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英都應該知曉的“千古帝王術”!●普通人更應該知曉的“做人、做事、處世之道”!●撥開歷史迷霧,為你展現(xiàn)“帝王師”劉伯溫高超的政治謀略和靈活的處世哲學!●袁騰飛、霧滿攔江、王覺仁、劍眉枉凝等歷史達人聯(lián)袂推薦!●對元末群雄逐鹿、明初政治斗爭的史實有生動體現(xiàn),戰(zhàn)爭場面宏大(鄱陽湖之戰(zhàn),南京攻城戰(zhàn),南昌守城戰(zhàn)),朱元璋、張士誠、劉伯溫、李善長、胡惟庸等人性格鮮明,各方勢力對計策、陰謀的設計安排十分巧妙。 劉伯溫*神的地方,就是他看穿了朱元璋這小子,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猜忌心重。因此他選擇功成身退,急流勇退,避免被加害,這是他*神的地方。 ——袁騰飛 劉伯溫一生足智多謀,對形勢判斷準確,思維縝密,能預測事情的發(fā)展方向,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雖然他本人并非真如民間傳說那樣有呼風喚雨的本事,但從他的判斷和預測能力來看,料事如神并非過分的評語。他和諸葛亮一樣,已經(jīng)作為智慧的象征被老百姓所銘記。在我看來,他確實無愧于這一殊榮。 ——當年明月 (劉伯溫)學貫天人,資兼文武;其氣剛正,其才宏博。議論之頃,馳騁乎千古;擾攘之際,控御乎一方?犊娪瑁钻愡h略;經(jīng)邦綱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審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朱元璋 時勢造英雄,(劉伯溫)帷幄奇謀,功冠有明一代。 ●中國精英都應該知曉的“千古帝王術”!●普通人更應該知曉的“做人、做事、處世之道”!●撥開歷史迷霧,為你展現(xiàn)“帝王師”劉伯溫高超的政治謀略和靈活的處世哲學!●袁騰飛、霧滿攔江、王覺仁、劍眉枉凝等歷史達人聯(lián)袂推薦!●對元末群雄逐鹿、明初政治斗爭的史實有生動體現(xiàn),戰(zhàn)爭場面宏大(鄱陽湖之戰(zhàn),南京攻城戰(zhàn),南昌守城戰(zhàn)),朱元璋、張士誠、劉伯溫、李善長、胡惟庸等人性格鮮明,各方勢力對計策、陰謀的設計安排十分巧妙。 劉伯溫*神的地方,就是他看穿了朱元璋這小子,可以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猜忌心重。因此他選擇功成身退,急流勇退,避免被加害,這是他*神的地方。 ——袁騰飛 劉伯溫一生足智多謀,對形勢判斷準確,思維縝密,能預測事情的發(fā)展方向,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雖然他本人并非真如民間傳說那樣有呼風喚雨的本事,但從他的判斷和預測能力來看,料事如神并非過分的評語。他和諸葛亮一樣,已經(jīng)作為智慧的象征被老百姓所銘記。在我看來,他確實無愧于這一殊榮。 ——當年明月 (劉伯溫)學貫天人,資兼文武;其氣剛正,其才宏博。議論之頃,馳騁乎千古;擾攘之際,控御乎一方?犊娪瑁钻愡h略;經(jīng)邦綱目,用兵后先。卿能言之,朕能審而用之,式克至于今日。凡所建明,悉有成效。 ——朱元璋 時勢造英雄,(劉伯溫)帷幄奇謀,功冠有明一代。 ——蔡元培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幾個月以來,杭州城里,一個在這里隱居了一年的人不斷地聽到從四面八方飛來的戰(zhàn)亂消息,甚至聽說徐壽輝的紅巾軍正大舉逼近杭州。
形勢十萬火急,一時間杭州城里人心惶惶,但唯獨此人沒有驚慌失措,也沒有捶胸頓足,只是發(fā)出了一聲輕微的嘆息:“看來元朝徹底大亂了,真的要完了。”
發(fā)出這聲嘆息的人,名字叫劉伯溫——一個在中國歷史上繼姜子牙、張良、諸葛亮之后最有智謀的人,一個注定將要名垂青史、成為傳奇的人。
有人看到這里頓時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開口就罵:你這白癡,歷史上還有很多人都很厲害,比劉伯溫厲害的人大有人在,劉伯溫只不過是一個被神化了的人而已,未必有傳說中那么厲害,聽你在這里瞎吹。
這話乍一聽很有道理,其實很無厘頭——既然有那么多牛人,張三、李四、王二麻子一大堆,要神化干嗎非要神化劉伯溫?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為什么一定要是他?
