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與基督教利他主義比較研究》通過對儒家與基督教兩種利他主義的比較分析,力求深入了解兩種利他主義的異同,剖析隱藏其后的基督教文化傳統(tǒng)與儒家文化傳統(tǒng)對道德觀的不同預制,探討文化傳統(tǒng)對倫理道德的影響及深層的制約性,并從理論的層面對道德與政治、道德與宗教、道德與人等關系進行深度的研究,以在對儒家與基督教利他主義思想的分析、借鑒的基礎上,提出當代社會和諧發(fā)展中利他主義倫理價值重構的探索。
《儒家與基督教利他主義比較研究》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指導思想,從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出發(fā),以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把握儒家與基督教兩種利他主義的歷史與文化預制的探討;以馬克思的關于宗教的理論,把握基督教的本質(zhì)與社會的功能分析;以馬克思對于利他主義與利己主義的理論,作為評價利他主義的基本尺度。
導論 儒家與基督教利他主義比較的視閾
第一章 儒家的\\\"人之始\\\"與基督教的\\\"神之始\\\"
第一節(jié) 從道德主體論向度,對儒家與基督教人際原則之審視
第二節(jié) 從道德本體論向度,對儒家與基督教利益原則之審視
第三節(jié) 從道德價值論向度,對儒家與基督教價值原則之審視
第二章 儒家的\\\"此在性\\\"與基督教的\\\"彼岸性\\\"
第一節(jié) 人際形態(tài)對利他主義產(chǎn)生性質(zhì)的作用:血緣關系與契約關系
第二節(jié) 經(jīng)濟形態(tài)對利他主義產(chǎn)生性質(zhì)的作用:自然經(jīng)濟與商品經(jīng)濟
第三節(jié) 文化形態(tài)對利他主義產(chǎn)生性質(zhì)的作用:道德優(yōu)位與理性優(yōu)位
第三章 儒家的\\\"人性善\\\"與基督教的\\\"人性惡\\\"
第一節(jié) 維系統(tǒng)治與拯救心靈--兩種利他主義的不同指向
第二節(jié) 人性之善與人性之惡--兩種利他主義的不同依據(jù)
第三節(jié) 時間先構與邏輯先構--兩種利他主義的不同建構
第四章 儒家的\\\"人之本\\\"與基督教的\\\"神之本\\\"
第一節(jié) 儒家的人性之仁與基督教的神性之愛--兩條利他之路起點之差異
第二節(jié) 儒家的修身在己與基督教的救贖在神--兩條利他之路途徑之差異
第三節(jié) 儒家的內(nèi)圣外王與基督教的天堂永生--兩條利他之路目標之差異
第四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