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雙白,著名舞蹈批評家和舞劇編劇及大型晚會撰稿人。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yè),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獲博士學位。現(xiàn)任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常務副主席、分黨組書記,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研究員。
代表性著作:《宋遼金西夏舞蹈史》、《中國現(xiàn)當代舞蹈史綱》、《圖說中國古代舞蹈史》、《新中國舞蹈史》等。代表性學術論文:《青海藏傳佛教寺院羌姆及民間祭禮舞蹈研究》、《略談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等。代表性舞劇創(chuàng)作:《風中少林》、《媽勒訪天邊》、《玉鳥》、《咕哩美》等。
多次獲“國家舞臺精品工程劇目”、文化部“文華獎”、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舞蹈詩)金獎、“中國藝術節(jié)優(yōu)秀劇目獎”等。
多次出訪并參加國際舞蹈學術活動并發(fā)表論文。
茅慧,1984年畢業(yè)于山東大學中文系,1988年畢業(yè)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舞蹈學系,獲文學碩士學位,F(xiàn)任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員,舞蹈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中國舞蹈》執(zhí)行主編。曾任山東大學《文史哲》雜志社編輯、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藝術》叢刊編輯部主任。
主要學術方向為中國舞蹈史論與當代舞蹈評論。
主要學術著作和論文有《新中國舞蹈事典》、《夏商周舞蹈》、《原始的舞蹈精神》、《中國巫舞在古代的兩類轉化》、《照搬傳統(tǒng)與再造機制》等。
馮雙白,著名舞蹈批評家和舞劇編劇及大型晚會撰稿人。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yè),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獲博士學位。現(xiàn)任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常務副主席、分黨組書記,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研究員。
代表性著作:《宋遼金西夏舞蹈史》、《中國現(xiàn)當代舞蹈史綱》、《圖說中國古代舞蹈史》、《新中國舞蹈史》等。代表性學術論文:《青海藏傳佛教寺院羌姆及民間祭禮舞蹈研究》、《略談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等。代表性舞劇創(chuàng)作:《風中少林》、《媽勒訪天邊》、《玉鳥》、《咕哩美》等。
多次獲“國家舞臺精品工程劇目”、文化部“文華獎”、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舞蹈詩)金獎、“中國藝術節(jié)優(yōu)秀劇目獎”等。