我想說的是,挑中他自有挑中他的道理。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要神化一個人,前提是這個人一定要有非常大的被神化的價值,而且要有被神化的基礎。說得再明白一點,就是這個人一定要值得被神化,能被神化,而且被神化之后能讓人信服。
其實,真正有本事的人不需要神化,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神話。
要知道爛泥是扶不上墻的,一般的泥也是不行的,真正能蓋起高樓大廈的,都是鋼筋水泥。
劉伯溫就是這樣實打?qū)嵉?ldquo;鋼筋水泥”——政治謀略、軍事韜略、天象、兵法、經(jīng)史、文學無所不通,堪稱曠世奇才、天才、全才。更重要的是,他利用自己超凡脫俗的謀略和能力,幫助他的老板完成了統(tǒng)一天下的雄圖霸業(yè)。
不是一般的了不起,而是相當?shù)牧瞬黄稹?/p>
相信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中國古代衡量和總結一個人的人生,最完美的評價其實只有兩個字——“三立”。
“三立”就是立德、立功、立言。能拿到“三立”這張滿分成績單絕對比拿到“三好學生”(思想品德好、學習好、身體好)難多了,要知道,能在立德、立功、立言三個方面都面面俱到并做到極致,比登天還難。能完美做到“三立”的人那都不是一般人,要么是圣人,要么接近圣人。
首先是立德。立德也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排在第一位的修身,修身不是簡簡單單說沒什么道德問題、不殺人放火、不坑蒙拐騙就行,而是忠、義、孝、悌、仁一條都不能少。
立德是“三立”中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因為儒家最重視一個人的道德修為。如果一個人立德都不行,那么對不起,他這輩子的“三立”大業(yè)沒戲了。
曹操就是最典型的教材。平心而論,立功(鎮(zhèn)壓黃巾起義、掃平北方)、立言(《魏武帝集》)他都沒問題,但因為他這個人一向我行我素,修身不夠,做人沒有原則,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奸詐殘忍,殺人如草芥(比如夢中殺人、因軍糧不夠借糧官首級穩(wěn)住軍心),所以即使他武功冠絕當時,而且詩書傳世,“三立”還是對他亮起了紅燈。
立德這個相對比較容易做到,只要是正常人,一般都沒啥問題。最嚴峻的考驗是立功,最難的也是立功。
功分文治和武功。
文治注重的是治國才能,要求業(yè)務能力特別突出,富國安民是為最高境界。這在太平盛世實現(xiàn)起來相對比較容易,只要你有能力,有權,有資金,有手腕,能折騰,立功也不是什么太難的事情。
武功才是最難的。武功當然不是指武術,而是殺敵報國、掃平天下。
所謂殺敵報國、掃平天下,首先你得確定你很能打,“很能打”的意思并不一定要你自己很能打,哪怕你只是個文弱書生,只要你能帶兵打勝仗,能帶團隊干倒對手就是大本事。一個人再牛也牛不過一批人,以一敵萬這事兒說說還行,項羽、呂布都是萬夫莫敵,夠厲害吧?萬箭齊發(fā)分分鐘能把他們射成刺猬。
其次,你得有一個可以讓你發(fā)揮你很能打的本事這樣一個形勢、先決條件,也就是說要有仗可以讓你打,太平年代馬放南山、刀槍入庫,樊噲、李逵都只有在家殺豬的份兒。沒有仗可以打,你總不能自己上街隨便砍幾個人就說自己立功了吧?
