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供給經濟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持續(xù)增長
定 價:58 元
叢書名:當代經濟學系列叢書·當代經濟學文庫
- 作者:肖林
- 出版時間:2016/4/1
- ISBN:9787543226104
- 出 版 社:格致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F121
- 頁碼:301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新供給經濟學》系統(tǒng)研究中央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問題,建立了中國新供給學的理論邏輯。作者認為,在中國經濟新常態(tài)階段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不同于西方供給經濟學派所提出的改革,也不同于結構主義經濟學思想所提出的改革,還不同于以往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中的供給側改革。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新供給經濟學的理論架構應該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是實現(xiàn)高效可持續(xù)增長,必須與需求側管理協(xié)調運用,改革內生變量是要素新供給,外生變量是制度新供給、結構新供給、政策新供給,均要實現(xiàn)效率最大化,改革要以新發(fā)展理念為導向,發(fā)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
書中基于對供給側經典理論和全球實踐的反思所建立的中國新供給經濟學理論體系,厘清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后的理論邏輯、內涵特征和戰(zhàn)略路徑,書中具體提出的中國新供給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分析方法,則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和實踐的進一步深化發(fā)展,提供了學術基石。
本書系統(tǒng)研究提出了中國新供給經濟學基本理論框架和邏輯分析方法,并據(jù)此理論和方法提出破解中國經濟發(fā)展困境的戰(zhàn)略路徑。這是對中國新供給經濟學理論創(chuàng)新的一項開拓性研究,也是為中國新供給經濟學構建系統(tǒng)化理論體系的一項學術貢獻。
肖林,現(xiàn)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黨組書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金融管理學博士。曾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上海市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發(fā)展改革研究院院長。曾在國務院研究室作為起草組成員,參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文件起草。
受聘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財經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大學等十多所大學兼職教授、特聘教授,上海社會科學院博士生導師、華東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導師、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博士生導師。兼任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政府發(fā)展研究中心博士后導師委員會主任、中國自由貿易區(qū)戰(zhàn)略研究院院長,華東師范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院長,上海市經濟學會副會長,《上海經濟年鑒》主編、《科學發(fā)展》雜志主編。2014年獲“2013·經濟學人年度中國十大著名經濟學家”稱號。
主要研究領域為金融與資產管理、宏觀經濟與公共政策、戰(zhàn)略管理。發(fā)表論文500余篇,出版專著《新供給經濟學》《融資管理與風險價值》《國家試驗》《全球城市》等20余部。主持研究100余項重大決策咨詢研究課題,獲省部級以上研究成果獎20余項。
第1章 供給經濟學與需求經濟學理論比較
1.1 市場機制中的供給和需求
1.2 供給經濟學和需求經濟學基本理論
1.3 供給經濟學和需求經濟學的反思與超越
1.4 中國經濟學界的研究和討論
1.5 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想的提出
第2章 全球視角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產生與發(fā)展
2.1 主要經濟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代背景
2.2 主要經濟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fā)展困境
2.3 主要經濟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路徑
2.4 主要經濟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策略
第3章 全球視角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與評價
3.1 主要經濟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經濟政策
3.2 主要經濟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社會政策
3.3 主要經濟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效評價
3.4 主要經濟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借鑒啟示
第4章 新常態(tài)下結構性改革的形勢與風險
4.1中國經濟新常態(tài)的特征與風險分析
4.2 中國經濟新常態(tài)結構性問題及其根源分析
4.3中國與世界主要國家結構性改革差異性分析
4.4中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難點分析
第5章 新常態(tài)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與方法
5.1 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邏輯
5.2 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特征
5.3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
5.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與供給側改革
5.5 中國新供給經濟學理論邏輯和思想方法
5.6 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zhàn)略路徑
第6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內生變量(要素新供給)
6.1 全要素生產率與經濟增長
6.2 要素配置效率與勞動、資本、技術要素供給
6.3 土地資源集約化與土地資源供給
第7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外生變量(制度新供給、結構新供給和政策新供給)
7.1 制度、結構、政策與經濟增長
7.2 市場改革與制度新供給
7.3 結構調整與結構新供給
7.4 風險化解與政策新供給
第8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的協(xié)同
8.1 總供需分析與宏觀調控
8.2 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管理協(xié)同運用
8.3 供給側改革與消費升級、有效投資和外貿轉型
第9章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經濟持續(xù)增長
9.1 經濟轉型、總供需結構與經濟波動分析
9.2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中國經濟增長潛力分析
9.3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中國經濟增長趨勢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