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不相同的自然景觀,千奇百怪的動物植物、變幻莫測的天氣現象,這到底為什么呢?探索自然科學,把握自然真諦,讓我們探索自然的奧秘,揭開自然的謎團吧!看看到底隱藏著什么秘密呢?周寶良編著的《圖解科普·愛科學學科學系列叢書:生物研究尋古》具有很強系統(tǒng)性、科學性、可讀性和新奇性。
《圖解科普·愛科學學科學系列叢書:生物研究尋古》知識全面,內容精煉,圖文并茂,形象生動,通俗易懂,能夠激發(fā)讀者對科學的興趣和愛好,達到普及科學知識的目的,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啟發(fā)性和知識性,是廣大讀者了解科技、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高素質、激發(fā)探索和啟迪智慧的優(yōu)秀科普讀物。
早期生物學
甲骨文中的動植物知識
早期動植物地理分布
早期的食物鏈記載
早期資源保護的記載
動植物分類
古代的動植物分類
《禽經》中記載的鳥類
藥用動植物分類研究
園林類植物的研究
菌類的利用
古代對大型真菌的認識
古代對微生物的認識與利用
昆蟲的利用
古代昆蟲資源開發(fā)利用
古代昆蟲寄生現象研究
古代食用昆蟲的利用
古代治蝗研究的成果
明清生物學
重要植物輸入與研究
植物圖譜與專著的編撰
水產動物的研究成果
藥用動植物學的新發(fā)展
甲骨文中的動植物知識
甲骨文是殷商時期使用過的一種文字。這些刻在動物骨骼上的象形文字,有不少反映了三四千年前人們對生物世界的思考。
商代甲骨文中有不少動植物的名稱,反映了當時人們已能根據動植物的外形特征,辨認不同種類的動植物,從而出現最早的動植物分類雛形。
通過殷墟甲骨文中有關動物的文字,可以發(fā)現古人對自然界的觀察是非常細致的。說明當時人們對文字的概括與總結具有很高的科學性。
1899年秋,清代朝廷任國子監(jiān)祭酒的王懿榮得了瘧疾,就派人到宣武門外菜市口達仁堂買了一劑中藥。王懿榮是金石學家,也是個古董商,他擔任的國子監(jiān)祭酒是當時朝廷教育機構的最高長官。
中藥買回來后,王懿榮無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龍骨的中藥上面有一些符號。龍骨是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在這種幾十萬年前的骨頭上怎會有刻畫的符號呢?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
對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榮便仔細端詳起來,覺得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狀非大篆也非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