第三,你得明白武功是要建立在打過很多勝仗或者一戰(zhàn)定乾坤的基礎上的,不說要你百戰(zhàn)百勝,但一定得是勝多敗少或者前面打了多場敗仗但憑借關鍵一戰(zhàn)一舉終結了一向強大的對手,這樣也行,畢竟誰能笑到最后才是勝利。
三國司馬懿與諸葛亮交手屢戰(zhàn)屢敗,但他屢敗屢戰(zhàn),終于在街亭一戰(zhàn)打敗諸葛亮,最后還把諸葛亮活活氣死,徹底終結對手,成了最后的大贏家。類似的還有清朝的曾國藩,跟太平天國PK(對決)前期一敗再敗,但屢敗屢戰(zhàn),最后居然把太平天國給滅了,也成了最后的贏家。
很明顯,像司馬懿、曾國藩這樣的人,盡管打的敗仗遠遠多于打的勝仗,但從最終的結果上來看,他們畢竟都消滅了對手,笑到了最后,所以他們立的功足以蓋過以前的過。
但這些人立的功跟有些人在歷史統(tǒng)一的大格局中所立的功相比都還差了一大截,比如姜子牙,比如諸葛亮,比如張良,比如劉伯溫。
不過就立的功在地理范圍上的大小而言,姜子牙、諸葛亮、張良、劉伯溫這些人又有區(qū)別。
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只是輔佐周武王統(tǒng)一了黃河流域,諸葛亮也僅僅輔佐劉備完成了三分天下,建立了蜀漢,都只是局域性的功勞。
只有張良和劉伯溫立了全功,立的功是全國性的:張良幫助劉邦一統(tǒng)天下,成立大漢帝國,劉伯溫輔佐朱元璋一統(tǒng)天下,成立大明帝國。
就統(tǒng)一的地理范圍而言,張良和劉伯溫都幫助了各自的領導完成了全國統(tǒng)一大業(yè),成為中國歷史上足智多謀、運籌帷幄的代言人,功績相當之大。
然而,從立德、立功、立言的角度來說,三方面都達到的只有劉伯溫,堪稱完人的只有劉伯溫,張良輸就輸在沒有立言上,沒有留下什么著述,而劉伯溫著有《誠意伯文集》二十卷、《燒餅歌》、《百戰(zhàn)奇謀》,可謂著作等身。
牛人,超級牛人。
超級牛人劉伯溫相當有來頭,光家世背景就足以嚇死人。
劉伯溫,浙江青田縣南田山武陽村人。劉家的家世可謂相當顯赫,祖籍江蘇豐沛(今江蘇沛縣),后來由于王朝興替,戰(zhàn)亂頻繁,全家遷到了鄜延(今陜西一帶)。
北宋滅亡之后,劉伯溫的七世祖劉光世跟著康王趙構(后來的宋高宗)一起南渡,立過赫赫戰(zhàn)功,位列南宋“中興四將”,跟岳飛齊名,可見也很有幾把刷子。曾祖劉濠曾經(jīng)擔任南宋翰林掌書,祖父劉庭槐曾經(jīng)做過元朝廷的太學生,父親劉爚相對來說混得差點兒,只干過遂昌縣教諭(當?shù)毓k學校教師),四十歲時生子劉基,字伯溫,是為次子——因為在生劉伯溫之前,已經(jīng)生了個兒子,叫劉舒。
對于長子劉舒,劉爚看在眼里,明在心里:這個兒子天資平平,沒法指望他光宗耀祖,但是現(xiàn)在有了第二個兒子,情況就不一樣了——有了這第二個兒子,光耀劉家門楣的事業(yè)就有可能發(fā)生轉(zhuǎn)機。這就好比先培育了一株幼苗,眼見長出碩果希望不大,失望之時突然又有了第二株幼苗,自然喜出望外,因為不管最終結果如何,總歸有了新的可能。
劉爚精神為之一振,希望之火重新燃起,對劉伯溫寄予了莫大的期望。他絕對想不到,這第二個兒子會足以讓他告慰平生。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東西,盡管你肉眼看不到,但它確確實實存在。只有當你目睹了它的威力,你才會相信:人和人之間還是存在差別的。
這種東西,叫“天賦”,也叫“天分”,也叫“天才”。有些人有,有些人沒有;有的人有一點,有的人有很高;有的人這個時候有,那個時候卻沒有,比如方仲永,比如“江郎才盡”的那個江郎。
但無論是叫“天賦”也好,“天分”也好,“天才”也好,對于劉伯溫而言,他天生就有,而且非常之高,具體說來可以用我們更容易理解的五個字來解釋:“記憶力”“悟性”。
記憶力是一種很奇怪的東西,因人而異。有些人的記憶力好,看到什么東西一下子就能記下來,并且經(jīng)久不忘,而有的人記憶力很差,死記硬背很多遍也記不下來,被家長和老師痛罵“榆木腦袋”。而更多人的記憶力不好不壞,屬于比較中等那種。
說到底,記憶力存在天生不同的區(qū)別:記憶力好到極致的足以堪稱照相機,令人嘆為觀止;記憶力差到極致的,記什么東西都如同鴨背上澆水,不留痕跡,叫人恨不得找一面墻撞死。