多次出訪并參加國際舞蹈學術活動并發(fā)表論文。
茅慧,1984年畢業(yè)于山東大學中文系,1988年畢業(yè)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舞蹈學系,獲文學碩士學位,F(xiàn)任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員,舞蹈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中國舞蹈》執(zhí)行主編。曾任山東大學《文史哲》雜志社編輯、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藝術》叢刊編輯部主任。
主要學術方向為中國舞蹈史論與當代舞蹈評論。
主要學術著作和論文有《新中國舞蹈事典》、《夏商周舞蹈》、《原始的舞蹈精神》、《中國巫舞在古代的兩類轉化》、《照搬傳統(tǒng)與再造機制》等。
第一章 遠古時代的中國舞蹈
第一節(jié) 關于中國舞蹈的起源
一、古代史籍中保留的有關舞蹈創(chuàng)始者的記載
二、中國近現(xiàn)代當代民族民間文化志中有關舞蹈起源的民間傳說
三、主要的舞蹈起源觀點
第二節(jié) 傳說中的其他遠古舞蹈
一、遠古氏族部落的舞蹈
二、黃帝部族的舞蹈
第三節(jié) 考古方面的遠古舞蹈材料
一、陶器
二、巖畫
【作品鑒賞】
一、舞蹈紋彩陶盆
二、廣西花山巖畫
三、大型歌舞樂《駱越神韻》
第一章 遠古時代的中國舞蹈
第一節(jié) 關于中國舞蹈的起源
一、古代史籍中保留的有關舞蹈創(chuàng)始者的記載
二、中國近現(xiàn)代當代民族民間文化志中有關舞蹈起源的民間傳說
三、主要的舞蹈起源觀點
第二節(jié) 傳說中的其他遠古舞蹈
一、遠古氏族部落的舞蹈
二、黃帝部族的舞蹈
第三節(jié) 考古方面的遠古舞蹈材料
一、陶器
二、巖畫
【作品鑒賞】
一、舞蹈紋彩陶盆
二、廣西花山巖畫
三、大型歌舞樂《駱越神韻》
四、壯族群舞《花山戰(zhàn)鼓》
【課后思考與練習】
第二章 三代及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舞蹈
第一節(jié) 夏代的舞蹈
一、考古發(fā)掘的夏代樂器與夏代舞蹈
二、與夏禹相關的樂舞《夏龠》(即《大夏》)及與后世“禹步”的關聯(lián)
三、夏代的四夷舞
四、夏代君王與舞蹈
第二節(jié) 商代的祭祀舞蹈
一、商代的代表性祭祖舞——《大凄》(又稱《桑林》)
二、商代名目眾多的求雨舞
第三節(jié) 西周的禮樂舞蹈
一、什么叫“制禮作樂
二、制禮作樂在舞蹈方面的產物《六代舞》(又稱《六大舞》)
三、《大武》的結構
四、西周的樂舞教育體制
五、靈活應用的舞蹈組合《六小舞》
第四節(jié) 周代的祭祀舞蹈
一、蠟祭中的舞蹈
二、雩祭中的舞蹈
三、儺祭中的舞蹈
第五節(jié) “禮崩樂壞”后的東周舞蹈
一、什么是“禮崩樂壞
二、女樂歌舞的職業(yè)化濫觴
三、東周歌舞的社會作用
第六節(jié) 先秦時期主要的樂舞理論
一、儒家的樂舞觀
二、墨子的“非樂”理論
三、道家對樂舞的否定中生成的樂舞美學理想
【作品鑒賞】
一、大型歌舞《編鐘樂舞》
二、大型歌舞《九歌》
三、大型現(xiàn)代舞劇《九歌》
四、現(xiàn)代舞《九歌》
五、女子獨舞《詩經三首》
六、古典女子群舞《桃夭》
七、民族舞劇《西施》
八、古典女子三人舞《楚腰》
【課后思考與練習】
第三章 秦漢時期的舞蹈
第一節(jié) 漢代盛行的俗樂舞
