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文罹文網,抗世違世情”,難道是古今中外知識分子共同的命運?徹底否定“文革”,是繼“五四”后又一次偉大的啟蒙運動,其文學啟蒙的要義是從神學回到入學,從吶喊升華為憂憤深廣。
六十年來,我親歷了這一異化到復歸的全過程,波譎云詭,忍看朋輩成新鬼。這里記述的未必稱得上“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卻是滿懷憐憫、不惜犧牲的血寫的“人”。
獻上一瓣心香為他們敬燃。
《中華文學通史》的“新時期活躍的理論批評家”一章中寫道:“在為新時期文學鼓吹呼喚、開拓進取的中年批評家中,閻綱是較突出的一位。”“作為從50年代崛起的一代批評家的代表,在‘文革’后他寫的文章不僅數(shù)量多、影響大,而且確立了批評的主體意識,形成了其批評的獨特的個性,那就是被稱為‘評論詩’的閻綱的批評風格!遍惥V這個名字與當代文學批評史關系密切。
《文網·世情·人心:閻綱自述》雖然是一部自傳,卻牽連出當代文壇的方方面面。既有與張光年、黃秋耘、馮牧、侯金鏡、嚴文井等人的交往,也有與郭小川、孫犁、韓映山、張一弓、王蒙、楊守松、賀敬之等作家的交流,還有《犯人李銅鐘的故事》《靈與肉》、“陳奐生系列”《人到中年》等作品的故事。本書內容翔實豐富,兼作者文筆不錯,進一步增加了可讀性。
時代,呼喚著閻綱式的批評家 劉再復
從水中吐火到火中生蓮 李建軍
一、降生在文化人家(1932—1949)
絲竹盈耳童年夢
爺爺開蒙
媽媽大動笞刑
由戲曲而寫作,成為一名文藝工作者
二、踏進作協(xié)的門檻,就和文學同命運了(1956—1966)
《文藝報》是我的搖籃
侯金鏡是我的恩師
《再批判》—反右再燒一把火
拜望老舍,是我的一大幸事
丁玲與多福巷16號
災難全落到母親一個人的頭上
三、“文革”橫掃,文聯(lián)大亂(1966—1969)
文聯(lián)大樓鬧翻了天
毛詩血案
四、怨也向陽,念也向陽(1969—1975)
閻綱不投降就把他消滅
嚴文井:走資派惜“五一六”
“哪有什么表啊,你千萬別捅出去!”
郭小川:偷天火點燃自己
侯金鏡被當成一捆柴送往火葬場
臧克家贊美干校勞動
我作詩,詩可以怨
難產的《中國作家協(xié)會在干!
五、《人民文學》招牌換記(1975—1976)
鄧小平說:“辦好這個刊物,不容易!
蔣子龍挨批,陳忠實堅拒
抓到一篇好稿子:《魯迅給毛主席送火腿》
六訪柳青
六、讓思想沖出“文藝迷信”的牢籠(1976—1980)
“四人幫”抓了,烏拉!
文藝冰河開始解凍
首先從“黑線專政”發(fā)難
劫后重聚不勝唏噓
神學·人學·文學
七、《文藝報》:文藝界的晴雨表(1978— )
撥亂反正,《文藝報》敢為人先
不要設禁區(qū),不要下禁令
八、直面現(xiàn)實才能拯救文學(1979— )
九、辦《小說選刊》,當選家(1983—1986)
十、主筆《中國文化報》(1986—1989)
十一、市場下的新變和堅守
十二、傷逝
十三、多余的話
十四、結語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