中國歷史上很多名人記憶力都很強,但記憶力能達到過目不忘就像照相機一般的人其實并不多,有確切記載的不過數(shù)人而已,比如王粲、楊修、李白、劉伯溫、解縉、唐伯虎、紀曉嵐、錢鐘書等,這些人都是天才中的天才。當然了,金庸《射雕英雄傳》里桃花島主黃藥師老婆馮蘅的記憶力也相當之強,憑借過目不忘的本領硬是將周伯通的寫了下來,但那畢竟是小說,再厲害都是虛的。
外國記憶力好的偉人更是多了去了,比如愷撒大帝,據(jù)說他的記憶力好到能記住自己手下每一個士兵的長相和名字,布排兵陣點名時都不用拿花名冊,指誰叫誰,搞得那些想睡懶覺讓人替自己答“到”、曠操的人叫苦不迭;軍事天才拿破侖更是“飛機中的戰(zhàn)斗機,戰(zhàn)斗機中的轟炸機”,居然能準確記住法國設置在海邊的各種大炮種類和位置,一旦部下報告有誤,他就會指出你哪兒哪兒說錯了,搞得部下汗顏無地。記憶力強到這種程度,實在讓人無語。
偉人就是這么煉成的。
說這些無非是想證明一點:記憶力好,那是天生的,記憶力不好,那也是天生的。雖然如此,但必須說明一點:記憶力不好也是可以努力的。所以我們經(jīng)常見到有人雖然記憶力不好,記幾個英語單詞都要反反復復背很多遍,但到最后也能記下來,并最終成功考過托福、雅思考試,這就是努力之后的結果。
悟性跟記憶力一樣,也是天生的,且存在高低差別。我讀書的年代,班里有同學平時上課從不學習,下課也不看書、寫作業(yè),到處瘋玩,半夜翻墻出去上網(wǎng)吧打游戲,一打都是以通宵計,早上回教室睡覺。但每次月考下來總是名列前茅,實在詭異得出奇。當然,有人說他們的成績是抄出來的,但我想說的是,如果每次考試都能抄到名列前茅,高考都能抄到重點大學,簡直是抄神。還有人說是他們在背后偷偷下了很大功夫,只不過我們沒看到而已,我想說的是,那也需要很強的悟性。沒有悟性,想在考試前短短十天半月內(nèi)掌握那么多知識,可能性幾乎為零。
劉伯溫就是一個記憶力和悟性都相當之強的人,可謂天資聰穎、天縱奇才。
劉同學從小就像金庸《笑傲江湖》里練過吸星大法的任我行,涉獵廣博,經(jīng)史子集無所不通,在兵法、韜略、天文、術數(shù)、陰陽、天象讖緯(類似《周易》這類東西)方面更是造詣非凡,如此年少卻如此高才,實在匪夷所思。
我們可以用以下具體數(shù)據(jù)及具體史實來說明,他的能量,絕對超乎你想象:
十四歲進處州(今浙江麗水)郡學(郡國的最高學府,相當于省直屬大學)學習《春秋》。令人驚奇的是,沒人見過劉伯溫成天捧書誦讀,但他居然能把那些必讀書目一字不差地全都記下來(人未嘗見其執(zhí)經(jīng)讀誦,而默識無遺)。
十七歲被他父親劉爚送去拜名儒鄭復初為師,專門攻讀宋代儒學大師周敦頤的“濂溪學”、二程(程顥和程頤)的“洛學”,不久就融會貫通、爛熟于心。
鄭復初看出劉伯溫天賦異稟、潛力無限,大喜過望,對劉伯溫父親說了一句后來被證明無比正確的話:“老兄你真是好福氣,祖上積了大德,你的這個兒子以后必定能為你老劉家光宗耀祖。”(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門矣)
二十三歲上京趕考,一舉及第,春風得意馬蹄疾。
在這次上京趕考的路上發(fā)生了一件事,讓劉伯溫的超強記憶力震驚世人。
劉伯溫路過一家書店進去閑逛,想看看有什么好書,碰巧看到一部很厚、內(nèi)容很豐富的兵書很喜歡,想買回去慢慢看,但一問之下,得知價格相當貴,以他當時身上所帶的錢根本買不起,無奈之余,他決定干脆站著把這書看完算了。
書店老板見他站在店里半天只看書不買書很惱火,問他到底買不買,劉伯溫笑了笑說已經(jīng)全都記下,不用買了。老板大驚,以為他吹牛,拉住他說,你要是真有這么厲害,這書我白送你,你要是沒這么厲害,這書你就得買下。
劉伯溫二話不說,給他從頭到尾背了一遍,老板翻書核對,一字不差,頓時驚為天人,在場看熱鬧的觀眾也無不震驚得目瞪口呆,半天才反應過來,紛紛拍手叫好。
于是書歸劉伯溫,劉伯溫躬身致謝,攜書而去。老板長嘆一聲:如果每個進書店的人記憶力都這么好,書店可以關門大吉了。
劉伯溫一舉高中進士,順理成章。