一、角抵百戲廣為流傳
二、徒手舞、長袖舞、持道具舞等繽彩紛呈
三、載歌載舞的相和大曲
四、邊境民族樂舞的傳入
第二節(jié) 漢代雅樂的趨向與創(chuàng)新
一、漢代雅樂的趨向
二、漢代雅樂的創(chuàng)新
第三節(jié) 漢代的樂舞機構
一、俗樂機構——樂府
二、雅樂機構——太樂署
第四節(jié) 漢代女樂的發(fā)展
一、漢代女樂的舞蹈特點
二、漢代著名的女樂舞人
第五節(jié) 漢代樂舞美學思想
一、劉安的《淮南鴻烈》和傅毅的《舞賦》
二、桓譚的《新論》
【作品鑒賞】
一、古典女子獨舞《昭君出塞》
二、古典男子四人舞《秦王點兵》
三、古典男子獨舞《秦俑魂》
四、大型舞劇《銅雀伎》
五、新版大型舞劇《銅雀伎》
六、大型歷史舞劇《南越王》
七、大型民族舞劇《霸王別姬》
八、大型民族舞劇《古漢伊人》
九、大型漢風舞蹈詩《大風歌》
十、大型舞劇《云水洛神》
【課后思考與練習】
第四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舞蹈
第一節(jié) 中原樂舞文化的整流與南移
一、宮廷與士族樂舞
二、雜舞
三、清商樂
四、娛佛樂舞
第二節(jié) 北朝各族樂舞的南漸
一、北魏時期的舞蹈
二、北朝各族樂舞的匯集
第三節(jié) 魏晉南北朝樂舞美學思想
一、魏晉玄學中的樂舞觀念
二、魏晉玄學與先秦儒家樂舞觀的異同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樂舞美學風范
【作品鑒賞】
一、古典女子群舞《踏歌》
二、古典男子群舞《謝公屐》
【課后思考與練習】
第五章 唐代舞蹈
第一節(jié) 興盛的唐代樂舞
一、唐代樂舞興盛的體現(xiàn)
二、唐代樂舞興盛的原因
第二節(jié) 自娛性樂舞
一、聚眾歡舞
二、自舞成風
第三節(jié) 表演性樂舞
一、純舞
二、插舞
三、歌舞戲與參軍戲
第四節(jié) 禮儀性樂舞
一、《十部樂》
二、《坐部伎》與《立部伎》
第五節(jié) 宗教性樂舞
一、民間祭祀舞蹈
二、宮廷祭祀舞蹈
三、寺觀舞蹈
第六節(jié) 樂舞機構與藝人
一、樂舞機構
二、藝人
第七節(jié) 舞蹈典籍
一、文獻
二、舞譜
【作品鑒賞】
一、古典女子獨舞《春江花月夜》
二、古典女子雙人舞《飛天》
三、大型舞劇《絲路花雨》
四、大型樂舞《仿唐樂舞》
五、大型舞劇《文成公主》
六、大型舞劇《大夢敦煌》
【課后思考與練習】
第六章 宋遼金西夏舞蹈
第一節(jié) 宮廷樂舞兼收并蓄
一、宮廷隊舞
二、歌舞大曲
三、宮廷雅樂
第二節(jié) 民俗舞蹈蓬勃發(fā)展
一、新興的表演場所和表演時節(jié)
二、瓦舍伎藝
三、民間舞隊
四、戲曲與舞蹈的相互吸收
第三節(jié) 樂舞機構及藝人
一、樂舞機構
二、歌舞藝人及其生活
第四節(jié) 遼金西夏時期的舞蹈
一、遼代舞蹈
二、金代舞蹈
三、西夏舞蹈
【作品鑒賞】
一、古典三人舞《金山戰(zhàn)鼓》
二、獨舞《易安心事》
三、大型舞劇《風中少林》
四、大型舞蹈詩《清明上河圖》
【課后思考與練習】
第七章 元代舞蹈
第一節(jié) 元代宮廷樂舞
一、元代“樂隊
二、宴享樂舞
三、大型歌舞曲《白沙細樂》
四、樂舞機構
第二節(jié) 元代民間歌舞
一、富有宗教色彩的查瑪
二、自娛自樂的《安代舞》
三、源遠流長的《倒喇》
第三節(jié) 元雜劇的繁榮發(fā)展
一、元雜劇興盛的原因
二、元雜劇中的舞蹈
【作品鑒賞】
一、民族舞劇《森吉德瑪》
二、蒙古族群舞《草原酒歌》
三、蒙古族群舞《盛裝舞》
【課后思考與練習】
第八章 明代舞蹈
第一節(jié) 明代的宮廷舞蹈
一、雅樂舞蹈
