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外國人文學術譯叢: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作為當代語言學經典著作,是公認的認知語言學隱喻系統(tǒng)研究的開始,在國外隱喻研究中具有很大影響。喬治·萊考夫和馬克·約翰遜在書中指出隱喻不僅是語言中詞匯的問題,還是人類思維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參與人類的認知過程,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方式,乃從認知的角度首次提出了概念隱喻理論(conceptual metaphor)。《當代外國人文學術譯叢: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完全顛覆了幾千年來人們對于隱喻的狹隘看法,國內外但凡論及隱喻、認知的論文和專著,無不以此為經典。
喬治·萊考夫(George Lakoff),24歲時就獲得語言學博士學位,并去了哈佛大學任教。32歲時發(fā)表了第一篇認知語言學論文,成為認知語言這門學科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挑戰(zhàn)語言學泰斗喬姆斯基,引發(fā)了語言學界的一場“戰(zhàn)爭”。美國前民主黨主席霍華德·迪恩競選總統(tǒng)時的“語言教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圣塔菲研究所科學委員會委員,國際認知語言學協(xié)會主席,認知科學學會理事會成員。著述頗豐,其中《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被譯成幾十種文字,在各國語言學界廣為傳述;《道德政治》是霍華德?迪恩參加2004年總統(tǒng)大選時使用的競選指導手冊;《別想那只大象》則被認為是美國進步派的基本指南。
前言
致謝
第一章 我們賴以生存的概念
第二章 隱喻性概念的系統(tǒng)性
第三章 隱喻系統(tǒng)性:凸顯和隱藏
第四章 方位隱喻
第五章 隱喻與文化連貫
第六章 本體隱喻
第七章 擬人
第八章 轉喻
第九章 隱喻連貫性的挑戰(zhàn)
第十章 更多的例子
第十一章 隱喻建構的部分性質
第十二章 我們的概念系統(tǒng)根據何在?
第十三章 結構隱喻的基礎
第十四章 因果關系:部分自發(fā)和部分隱喻
第十五章 經驗的連貫建構
第十六章 隱喻的連貫性
第十七章 隱喻中復雜的連貫性
第十八章 概念結構理論的一些影響
第十九章 定義和理解
第二十章 隱喻如何賦予形式以意義
第二十一章 新意義
第二十二章 相似性的產生
第二十三章 隱喻、真理、行動
第二十四章 真理
第二十五章 客觀主義和主觀主義的神話
第二十六章 西方哲學和語言學中的客觀主義神話
第二十七章 隱喻如何揭示客觀主義神話的局限性
第二十八章 主觀主義神話的不足
第二十九章 經驗主義替代闡釋方案:賦予古老神話以新意義
第三十章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