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聯(lián)大是一座“一中有多,多中有一”的學府,僅以哲學系為例,有信奉陸王心學的賀麟,也有信奉大陸理性主義和佛學的湯用彤,也有維也納學派的洪謙。風格方面:湯用彤,雍容大度,成竹在胸;馮友蘭,博古通今,意在天下;馮文潛,精雕細刻,入木三分;賀麟,出中入西,儒家本色;金岳琳,游刃數(shù)理,逍遙方外,西南聯(lián)大是百花園,學子在這里可以任意采摘;西南聯(lián)大是萬神廟,學子在這里可以傾心跪拜。我和我的聯(lián)大同學們就是在這樣自由的學術雨露中成長起來的。
傾聽一位哲學大家娓娓細述西南聯(lián)大時的故人往事,聆聽一位文化老人一次深刻心靈反思后的錚錚真言! 本書除按時間順序新寫的正文外,還用較多篇幅收錄了張世英已發(fā)表的相關隨筆、短文和個別其他資料,作為各個時期作者的哲學足跡及其時代背景的具體見證和進一步說明。收錄文字均在正文相關處用阿拉伯數(shù)字標明,便于讀者隨時翻閱。
前言
1 “無窮歲月增中減,有味詩書苦后甜”——我的哲學啟蒙老師、父親張石渠先生
2 “蒼天生我,殆為人間鳴不平者耶!”——流浪時期的彷徨
3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從中學到大學
4 “荷出污泥而不染”——賀麟先生引領我走上了哲學之路
5 “存在就是被感知”——馮文潛先生指導我初會西方哲學原著
6 “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旁聽吳宓先生英詩課,對“萬物一如”的哲學感受
7 “近所謂東西文化之不同,在許多點上,實即中古文化與近古文化之差異”——馮友蘭先生指引我初識中西哲學之差異
8 “以無為本”——湯用彤先生引領我進入了“玄遠之境”
9 “我對分析哲學的興趣是出于一種游戲的愛好”——金岳霖先生讓我愛上了分析哲學
10 “哲學與文學的聯(lián)姻”——聞一多先生和他的高足彭蘭女士促成了我人生的重大轉(zhuǎn)折
11 “換了人間”——走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12 “三十年華轉(zhuǎn)眼過,天涯浪跡歲蹉跎”——在政治運動的夾縫中做學問
13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回到自我的思想家園,回到學術研究的正道
14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1 “無窮歲月增中減,有昧詩書苦后甜”——我的哲學啟蒙老師、父親張石渠先生
“無窮歲月增中減,有味詩書苦后甜”。這是父親青少年時期親自書寫在自己書桌上的詩句。悠悠歲月,人生苦短。父親已去世半個多世紀,我也屆耄耋之年,雖有詩書伴我終生,先哲撫我心靈,然學而無成,唯嘆惜時光之流逝,愧對精神之永恒。
我于1921年5月生于武漢市北郊東西湖區(qū)的柏泉鄉(xiāng),距漢口(當時稱為“漢口特別市”)約50余華里。解放前,柏泉鄉(xiāng)是一個小島,四周環(huán)水,難與外界相通,我從小就聽父親說,這塊地方是“世外桃源”。在舊社會里,“世外桃源”就是樂土的別稱。據(jù)我家族譜記載:相傳大禹植柏于大別山巔,其根穿入柏泉鄉(xiāng),噴然出泉,故名。我小時經(jīng)常聽父親教育我:生長在“柏泉”這塊土地上,就要像松柏一樣有歲寒后凋的精神!鞍厝睂ξ襾碚f,不是一個簡單的地名,而是一處“秉堅凝之質(zhì)”、可供人“獨游泉石”的“仙境”!帮h零還柏酒,衰病只藜床”(杜甫:《元日詩》)。我一生在外飄游,至今還時興“歸去來兮”、再飲柏泉之想,就像我的哲學足跡,雖然遍歷中西古今,最終還是向往少年時期所迷戀的老莊家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