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一生都在江西、湖南、四川、廣東的偏遠地區(qū)做判案斷獄的地方官,留下的著作也不多,但紀念他的祠堂書院遍及大江南北。他受人景仰的主要原因在于他是宋明理學的重要開山人物之一!棒┝曛苊,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边@是關于他流傳最廣的贊語,被后人譽為“道學宗主”。
周敦頤一生都在江西、湖南、四川、廣東的偏遠地區(qū)做判案斷獄的地方官,留下的著作也不多,但紀念他的祠堂書院遍及大江南北。他受人景仰的主要原因在于他是宋明理學的重要開山人物之一!棒┝曛苊,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边@是關于他流傳最廣的贊語,被后人譽為“道學宗主”。
引言
一 宋初氣象
1 時局清明,邊患暫息
2 進士輕薄,經學錮蔽
3 學術蕪亂,佛老流行
4 熙豐改制,元祐黨爭
二 周子其人
1 清粹淵博,年少名盛
2 行修才敏,所過皆治聲
3 雅意林壑,游好群流
三 濂學脈絡
1 志效伊尹,學宗顏淵
2 明誠知幾,修身進德 引言
一 宋初氣象
1 時局清明,邊患暫息
2 進士輕薄,經學錮蔽
3 學術蕪亂,佛老流行
4 熙豐改制,元祐黨爭
二 周子其人
1 清粹淵博,年少名盛
2 行修才敏,所過皆治聲
3 雅意林壑,游好群流
三 濂學脈絡
1 志效伊尹,學宗顏淵
2 明誠知幾,修身進德
3 主靜無欲,繼天立極
4 復禮歸仁,教化億兆
結語
《華夏文庫·儒學書系·理學開山祖師:周敦頤》:
營道縣的南面是道山,有泉深廣瑩澈,從崖壁間涌出,化作溪流潺湲而下,匯入營水。這支溪流即是濂溪。溪旁有村落叫做樓田保,相傳在許多年前,這里遍地泥沼,無法耕作,人們便將一排排松木填入泥中,將田地托起,因其形制似樓,故稱樓田。據說,周敦頤祖籍汝南,他的祖先輾轉遷徙來到道州,直到曾祖父一輩,才在營道縣樓田保定居。周敦頤就在這里度過了令他終身難忘的少年時光。
周敦頤有性喜恬安、躬耕不仕的祖父,也有發(fā)憤讀書、志于進士的父親。在這樣一個耕讀之家,他自幼便養(yǎng)成了明敏而又篤厚的氣質。他讀經,務求體察圣賢的用心,以賢人君子作為自我期望。
周敦頤15歲時,父親猝然而逝。父親周輔成,生前是賀州桂嶺縣的縣令。桂嶺在今日廣西境內,與營道相距不過數百里,只有幾天的路程。無從得知周敦頤是否曾隨父親在任所居住,不過他成人后處理政事仁恕精嚴,其中或許深受父親的影響。
京城
周敦頤的父母都曾不幸喪偶,以其相似的遭遇而結為新的家庭。父親的原配夫人唐氏,是周敦頤兄長周礪的生母。周敦頤的母親鄭氏,也與先夫生有一子,名為盧敦文。但她改嫁時并未將兒子帶在身邊,而是托付給了她的兄長——周敦頤的舅父。舅父名為鄭向,家在汴京,曾在許多地方當過知州,又一度擔任高官執(zhí)掌兵事,還出使過契丹。后來成為龍圖閣直學士,收編了大量五代散落的文獻。正是這位學識淵博的舅父給周敦頤取名為“敦實”。
父親去世,舅父遣盧敦文來到營道,接應失去依靠的母子二人。周敦頤將父親安葬之后,把家中的十幾畝美田移交給鄉(xiāng)人周興,托他代為照管父親的墳墓;又變賣剩下的田產,湊足路費,與母親和兄長一起回到京師。年少的周敦頤失去父親,但舅父卻給了他一個父親應有的訓導與愛護。宋初經籍缺乏,也幾乎沒有學校,周敦頤從僻遠的道州來到京城,能夠在掌管文獻的舅父家里度過他的青年時光,無疑是一件幸事。周敦頤很珍視這樣的生活。他孜孜不倦地攻讀經史典律,進德修業(yè),也憑借讀書所能獲得的充實感,來慰解自己對先父的懷念。
周敦頤年滿20歲時,才學和品行已經廣為人知。20歲,是古代男子成人的年齡,舅父為周敦頤主持冠禮,并為他取好了表字“茂叔”!抖Y記》中說,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禮義,而冠禮,則是一個人禮義的開始。年輕的周敦頤身著玄端禮服,戴上玄冠,從此正式成為一名士人。古人往往在冠禮之后就舉行婚禮,在舅父的悉心安排下,周敦頤聘娶陸氏女子為妻。
在宋代,中上層官員可以奏補他的后代入仕。這一年,舅父正好得到一次這樣的機會,他把它留給了自己愛之如子的外甥。朝廷的批示下達了,周敦頤得到的官職叫做“試用將作監(jiān)主簿”!皩⒆鞅O(jiān)”在熙豐年間主管禮器,古人祭祀昭告天地祖先,“將要有所作為”;而“主簿”,則是這個部門里負責審核、印行文書的副官。然而也正是這一年,舅父剛剛為周敦頤的人生做好奠基,便離開了人世。不出一年,母親也去世了。
……