但劉伯溫年紀輕輕就這么出類拔萃,并不能完全歸功于他的天分,沒有一個人雖然天資聰穎、智慧過人,但從來什么書都不看,什么東西都不學或者不下一點功夫,就能滿腹經(jīng)綸、學富五車,如果真有這樣的人,那只能是神人。
事實上,正是因為劉伯溫讀書努力、用心、投入,他才能將天分派上用場,發(fā)揮出最大的效力,所謂“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是也。
劉伯溫年紀輕輕就聲名鵲起,開始引起當時慧眼識人的前輩矚目,在他們看來,劉伯溫這顆明日之星絕對前途無限。
當時有一個叫趙天澤的四川籍官員以研究《春秋》著名,紅遍大江南北,具體情景參照今天以講三國走紅的易中天,人氣超高,粉絲如云,被公認為“學術超男”。
人說“一生中至少要有兩次沖動,一次為奮不顧身的愛情,一次為說走就走的旅行”,趙天澤堂堂學術明星,而且早過了為戀愛而沖動的年紀,輕易不會為了愛情奮不顧身,沒人會想到他會為了旅行說走就走,一紙辭職書,背起背包下江南,成了一名驢友。
由于他的人氣實在太高,路邊社都爭先報道他一路的行蹤路線,今天才走到這個地方,行蹤預告已經(jīng)到了下一站。一傳十,十傳百,每當趙天澤剛到一地,當?shù)厝硕己勈硥貪{夾道歡迎,爭著搶著拉他去自己家做客,甚至連行省大臣都親自出城數(shù)里前往迎接,并為他提供免費吃。麣獯缶褪呛,連窮游都有人贊助)。
行省大臣叫來一眾同僚朋友為趙天澤接風洗塵,席間觥籌交錯,把酒言歡,其樂融融。當他們無意間談論到江左(江東,長江下游江南地區(qū))人物誰最厲害時,行省大臣都想聽聽趙天澤的看法,趙天澤放下酒杯,略加思索,非?隙ǖ卣f出了一個人的名字,并斷言他是“諸葛孔明再世”,預言他將來必然名垂青史。
行省大臣和在座賓客聽了無不目瞪口呆,然后交頭接耳,紛紛竊笑。他們想不到,一代公知名流趙天澤居然會看重這個初出茅廬的小輩,他的眼光怎么會差到這個地步?
趙天澤說出的那個名字,叫劉伯溫。
一個在當時才剛考了個進士的人,無論資歷還是名氣,分量都遠遠不夠,在他們看來,不過是個乳臭未干的小子,因此當他們聽到這個名字時,除了驚訝就是不屑:假如劉伯溫這樣的小輩都能算江左第一號人物,那只能說江左沒人了。
然而,幾十年后的事實證明,趙天澤實在太有先見之明,他對劉伯溫的準確預言,與東漢末年許劭預言曹操的話“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一樣,準得驚天地泣鬼神。
很多人好奇為什么趙天澤連見都沒見過劉伯溫就能預言他是“諸葛亮再世”,而且偏偏要預言劉伯溫是“諸葛亮再世”而不是別人再世,其實原因很簡單:劉伯溫讀書如神的事跡聲名遠播,趙天澤早已有所耳聞,對劉伯溫這個神童已經(jīng)有了判斷。
從劉伯溫讀書的內(nèi)容來考察,他除了通曉經(jīng)史子集之外,還精通天文、地理、讖緯、術數(shù)、兵法,可謂經(jīng)天緯地、無所不能,這么牛的人歷史上并不多,在此之前,同重量級的人只有諸葛亮一人而已,姜太公、張良、李淳風都只能靠邊站(姜太公時代不存在經(jīng)史子集,張良偶得《太公兵法》,沒有研究過經(jīng)史子集,二人都與經(jīng)史子集沾不上邊,李淳風只精于天文、地理、讖緯,并不通兵法)。
更何況,從劉伯溫走的道路(求學、科舉、當官)來看,他完全就是在踐行儒家準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如此赤膽忠心,與諸葛亮力挽狂瀾、匡扶漢室毫無二致。這樣一個人,在趙天澤看來,絕對有潛力成為“諸葛亮再世”。
是的,像所有先賢一樣,自小就信奉儒家之道的劉伯溫也是這樣希望的,他曾立下宏圖大志:報效朝廷,建功立業(yè),名留史冊,但所有人都不會想到,包括劉伯溫自己也不會想到,他和諸葛亮出道時年紀相當,此后的命運卻相差千里:
二十七歲,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打江山,一路順風順水,建功立業(yè),名垂千古;二十七歲,劉伯溫在元朝出道為官,此后二十年官宦生涯卻歷經(jīng)坎坷。
非?部溃部赖搅丝拥牡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