感上缺乏愛,所以大部分死亡了,剩下的幾個孩子也成了精神障礙兒。 父母的責任不只是給孩子吃飯、換尿布,為了讓孩子在適當?shù)年P心和愛護中成長,有的時候嚴格地教育孩子也是父母應該做的事情。 我的孩子頭腦聰明,為什么會精力不集中? 最近好多父母都因為孩子過度的注意力不集中而擔心,為此找來討論的父母在不斷地增加。 他們擔心的事兒大體包括\\\"孩子頭腦很聰明,但是不能集中精力學習\\\"\\\"經(jīng)常丟東西,并且不能自己整理好物品\\\"\\\"到了某個地方,不能安靜地坐下,只會到處亂跑\\\"\\\"上課的時候經(jīng)常走神,不聽老師的話\\\"等。 一般的散漫是說孩子能夠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很短,但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和發(fā)育程度的不同,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不同的。一般兩歲的孩子集中注意力在2分鐘左右,5歲的孩子在15分鐘左右。 最近散漫的孩子逐漸增多的原因是:父母因離婚和分居等,使孩子不能從父母那里得到充分的愛,而出現(xiàn)的一種感情不穩(wěn)定現(xiàn)象。 最近我們常常聽到家庭解體或破裂之類的話語,因為父母離婚或分居,而使單親家庭在逐漸增加。孩子6歲之前父母離婚或分居的話,孩子就會斷定是因為自己\\\"弄壞了自行車或弄丟了彩筆\\\",才導致父母這樣的,從而形成一種否定自我的概念。這樣的孩子就會漸漸地因為缺乏愛或感情不穩(wěn)定而表現(xiàn)出注意力不集中的癥狀。 實際上很多人都對于孩子到幼兒園表現(xiàn)出的過激行為或不能集中注意力而感到困惑苦惱。那樣的孩子大部分情況是從小就與媽媽分開住或者因為父母離婚或分居而沒有和父母形成一種依戀關系,他們因為感情不穩(wěn)定和內心空虛從而想得到別人的關心,因此就出現(xiàn)了問題行為。所以對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應該給予更多的關心和照顧。 還有,最近孩子過度散漫的原因可以說是父母經(jīng)常高喊\\\"我很忙,沒時間管孩子\\\"。這樣的父母沒能及早知道孩子散漫的情況,錯過了矯正孩子的時期,導致孩子的癥狀越來越嚴重。 另外,不關心孩子的父母不能及時給孩子準備飯和零食吃,不能滿足孩子活動所必需的能量,從而使孩子不能夠集中注意力。 但是,最嚴重的問題是父母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比別的孩子出色,很小的時候就讓孩子去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從而使孩子變得很散漫。很多孩子盡管上很多補習班,他們也只是想打發(fā)時間馬馬虎虎地學習。 尤其是孩子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父母就開始讓孩子聽胎教音樂和看胎教童話書,買來各種教具和教材,不斷地教孩子。這樣的父母最近非常普遍。父母在孩子還不能學習的時候就想教給孩子好多東西,這反而使孩子變得很散漫。 有的孩子出生后6個月就被送去英才教育院學習,讓孩子通過看幻燈片來學習韓文。但是,不久后,孩子只要一看到幻燈片就大喊\\\"討厭討厭\\\",然后逃跑,最終不得不被送去小兒精神科接受長期的治療。這個案例說明:孩子應該盡情玩的時候,父母干涉孩子、壓制孩子的話,會使孩子產(chǎn)生非常大的壓力,出現(xiàn)各種問題。 大部分孩子害怕失去父母的愛,所以按照父母的要求從小開始就去各種補習班,但是最后因為對什么都不感興趣,就經(jīng)常逃課,這樣下去,他們對于學習任何東西都不能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那么為了預防孩子變得散漫,父母應該做的是什么呢?首先日常生活中的觀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在玩的時候,父母應該留心地去觀察自己的孩子什么做得好,對于做什么感興趣。 在孩子玩耍的過程中,不斷地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孩子的興趣,然后及早地去開發(fā)孩子的興趣,就能培養(yǎng)孩子某一方面的技能。尤其,孩子小時候集中注意力玩的話,以后進入學校也會埋頭于學習。 因此,仔細地觀察孩子,開發(fā)孩子才能的父母才是了不起的父母;而不著急耐心等待的父母才能把孩子培養(yǎng)成集中注意力的孩子。 歷代總統(tǒng)的媽媽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絕對不放棄,直到孩子自己做出來為止,可是我們的父母卻是為了讓孩子比別人優(yōu)秀,無視孩子的興趣,忽略對孩子的關心,強迫他們去各種輔導班。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們對任何事情都不能集中注意力,慢慢地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 事實上,父母希望孩子精通各種領域,這可以說是父母過度的奢望。一個人能精通各種領域的情況,實在是太罕見了。 哈佛大學的卡德諾教授主張:比起孩子的多項技能,孩子的單項技能更重要,父母應該及早地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一兩種技能然后給予強化。他說:就像每個人的長相不同,每個人的性格和才能也是各種各樣的,如果某種能力不如其他孩子的話,與其讓孩子繼續(xù)去學習這種能力,倒不如開發(fā)孩子其他出色的能力,這樣會使教育更加有效。 現(xiàn)代社會是認可各項才能的開放的時代。