二、宴樂舞蹈
第二節(jié) 明代的民間舞蹈
一、漢族民間舞蹈
二、少數(shù)民族民間舞蹈
第三節(jié) 明代的家伎樂舞
一、古代女樂的遺緒
二、戲舞相和的特點
第四節(jié) 明代的戲曲舞蹈
一、明傳奇中的插入性舞段
二、明戲曲中舞蹈化的舞臺動作
第五節(jié) 明代的樂舞理論及舞譜
一、韓邦奇的《苑洛志樂》
二、張敉的《舞志》
三、朱載靖的“舞學
四、舞譜
【作品鑒賞】
一、舞劇《牡丹亭》
二、芭蕾舞劇《牡丹亭》
【課后思考與練習】
第九章 清代舞蹈
第一節(jié) 清代的宮廷舞蹈
一、雅樂舞蹈
二、宴樂舞蹈
三、清末著名舞蹈家——裕容齡
第二節(jié) 清代的民間舞蹈
一、漢族民間舞蹈
二、少數(shù)民族民間舞蹈
第三節(jié) 清代的戲曲舞蹈
一、由民間歌舞發(fā)展而來的地方戲
二、戲曲舞蹈的功能化、程式化、藝術化發(fā)展趨向
三、戲曲舞蹈的美學創(chuàng)造
【作品鑒賞】
一、民族舞劇《小刀會》
二、仿清宮樂舞《宗清樂舞盛世行》
三、古典三人舞《盛京建鼓》
四、芭蕾舞劇《末代皇帝》
【課后思考與練習】
第十章 民國時期的舞蹈
第一節(jié) 舞蹈啟蒙時代的來臨
一、歐美舞蹈的傳入及影響
二、舞蹈啟蒙的展開
三、早期歌舞團體的出現(xiàn)
第二節(jié) 新舞蹈藝術的崛起
一、吳曉邦的新舞蹈藝術實踐
二、吳曉邦的新舞蹈藝術思想
第三節(jié) 20世紀30至40年代中國舞蹈發(fā)展的總體狀況
一、蘇區(qū)歌舞的產生與發(fā)展
二、革命宣傳隊伍中的舞者們
三、抗日救亡中的舞蹈活動
四、延安新秧歌運動
五、戴愛蓮對民族舞蹈的回歸與實踐
六、播撒舞蹈藝術種子的其他舞蹈家
【作品鑒賞】
一、獨舞《饑火》
二、歌舞劇《罌粟花》
三、舞劇《虎爺》
四、舞劇《寶塔與牌坊》
五、獨舞《思鄉(xiāng)曲》
六、“邊疆音樂舞蹈大會
七、女子獨舞《啞子背瘋》(又名《老背少》)
八、藏族舞蹈《巴安弦子》
九、女子獨舞《瑤人之鼓》
十、維吾爾族獨舞《盤子舞》
十一、歌舞劇《麻雀與小孩》
十二、歌舞劇《葡萄仙子》
十三、三人舞《三蝴蝶》
十四、群舞《進軍舞》
十五、男子獨舞《義勇軍進行曲》
十六、秧歌劇《兄妹開荒》
【課后思考與練習】
第十一章 新中國成立至“文革”前的舞蹈(1949-1965)
第一節(jié) 舞蹈文化體制及舞蹈思想的變化
一、從“文工團”到“歌舞團”的體制改革
二、舞蹈演出組織方式的進一步確立
三、汲取民間滋養(yǎng)、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舞蹈思想
第二節(jié) 專業(yè)舞蹈教育體系的建設與發(fā)展
一、新中國舞蹈教育的先聲——創(chuàng)辦舞運班、舞研班
二、中國舞蹈教育的基石——北京舞蹈學校初建
三、獨辟蹊徑的教學及創(chuàng)作——天馬舞蹈工作室的探索
第三節(jié) 舞蹈創(chuàng)作的探索與成就
一、脫胎求藝民間舞蹈
二、戲胎新法古典舞蹈
三、多元一體部隊舞蹈
四、舞劇創(chuàng)作初探
第四節(jié) 政治運動中的舞蹈發(fā)展
一、舞蹈藝術“大躍進
二、一批優(yōu)秀舞蹈作品的涌現(xiàn)
三、舞劇創(chuàng)作的首輪高潮
【作品鑒賞】
一、女子群舞《荷花舞》
二、群舞《紅綢舞》
三、蒙古族群舞《鄂爾多斯》
四、傣族女子群舞《孔雀舞》
五、彝族群舞《快樂的羅嗦》
六、維吾爾族女子獨舞《摘葡萄》
七、蒙古族女子獨舞《盅碗舞》
八、黎族女子群舞《草笠舞》
九、舞劇《寶蓮燈》
十、舞劇《魚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