精通多種領域的萬能孩子,即多項技能型孩子會在緊張和壓力中生活,而精通一兩種技能的孩子,即單項技能型孩子能夠在自己精通的領域得到他人的認可,并且能夠享受到成就感。 實際上,金允兒、樸志成、樸泰煥等也是在一個領域有卓越才能的單項技能型人才,他們不正是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嗎? 話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的人\\\"。父母為了讓孩子成為多項技能型人才,讓孩子學習各種知識,最終使孩子成了散漫的孩子,實在是得不償失。父母應該首先考慮孩子做什么的時候是最幸福的。 孩子的散漫,會持續(xù)一生嗎? 最近統(tǒng)計表明:學校8%的兒童有ADHD(注意力不集中引起的多動癥)的癥狀,也就是說一個班差不多有3名同學是這種癥狀。其中80%左右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還會有這種癥狀,50%以上即使到了成年這種癥狀也會持續(xù)。小時候就患有ADHD癥狀的孩子到了成年仍然擺脫不了這種癥狀的困擾,真是太令人寒心了。 ADHD的原因總的來說有兩種。一是因為遺傳,大腦的前額葉功能下降所引起的。前額葉的功能減弱后,就只是按自己的想法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所以經(jīng)常不能考慮清楚狀況就做出行動。并且過度散漫的話,不能集中精力于一件事情,也不能老實地待在一個地方。5歲以上的孩子如果表現(xiàn)出這種癥狀的話,最好及早送去小兒精神科接受檢查。初期治療的話,病情不會惡化并且治療效果也會很好。初期藥物治療和父母教育一起進行,慢慢就能治好,但是如果聽之任之,等孩子到了小學四五年級想再治療的話,孩子的散漫現(xiàn)象已經(jīng)很嚴重,對學習毫無興趣,所以花費的治療時間會更長。 有治療經(jīng)歷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就不再出現(xiàn)多動行為,父母認為這可能是藥物治療的結果,但是實際上并不是這樣的。小時候的散漫到了青少年時期就會成為內在心理的散漫特征,所以外觀上看上去雖然很正常,但是內在心理散漫的情況很多。 他們表面上看起來不像小時候表現(xiàn)出的散漫一樣,但是內在卻仍很散漫,即使很長時間坐在書桌前,學習也沒有效率并且心里充滿雜念。也就是說,雖然沒有我們能用眼睛看到的多動行為,但是坐在書桌前,心中充滿雜念不能集中精力于自己所做的事情。頭腦復雜,學習效率低,這樣的過程反復進行的話,孩子自己就越來越不想學習。 另外一個是環(huán)境的因素。父母對于孩子的養(yǎng)育沒有用正確的態(tài)度去對待,即,經(jīng)常給孩子換養(yǎng)育者,使孩子有很多依戀對象。一位上班族媽媽在孩子出生3個月后就開始讓娘家照顧孩子;后來孩子滿周歲后,又把孩子送到婆婆家照顧;一年之后又把孩子送到了設施很好的國立幼兒園。孩子的養(yǎng)育者從媽媽到姥姥再到奶奶最后又換到幼兒園老師,經(jīng)過多次給孩子換養(yǎng)育者,使孩子在對養(yǎng)育者的依戀上產(chǎn)生問題,從而造成孩子情感不穩(wěn)定。 孩子出生后一直到3歲這段時間,是和媽媽之間形成依戀關系的決定性時期,在這一時期,因為孩子的養(yǎng)育者不固定使孩子對養(yǎng)育者的依戀上產(chǎn)生障礙,最終會產(chǎn)生一些情感問題和社會性問題。 最近,孩子在還沒有作好學習準備的狀態(tài)下,就過度地產(chǎn)生學習的壓力,從而出現(xiàn)ADHD癥狀的情況相當多。孩子幼兒期產(chǎn)生過度的學習壓力,在以后成長的過程中,就會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對很小的事情也會容易發(fā)火,甚至連很簡單的事情都不想去想,并且對于學習會產(chǎn)生更大的距離感,已經(jīng)知道的問題也不想去解決。 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慢慢地對更多的事情不能集中注意力,變得越來越散漫。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以上這些癥狀,應該首先去專門的醫(yī)院接受診斷和治療。孩子接受治療的時候,要伴隨父母的教育,所以父母應該首先了解孩子,然后改變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從而改正孩子的行為。父母如果努力地這樣做的話,孩子會慢慢好轉的。如果子女有類似于ADHD的癥狀的話,希望父母作作下頁的相關測試。 George J.Dpaul開發(fā)的測定ADHD的評價尺度 。◣缀鯖]有的情況0分,偶爾的情況1分,經(jīng)常的情況2分,幾乎總是的情況3分) 1.不能集中注意力,經(jīng)常失誤。 2.坐著的時候,手腳一直動。 3.很難集中注意力。 4.不能安靜地坐下,起來就到處跑。 5.好像不去傾聽別人的話語。 6.瘋狂地到處跑。 7.不能完成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8.很難安靜地做游戲或參加娛樂活動。 9.很難有體系地去做一些課題或活動。 10.像運轉的發(fā)動機一樣總是在動。 11.逃避精神上的活動。 12.話非常多。 13.經(jīng)常丟筆,作業(yè)和玩具。 14.不把問題聽完就回答。 15.對外界刺激很容易變得散漫。 16.不能等自己的順序。 17.忘記作業(yè)或把飯盒放學校就走。 18.去妨礙或干涉別人。 單數(shù)的問題項是關于不能集中注意力的,雙數(shù)的問題項是關于多動的。 總分數(shù)如果在17分以上的話,就可能是注意力不集中或有多動癥狀。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